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与感染控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常用消毒剂

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按照人类已认知的所有微生物对消毒处理的抵抗力大小,有包膜的病毒属于容易杀灭的微生物。大部分批准上市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物理消毒方法,都能够有效杀灭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常用的消毒剂有:乙醇消毒剂、含氯(溴)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含碘类消毒剂和部分季铵盐类消毒剂。

(一)乙醇

乙醇是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也是使用历史最悠久的防腐剂,俗称“酒精”。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易挥发,忌明火;广谱、中水平消毒剂,可快速、有效杀灭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对金属无腐蚀,对物品损害小,对黏膜有刺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是良好的溶剂,能与水、甘油、乙醚和三氯甲烷以任何比例混合;对其他消毒剂如戊二醛、碘伏、洗必泰等有增效或协同作用。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乙醇主要用于手及皮肤消毒,也可用于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精密仪器的表面消毒和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宜用于空气消毒和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可用于皮肤消毒脱碘,或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使用。用于消毒的浓度一般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
(1)卫生手消毒:
均匀喷于或涂擦于手部1~2遍,作用1分钟。
(2)外科手消毒:
擦拭2遍,作用3分钟。
(3)皮肤消毒:
涂擦于皮肤表面2遍,作用3分钟。
(4)物体表面消毒:
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分钟。
(5)体温计消毒:
将体温计完全浸泡于消毒剂中,作用30分钟。
2.注意事项
(1)75%乙醇消毒液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易燃,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光保存。应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使用时远离火源。室内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不应往身上喷洒酒精。
(3)外用消毒液,不能口服。对酒精过敏者谨慎使用。
(4)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5)如单一使用乙醇进行手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

(二)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用“有效氯”这一指标衡量其氧化能力。常见含氯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次氯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等。
含氯消毒剂是常见消毒剂之一,因为方便、价廉,也是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之一。属于高水平消毒剂,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各种微生物。但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漂白作用和对消毒物品的损害性等缺点,过量使用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种类
(1)次氯酸钠:
能与水相混溶,稀释液不稳定,有效氯降低很快,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2)次氯酸钙:
又称漂白粉、漂白粉精,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0%、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为56%~60%。能溶于水,溶液易浑浊,有大量残渣。水溶液稳定性差,遇日光、热、潮湿等分解加快。
(3)次氯酸水:
指原液中含有稳定次氯酸分子的水溶液,是一种新型、高水平消毒剂,气味较淡,有效氯含量一般在50~200mg/L, pH为4.0~6.8,氧化还原电位在1 040mV以上。在室温、密闭、避光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好。
(4)二氯异氰尿酸钠:
有效氯含量≥55%,常用于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在医院内主要用于环境和诊疗用品的消毒。剂型有片剂、粉剂和颗粒剂。固体制剂较稳定,水溶液的稳定性差。
(5)三氯异氰尿酸:
常用于游泳池水和医院污水的消毒。剂型有片剂(泡腾片和缓释片)、粉剂和颗粒剂。泡腾片每片含有效氯量为250mg、500mg或1 000mg,最常用的为500mg;缓释片剂通常有效氯含量占88%;粉剂和颗粒剂的有效氯含量占10%~90%,常见的占20%。
(6)二氯海因:
白色结晶或结晶体粉末,有类似漂白粉气味。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与浓硫酸,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有效氯含量为60%~70%,干燥结晶储存较稳定。
2.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一般含氯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的一般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玩具等表面)、医疗器械、医疗废物、食饮具、织物、果蔬和水等的消毒,也适用于疫源地各种污染物,如分泌物、排泄物、垃圾等的消毒处理。除次氯酸水之外,不适用于空气、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次氯酸水除上述用途外,可以用于室内空气、手、皮肤、黏膜以及二次供水设备表面的消毒。
含氯消毒剂使用时应现用现配,具体使用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根据消毒物品的特点,可采用喷洒、浸泡、擦拭和冲洗等消毒方法。
(1)一般物体表面:
预防性消毒时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喷洒消毒,作用10~30分钟。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 000~2 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浸泡、喷洒消毒10~30分钟;物体表面有血液、黏液等有机物等污染时,可提高消毒液有效氯浓度至2 000~10 000mg/L。
(2)餐饮具:
预防性消毒不推荐使用。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餐饮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2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
(3)织物:
预防性消毒时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50~400mg/L的消毒液将织物全部浸没,作用2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织物消毒,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将织物全部浸没,作用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
(4)果蔬:
预防性消毒时,将果蔬先洗净,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200mg/L的消毒液浸泡、冲洗消毒,作用1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
(5)分泌物与排泄物:
患者稀薄的分泌物和/或排泄物,每2 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浓度为20 000mg/L的消毒剂溶液2 000ml(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每2 000ml可加漂白粉100g或含有效氯(溴)20 000mg/L消毒剂溶液4 000ml);黏稠的分泌物和/或排泄物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 000mg/L的消毒液,按照2份消毒液、1份分泌物和/或排泄物,混合搅拌后静置120分钟以上。
(6)水:
每立方米水中加入适量含氯消毒剂(约0.5~1.0g),保持30分钟后余氯为0.3~0.5mg/L。若为饮用水消毒,消毒后的水质需达到饮用水标准。
(7)空气:
一般而言,除次氯酸水外,其他含消毒剂不可用于空气消毒。清除污染源,关闭门窗,在无人情况下,采用有效浓度为100mg/L的次氯酸水溶液,配合专用气溶胶雾化器,将原液按10~20ml/m 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即可投入使用。
(8)手:
一般而言,除次氯酸水外,其他含氯消毒剂不可用于手消毒。采用有效浓度为150mg/L的次氯酸水溶液。卫生手消毒:取足量消毒剂,使之完全覆盖或浸没待消毒部位,作用1分钟;外科手消毒:外科洗手后,取适量的消毒剂均匀涂布于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的皮肤,作用3分钟。
(9)皮肤和黏膜:
一般而言,除次氯酸水外,其他含氯消毒剂不可用于皮肤和黏膜消毒。采用有效浓度为100mg/L的次氯酸水溶液,向待消毒部位喷洒至均匀覆盖;或用浸透消毒液的无菌棉签或纱布擦拭。
3.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包装应标示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2)配制和分装浓消毒液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如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3)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现配现用。
(4)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不应用于有色织物的消毒。对金属与其他物品有腐蚀,消毒后及时冲洗。
(5)用于餐具与诊疗器械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洗净残留消毒液后方可用于人体。
(6)被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应适当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或者进行两次消毒。
(7)依照具体产品说明书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有效期和安全性检测结果使用。

