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经筋学说及筋膜组织概述
第一节 传统中医经筋学说
经筋学说来源于《灵枢经》,与经络学说并列成篇。历代医家均有著述。传统中医经筋部分指的是十二经筋。
筋指的是产生动力的肌肉,“筋,肉之力也”。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于肌腱筋膜交汇的区带线,重要的腧穴次为经筋交汇点或关节周围骨突的筋结点体系,是十二经脉外周连属部分。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调节,故将其划分为十二个经筋系统,称为“十二经筋”。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牵动关节屈伸活动,约束稳定骨骼,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十二经筋可分为手、足三阴、三阳经筋;经筋起于四肢末端,交于经筋区带交汇点,结于关节和骨骼部,部分进入胸腹腔;手、足三阳经筋都走行至头目;手三阴经筋走行至胸膈;足三阴经筋都行经前阴;部分经筋扩大了传统经脉的分布联系。
传统十二经筋学说
一、 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二、 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耳,循耳前,属目外上眦,上乘颌,结于角。
三、 手太阳经筋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
四、 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五、 手厥阴经筋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六、 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之筋,起于上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
七、 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根,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 。
八、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 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上,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 。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九、 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 ,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十、 足太阴经筋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
十一、 足厥阴经筋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循胫,上结于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十二、 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