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三焦经络部位辨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温肺

1.桂枝
性味:
辛,温。
三焦归属:
上焦。
经验体会:
其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太阳膀胱经。张锡纯云:“《神农本草经》载,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其能降逆气可知,其性温而条达,能降逆气,又能升大气可知。遂单用桂枝尖三钱,煎汤饮下,须臾气息调和如常。夫以桂枝一物之微,而升陷降逆,两擅其功,以挽回人命于顷刻,诚天之生斯使独。然非亲自经验者,以孰信其神妙如是哉。”说明桂枝有升阳气,降逆气之双重功效。
桂枝与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配伍,组成名方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邪外袭、营卫不和的多汗症,或但半身汗出症。记得曾治疗一例只半身汗出,另半身无汗的男性病人,用桂枝汤原方原剂量,服后啜热粥取汗,只三剂就病愈如初。
朱仁康老中医,为了加强固摄卫气的作用,将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合用,取名“固卫御风汤”用于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对于气虚兼寒者颇有疗效。
桂枝与当归、细辛、生姜等配伍,为当归四逆汤,进一步加强了温通补虚的功能。可用此方加减变化治疗寒冷所致的多形性红斑、雷诺综合征、硬皮病、关节病性银屑病。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原则。在皮肤病中,痰饮聚积引起的皮肤病很多,最常见的为各种结节病。如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痒疹等。在化痰散结的基础上加上桂枝,可使方中温通灵动,有利于痰核的消散。
桂枝又是四肢特别是上肢的引经药,在四肢疾病时,只要不是热证,都可以加入桂枝,能引诸药直达四肢。
2.白芥子
性味:
辛,温。
三焦归属:
上、中焦。
经验体会:
白芥子味极辛,气温。治疗部位在上焦手太阴肺经。能搜剔内外痰结,胸膈寒痰及冷涎壅塞,皆能解而散之。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若治疗痰涎邪热固结胸中及咽喉失音,应配伍清热化痰药,与苏子、枳实、瓜蒌、杏仁、黄芩、黄连配伍为解热下痰汤,是治疗痰阻胸膈、气滞不利之良药。
朱良春老中医认为:“白芥子含有脂肪油、白芥子苷、杏仁酶等成分,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外,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尤有殊功。”不但能下行豁痰、利痰;还能横行胁肋、四肢散寒化痰。多用白芥子与生半夏、炙僵蚕、海藻、昆布、生牡蛎、浙贝母等治疗痰核结节病。夹瘀者加炮山甲、当归、土鳖虫、蜂房、赤芍;兼气滞者加青皮、陈皮、姜黄;阴虚者加麦冬、天冬、功劳叶;肾阳虚者加鹿角、仙灵脾、补骨脂。结节病位于皮里肉外,在真皮下层,被组织包裹,邪无出路,消退得比较慢,要坚持服药。痰核非一天形成,消痰核更需花费时日,刚服药时控制增长,进而痰核变软,表面可变红,或本不疼痛用药后反而出现疼痛,最后结核逐渐消失。
3.葱白
性味:
辛,温。
三焦归属:
上、中焦。
经验体会:
葱白性味辛温,为肺经的引经药。张聿青用旋覆花汤加入青葱叶治疗胸胁痛。夏少农用青葱叶与活血药治疗头部血肿。葱叶加入发汗通窍药治疗项背部因风寒湿郁闭汗孔引起的胆碱能性荨麻疹,药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芥、麻黄、苍术、藁本、白芷、蔓荆子。有热者加滑石、石膏、黄芩、浮萍;血瘀者加王不留行、川芎、当归、黄酒;气虚者加黄芪、人参、白术。以毛孔通利、汗透痒止为度。往往能使久病不治之症,得到痊愈。
4.陈皮
性味:
辛、苦,温。
三焦归属:
上、中焦。
经验体会:
陈皮辛苦而温,气薄味厚,与升药配伍则升,与降药配伍则降。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中焦脾胃经。入脾肺气分,能散能和,能燥能泻,利气调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脏。与半夏、茯苓、甘草为“二陈汤”。其方加减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囊肿性痤疮、结节性红斑、多发性脂囊瘤、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加味逍遥散再加陈皮、川芎可用于治疗月经前加重痤疮、扁平疣、甲营养不良;与青皮、荔枝核、柴胡、川芎、当归、白芍、枳壳、香附配伍治疗乳房湿疹、乳腺增生、乳腺结节。陈皮泻多于补,有甘草则补肺,无甘草则泻肺。
5.川椒
性味:
辛,大热。
三焦归属:
上、下焦。
经验体会:
川椒性味辛而大热,主要治疗部位在下焦。入肺、脾、命门,发汗散寒,暖胃燥湿,消食除胀,通血脉,行肢节,补命门火,能下行导火归原,安蛔。可用于生毛发。治疗肾囊风痒、肛门瘙痒、手足皲裂、洗脚癣、头癣。
川椒既能温脾肾,又能杀虫,配伍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黄柏、附子、人参等治疗上热下寒,腹痛腹泻,肠微生态紊乱导致的慢性荨麻疹。
皮肤瘙痒症用川椒30g、防风30g、艾叶30g,水煎洗患处。有祛风杀虫、止痒功能,效果很好。其性燥烈,阴虚者忌服。
6.肉桂
见温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