
前言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近几十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突出。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的镉、汞、砷、铜、铅、铬、锌和镍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和4.8%。生态环境部对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的调查发现,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率达12.1%,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 Cd、Cu 和Pb的超标率分别为5.64%、2.73%和0.75%。耕地土壤环境安全直接关系“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热切期盼的重要举措。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明确要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到 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67万hm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这是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随着《土十条》的发布,土壤污染防治战役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在浙江、江西、湖南、云南、贵州、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污染耕地集中区域开展了规模化的修复治理试点工程,江苏、安徽、河南、甘肃、陕西等其他省份也都实施了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项目。
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的国家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梳理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调查、评价、风险评估与修复中主要采用的技术,给出了土壤重金属调查方案、安全利用方案、土壤修复案例、修复效果评价方案等编写要点,以期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安全利用与修复提供参考。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家文件、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国内外论文、教材与专著等,主要参考文献列于书后。感谢研究生许佳澄和刘熙杨帮助绘制图表!在本书撰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刘永兵研究员和华南农业大学吴启堂教授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农田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工程修复技术研发》(2017YFD0801000)的资助!
由于本人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龙新宪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