(三)含溴消毒剂

溴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化学性状、杀微生物作用与氯基本相似,但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氯小得多。含溴消毒剂具有高效、杀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物品损伤性较小、安全性好,对环境无污染、环保性好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含溴消毒剂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比较快,但由于在水中的溶解性差、速度慢等因素的制约,在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常用的有二溴海因(1, 3-二溴-5, 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溴氯海因(溴氯-5, 5-二甲基乙内酰脲)。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含溴消毒剂主要用于污水、物体表面和餐饮具的消毒。不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和空气的消毒。
(1)污水消毒:
计算污水体积,按照溴氯海因40mg/L以上的总有效卤素量计算所需量。先将药剂溶于少量清水,再投入污水中,混匀后作用90~100分钟。
(2)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预防性消毒时可采用有效溴浓度为200~500mg/L的消毒液,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和喷洒消毒,作用10~30分钟。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可采用有效溴浓度为1 000~2 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浸泡、喷洒消毒10~30分钟;物体表面有血液、黏液等有机物污染时,可提高消毒浓度至有效溴浓度为2 000~5 000mg/L。
(3)餐饮具:
预防性消毒不推荐使用。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餐饮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溴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2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
2.注意事项
(1)为外用品,不得口服。
(2)本品属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接触可能引发无明火自燃,应远离易燃物及火源。禁止与还原剂共储共运,以防爆炸。
(3)未加入防腐剂的产品对金属有腐蚀性。
(4)对有色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
(5)本品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睛、黏膜、皮肤等有灼伤危险,严禁与人体接触。如有不慎接触,则应及时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6)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四)二氧化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难以用钢瓶压缩储存,这曾一度限制了其应用。在改革饮水氯化消毒的过程中,二氧化氯因不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他有毒类物质而被广泛重视。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效果可靠、无有害物质残留、不污染环境、对人体安全等特点,是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常用的消毒剂。
二氧化氯按物理形态分为一元包装和二元包装。一元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使用时只需溶解即可得到纯度比较高的二氧化氯溶液;一元二氧化氯溶液是一种单一包装的水溶液制剂,无须活化,开瓶即可直接使用。二元包装二氧化氯需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活化后才能使用。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二氧化氯主要应用于空气、水体和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有实验依据的产品可在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备案时的产品说明书中增加相应的使用范围。
一元包装的粉剂开袋后立即一次性配制成液体,开袋后未使用完的粉剂不可再使用。片剂需要充分崩解;粉剂和片剂需要充分溶解;溶解时使用不透光的非金属广口容器,不可使用温度高于40℃的水溶解粉剂;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水量,再加入所需粉剂量,不可反向操作。免活化产品可直接使用或经稀释后使用;需活化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充分活化后方可使用;活化操作时应将活化剂加入主剂中,不得将主剂加入活化剂中;活化后的消毒剂一般为黄色或黄棕色或黄绿色液体。二氧化氯水溶液一经活化或稀释会分解加快而不稳定,尽量当天配制当天使用。
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时,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作用时间和消毒方式进行操作。一般而言,二氧化氯推荐浓度和作用时间如下:
(1)生活饮用水和二次供水:
有效浓度为1~2mg/L,投加并混匀,作用15~30分钟。
(2)医院污水:
有效浓度为20~40mg/L,投加并混匀,作用30~60分钟。
(3)餐饮具:
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餐饮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浓度为25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2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
(4)一般物体表面:
预防性消毒时可采用有效浓度为100~250mg/L的消毒液,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喷洒消毒,作用10~30分钟。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可采用有效浓度为500~1 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浸泡、喷洒消毒10~30分钟。
(5)空气:
空气消毒时密闭房屋,用浓度为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按10~20ml/m 3进行气溶胶喷雾,作用1小时。
(6)非金属医疗器械消毒:
采用浸泡方式消毒,作用15~30分钟。高水平消毒时浓度为400~600mg/L,中水平消毒时浓度为100~300mg/L,低水平消毒时浓度为50~100mg/L。
2.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不宜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
(3)本品有漂白作用。
(4)本品对金属有不同程度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及时用符合要求的水冲洗干净、干燥。
(5)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消毒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6)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注意贮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7)稀释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小时。

