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半夏
别称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地区等。在西藏也有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图2-24)。
块茎入药。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与清半夏之别。生半夏有一定毒性,所以临床上少用于内服,多是外用,内服的一般都是法半夏。姜半夏偏重于止呕、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而法半夏偏于燥湿化痰,偏于化肺之痰。
生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外用消肿止痛。煎服,3~10克,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者慎用。
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泡至约10日。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可斟酌调整浸泡日数。至起白沫时,每50千克半夏加白矾1千克,泡1日后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8千克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10千克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数次,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法半夏毒性低,化痰作用强,尚有调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症。煎汤内服,3~9克。
姜半夏,取拣净半夏50千克,照法半夏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12.5千克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6.4千克(夏季用7.4千克)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煎汤内服,3~9克。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清半夏,取拣净半夏50千克,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6.4千克(夏季用7.4千克)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用消痈肿。煎汤内服,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其特点是性燥而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图2-24 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