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垃圾及人居环境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探索可行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从2012年起推行垃圾分类,并于2013年推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和引入企业提供第三方企业化服务,形成了居民源头干湿分类、集中收运后二次分拣的两级分类方式,发挥了居民、企业、社区资源回收站(点)和街道环卫所的作用。该区推广垃圾分类的经验是操作具体化,确保垃圾分类“居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

一是垃圾分类目标具体化。越秀区把垃圾分类目标明确为强化物质回收利用,减少焚烧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并用“垃圾回收利用率”考核垃圾分类成效。

二是每年回收利用物质目录具体化,并视废弃物利用情况及时修订该目录,便于辨识回收种类。如2016年确定废木材、废玻璃、厨余垃圾为享受财政补贴的低值可回收物。

三是垃圾分类的操作方式与程序具体化。越秀区把居民干湿分类作为底线,推广“定时定点”投放与收运,对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服务,以提高垃圾分类类别的准确率,并利用“互联网+”分类回收技术,密切居民与回收利用企业联系,鼓励居民分类投放废木材、废玻璃等低值回收利用物。

同时,越秀区要求回收利用企业、社区资源回收站(点)和街道环卫所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选,尽可能多地回收利用低值可回收物以减少焚烧填埋处理的垃圾量。

垃圾分类需要具体化垃圾分类方式方法、流程和工作指标。垃圾分类是否可操作和可持续,关键在于分类方式、流程是否便捷易行和目标是否可量化。易简才有民从,民从才有垃圾分类持续。

制定垃圾分类方式方法、流程和工作指标时需要考虑源头垃圾排放者的习惯、可得条件与接受配合程度等,还需要考虑本地政策、资金、企业和土地供应等情况,尤其是废物利用和垃圾处理情况。如设计流程时便需要结合本地情况,确定是选择一步到位的源头细分流程还是选择源头粗分加二次分拣的二级分类流程,以减少传统惰性对推行垃圾分类的阻碍作用。

就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而言,如开展垃圾分类本地有何优势劣势,谁来分类,怎么分类,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分类投放与收运,分类后的垃圾怎么处理,如何提升垃圾分类服务水平,垃圾分类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社会经济活动,等,所有这些,也需要细化思考,并逐渐成为一个个考量指标。

如同绘画存在笔法、构图与意境3个层次,垃圾分类也存在方式方法、范式和社会文化3个层面。垃圾分类方法、流程等属于方式方法范畴,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互动属于范式范畴,社会治理和垃圾分类固化为生活组成则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推行垃圾分类不仅要因地制宜找准方式方法,更要推动政府和社会互动共治,乃至上升到社会治理高度并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客观总结垃圾分类的经验教训,科学预测垃圾分类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方式方法和激励措施,坚信政府强制推广垃圾分类,引导政府、居民和企业良性互动,促进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可持续推广。

(刊于《中国建设报》,2017年3月10日,作者:熊孟清,陈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