(五)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又名双氧水,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常用消毒剂之一,1955年许多国家批准用于食品(主要用于食品容器的消毒),低浓度可用于饮用水消毒。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纯过氧化氢加热到153℃以上会发生爆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过氧化氢消毒剂有单方过氧化氢消毒剂和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过氧化氢消毒剂最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配合终末消毒器用于空间和物体表面消毒;也可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外科伤口和皮肤黏膜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等消毒。
(1)空气消毒:
无人情况下进行。1.0%~3.0%过氧化氢消毒液,用气溶胶喷雾方法,按照10~20ml/m 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60分钟,然后进行通风换气。
配合干雾或气溶胶终末消毒机消毒时的浓度和时间,按机器产品说明书操作。
(2)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预防性消毒时可采用1.0%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和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可采用3.0%过氧化氢消毒液,擦拭、浸泡、喷洒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皮肤伤口消毒:
1.5%~3.0%过氧化氢消毒液,直接冲洗伤口部位皮肤表面,作用3~5分钟。
(4)耐腐蚀医疗器械高水平消毒:
6.0%的过氧化氢消毒液浸泡作用120分钟,消毒结束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2.注意事项
(1)有腐蚀性,对眼、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如出现容器破裂或渗漏现象,应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高浓度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应避光、避热,室温下储存。
(5)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六)过氧乙酸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并带有醋酸味;易挥发,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水;不稳定,易分解,产品多为二元包装,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被消毒的物品有损害。高水平消毒剂,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各种微生物,且在较低温度下仍有效,是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的常用消毒剂之一。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过氧乙酸最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也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耐腐蚀物品消毒,专用器械消毒设备适用于内镜等的消毒灭菌。
二元包装的过氧乙酸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液(经过处理的冰醋酸)和B液(按比例配制好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均匀,活化。一般在使用前一天混合活化。现在还有二元包装为固体的剂型,即两种可溶于水的固态有机化合物,分别含乙酰基和过氧基,平时单独存放,使用时按比例溶于水,两种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过氧乙酸。
(1)空气消毒:
无人情况下进行。0.2%~0.5%过氧乙酸消毒液,用气溶胶喷雾方法,按照10~20ml/m 3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作用60分钟,然后进行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消毒液加热蒸发,用量按7ml/m 3计算,相对湿度为60%~80%,室温熏蒸1~2小时,然后进行通风换气。
(2)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预防性消毒时可采用0.1%~0.4%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和喷洒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可采用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或浸泡,消毒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
0.5%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10分钟,消毒结束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4)内镜灭菌:
使用以过氧乙酸为灭菌剂的专用器械消毒设备灭菌内镜时,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
(1)有腐蚀性,对眼、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如出现容器破裂或渗漏现象,应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远离可燃物质。
(5)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
(6)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很强的腐蚀和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七)含碘消毒剂

