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工程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词术语

(1)海绵城市(sponge city)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经适当的迁移和转化作用,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本质是要科学地考虑城市生态需求并改善城市的水循环过程,让水在城市中迁移、转化和转换等过程中更加“自然”。

(2)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等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低影响开发设施(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工程设施的统称,其包括透水铺装、渗井、渗渠、入渗池、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干塘、湿塘、人工湿地、雨水罐、调蓄池、植被缓冲带、砂滤系统等。

(4)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5)年径流污染削减率(annual runoff pollution removal rate)雨水经过预处理措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物理沉淀、生物净化等作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占全年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比例。

(6)下凹式绿地(depressed green space)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7)下凹式绿地率(depressed green ratio)下凹式绿地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

(8)绿色屋顶(green roof)表面铺装一定厚度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屋面。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

(9)绿色屋顶覆盖率(green roof ratio)绿色屋顶面积占屋顶总面积的比例。

(10)透水铺装(permeable pavement)可渗透、滞留雨水的地面铺装结构,包括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

(11)合流制管道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CSO)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时,超过截流能力的水排入水体的状况。

(12)雨水收集回用(rain harvesting)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宜的处理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

(13)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路面、绿地、水面等。

(14)土壤渗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soil)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15)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形成峰值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16)雨量径流系数(pluvio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17)面源污染(diffuse pollution)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

(18)初期雨水径流(first flush)一场降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

(19)雨水储存(stormwater retention or storage)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削减径流总量,以达到集蓄利用、补充地下水或净化雨水等目的。

(20)雨水调节(stormwater detention)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也称调控排放。

(21)超标雨水(excess stormwater runoff)超出排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

(22)径流污染控制径流深度(precipitation depth for NPS control)为满足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而需要控制的径流深度。

(23)地面集水时间(time of concentration)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径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简称集水时间。

(24)水质预处理设施(pretreatment practices)为满足低影响开发设施进水要求,用于初步处理雨水径流的设施。

(25)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延缓雨水的人工设施。包括入渗型、过滤型及植生滞留槽三种类型。

(26)生态树池(ecological tree pool)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的一块没有铺装且标高低于周边铺装的土地,可吸纳来自步行道、停车场和街道的雨水径流,是下凹式绿地的一种。

(27)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

(28)穿孔管(perforated pipe)管壁按照一定规则分布有细小孔隙的管道,用于过滤收集下渗后的雨水,孔隙直径与排水层土壤粒径相关,通常在1~3mm之间。

(29)清淤立管(cleanout pipe)用于清除穿孔管内淤泥积沙的立管,通常用于带地下穿孔管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中。

(30)孔隙率(void ratio)土壤或砾石等材料中可存水部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31)蓄水模块(rainwater storage module)以聚丙烯为主要材料,采用注塑工艺加工成型,并能承受一定外力的矩形镂空箱体。

(32)不透水地面(impervious surface)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弱透水路面。

(33)保护层(protection layer)绿色屋顶中置于防渗层上,用于防止植物根系刺穿防渗层。

(34)植草沟(grassed swale)一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包括排水型和入渗型两种类型。

(35)入渗设施(infiltration practices)使雨水分散并被渗透到地下的人工设施。包括渗透井管、渗透洼地、渗透沟等。

(36)渗井(infiltration well)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

(37)过滤设施(filtration practices)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质过滤雨水达到低影响开发目标的设施。

(38)滞留(流)设施(retention detention practices)通过滞留或滞流雨水、沉淀等方式达到低影响开发目标的设施。

(39)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人为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40)底部渗排(underdrain)为疏导入渗的雨水,在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具有雨水下渗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底部设置穿孔管或开槽管将雨水排向下游。

(41)断接(disconnection)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

(42)设计降雨量(design rainfall depth)为实现一年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43)单位面积控制容积(volume of LID facilities for catchment runoff control)以径流总量为控制目标时,单位汇水面积上所需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不包括雨水调节容积)。

(44)雨水调蓄(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storage)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45)雨水渗透(stormwater infiltration)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

(46)排水体系(sewerage system)在一个区域内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47)排水设施(wastewater facilities)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

(48)合流制(combined system)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9)分流制(separate system)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50)旱流污水(dry weather flow)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的城镇污水。

(51)生活污水(domestic wastewater,sewage)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

(52)总变化系数(peaking factor)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53)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54)径流量(runoff)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管渠至受纳水体的流量的统称。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在排水工程中,径流量指降水超出一定区域内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后多余水量产生的地面径流量。

(55)暴雨强度(rainfall intensity)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来计,其计量单位以L/(cs·hm2)表示。

(56)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57)降雨历时(duration of rainfall)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58)汇水面积(catchment area)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流域面积。

(59)内涝(local flooding)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60)截流倍数(interception ratio)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流的雨水径流量与平均旱流污水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