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含碘消毒剂是一类用于手、皮肤和黏膜的广谱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由于碘的水溶液溶解度低,因此将其溶于醇溶液中,制成碘酊,故碘酊又称为“碘酒”,为棕红色澄清液,有碘和乙醇气味。碘酊中含有乙醇,对破损皮肤和黏膜具有刺激性,着色不易褪色,需要用乙醇脱碘。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碘化钾)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合物,其实质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主要品种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和聚醇醚碘(NP-I)。碘伏的出现使含碘消毒剂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用于破损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碘酊适用于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不适用于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肤消毒;碘伏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1)碘酊:
目前消毒产品以2%(20g/L)碘酊常用,含2%碘、1.5%碘化钾或碘化钠(助溶剂)、50%乙醇。使用浓度为有效碘18~22g/L。用无菌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本品,在消毒部位皮肤进行擦拭2遍以上,作用时间为1~3分钟,再用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70%~80%医用乙醇擦拭脱碘;或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2遍以上,作用时间为1~3分钟,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脱碘。
(2)碘伏:
碘伏浓度为1 000~10 000mg/L,以5 000mg/L多见。
外科术前手消毒:
在常规刷手的基础上,用无菌纱布蘸取含有效碘2~10g/L的碘伏均匀擦拭,从手指尖擦至前臂部位和上臂下1/3部位皮肤,作用3~5分钟。
皮肤消毒:
可用无菌棉拭蘸取含有效碘2~10g/L的碘伏在消毒部位擦拭2~3遍,作用1~3分钟。
黏膜消毒:
用有效碘浓度为250~500mg/L的碘伏稀释液直接对消毒部位冲洗或擦洗。
2.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密封,避光,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
(3)对碘过敏者慎用。
(4)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用于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八)季铵盐类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具有对皮肤黏膜无刺激、稳定性好、对被消毒物品无损害、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消毒能力为中低水平消毒剂,可被大孔物质所吸附,不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合用等是其弱势。季铵盐类消毒剂包括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双长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单链季铵盐类代表产品有苯扎氯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苯扎溴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铵)和十四烷基二甲基砒啶溴化铵,其中苯扎氯铵是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中最常用的产品,兼有清洁和消毒的作用,属于低水平消毒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杀菌谱较窄,不建议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使用。
双长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如沙力迪(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百毒杀(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等,在杀菌效果与受影响因素等方面较单链季铵盐类有较大改进,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可用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期间预防性消毒。
1.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期间,使用双长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时,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织物、食品加工设备与器皿,以及手、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非多孔硬质表面的消毒
清洁对象:
用季铵盐浓度为400~1 000mg/L的消毒液冲洗、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10~20分钟;或用季铵盐浓度为800~1 200mg/L的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10~30分钟。
污染对象:
用季铵盐浓度为800~1 200mg/L的消毒液冲洗、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10~20分钟;或用季铵盐浓度为1 000~2 000mg/L的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10~30分钟。对与食品接触物品的消毒,季铵盐的使用浓度最好不要超过1 000mg/L,消毒后需用水充分冲洗后方可接触食品。
(2)多孔硬质表面的消毒
清洁对象:
用季铵盐浓度为800~1 2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10~20分钟;或用季铵盐浓度为1 000~1 200mg/L的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20~30分钟。
污染对象:
用季铵盐浓度为1 000~1 6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10~30分钟;或用季铵盐浓度为1 500~2 000mg/L的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20~30分钟。纤维与织物可吸收季铵盐,消毒时应注意控制被消毒物品的数量,适当加大使用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消毒后清洗干净。
(3)手消毒:
清洁对象用季铵盐浓度为400~1 2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1分钟;污染对象用季铵盐浓度为600~2 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1分钟。
(4)皮肤、黏膜消毒:
用季铵盐浓度为400~1 000mg/L的消毒液冲洗消毒,作用2~5分钟;或用季铵盐浓度为500~2 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2~5分钟。
2.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季铵盐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应避免与之合用或接触。不宜与枸橼酸盐、碘化物、硝酸盐、高锰酸盐、水杨酸盐、银盐、酒石酸盐、生物碱、铝、荧光素钠、过氧化氢、白陶土、含水羊毛酯等配伍。
(3)易被多孔类物品吸附,浸泡液浓度可随消毒物品数量增多而逐渐降低,应视被消毒物品的种类与数量酌情加大使用剂量并及时更换消毒液。
(4)被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应适当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或者进行两次消毒。
(5)较低温度时可能出现浑浊或沉淀,可置于温水中加温。
(6)高浓度时可造成严重的角膜及皮肤、黏膜灼伤,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轻轻冲洗,严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