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概述】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为主的病证。轻者仅感胸闷不适或胸前隐痛;重者呈压榨样绞痛,胸痛彻背,可伴有内臂痛;更严重者,疼痛欲死,冷汗出,喘不得卧,口唇青紫,四肢厥冷。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病程多缠绵。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他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患出现胸部憋闷、疼痛等症时,亦可参照本篇。
【主要病因病机】
1.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致心脉痹阻而发病。
2.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食无度,以致脾胃受损,蕴湿生痰,闭阻心脉;或运化失健,气血乏源,心脉失养而发病。
3.情志失调导致气滞或痰阻,均使血行不利,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以致发病。
4.劳倦过度,耗伤气血,以致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而致病。
5.年迈体虚,脏腑亏虚,心阴心阳不足而致胸痹。
【辨证注意点】
1.首先明确胸痹的诊断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疼痛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并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的同时,与悬饮、胃脘痛及真心痛相鉴别,详见下表:
续表
2.胸痹当分清标本虚实
一般来说,胸痹属本虚标实证,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辨证思路】
一、分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
胸痹首先分清发作期还是缓解期:急性期发作以标实为主,治疗目的是祛邪止痛;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目的是调整脏腑功能,减少发作甚至不发。对发作期又需分清病情轻重,以便决定治疗措施与方案。
二、急性发作期辨标实性质。
注意:若见疼痛持续,伴汗出肢冷,面色苍白,需防心阳暴脱。病情急变,应加强观察,随访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并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注意病邪的兼夹,如痰浊夹有血瘀,阴寒夹有瘀阻,当同时给予活血化瘀之品。
三、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缓解期辨别气血阴阳、脏腑定位,从本图治。
注意:因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期虽以标实为主,但往往有本虚的基础;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往往夹有实证且临床上常常见到虚实夹杂,或多证型相兼,需仔细辨清虚实主次,给予通补化裁。
胸痹一证,即有闭阻不通之意,无论是寒、痰、瘀,还是阴阳气血亏虚,均可造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而临床常配活血通络之法,并贯穿始终。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范某,女,52岁,1978年7月1日初诊。发作性左侧胸膺疼痛,牵引后背年余。据诉胸部疼痛发作与情绪关系密切,发怒后必发作胸痛。在外院检查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曾经有高血压、胃溃疡多年,经治疗后胃痛已多年未发。近1个月来,胸前区闷痛频繁发作,有时一日一发,有时数日一发,服麝香保心丸能缓解。纳呆,脘闷胀,午后面易生火,夜间盗汗,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血压130/85mmHg,胸片正常。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
患者年过半百,疼痛部位以心前区为主,有时牵引后背,过去因心电图异常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虽有胃溃疡病史,但此次发病无嗳气、泛酸,且服麝香保心丸能缓解,故胸痹诊断明确。
第二步:分清虚实。
根据患者近1个月来胸部闷痛发作频繁当属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然而患者有心痛症状年余,年过半百且有乏力、盗汗,为久病亏虚之候,故此案应属虚实兼见,然以实证为主。
第三步:辨本虚标实性质。
患者每次发病与情绪有关,部位在左侧胸痛,伴纳呆,脘闷胀,苔白腻,脉弦滑。标实当以气滞夹痰浊为主;年过五十,正气渐虚,兼之久病、乏力,且伴有神疲、盗汗、口干舌红,故本虚为气阴两亏,涉及心脾两脏。
第四步:辨病情轻重。
虽近1个月来胸痛频繁发作,或一日一发,或数日一发,但疼痛不剧,且服药能缓解,故病情不甚严重。
第五步:做相关检查。
1.为明确心肌缺血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应做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2.查血脂、血黏度变化可了解疾病的合并症。
第六步:治疗。
从上述可知,辨证属气阴两虚,痰浊壅盛,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痰,益气养阴。
处方:南北沙参(各)30g 瓜蒌30g 薤白6g 半夏6g 丹参15g 鸡血藤30g 黄芩9g 降香6g 红花9g 木香6g 地龙15g 墨旱莲12g 桑寄生25g
(自编医案)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周某,女性,52岁,2018年5月30日初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无明显胸痛及放射痛,持续时间数分钟,患者常自行服用麝香保心丸后能缓解,未行进一步诊治。2018年4月患者因胸闷胸痛于外院行冠心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后规律口服泰嘉、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控制症情。患者诉术后胸闷不适症状较前缓解,但时有心前区刺痛,常烘热汗出,夜间口干,伴腰酸不适,腹部畏寒,肢冷,胃纳尚可,二便尚调,寐浅早醒。患者口唇淡红,面色少华,舌淡黯,边有瘀点,苔白,脉细弱。体检:血压100/60mmHg,心率89次/min,心律齐。证属肾元亏虚,心血瘀阻。治拟补肾活血通络。
处方:柴胡12g 桃仁12g 川芎12g 甘草9g 枳壳15g 桔梗9g 牛膝15g 生蒲黄15g 淫羊藿20g 知母12g 黄柏12g 骨碎补15g 生黄芪30g 首乌藤20g 酸枣仁(捣碎)15g
服14剂,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嘱服药期间嘱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并嘱其注意休息,劳逸适度。
二诊:2018年6月14日,患者心前区刺痛感较前减轻,易嗳气,腰酸稍缓解,腹部畏寒、肢冷减轻,口干较甚,二便调,夜寐改善。舌淡黯,苔薄,脉细。守原法续治。
处方:2018年5月30日方去黄芪,加石斛15g,天花粉15g,赭石(先煎)30g,服14剂继治。
三诊:2018年6月28日,患者胸部刺痛感好转,腰痛减轻,口干偶有,腹部畏寒症状消失,夜寐馨,胃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原方14剂继治。
继续门诊随访,仍用上方随证加减,患者症情控制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来诊前已因心脉瘀阻行支架植入,胸闷之症虽减,然肾虚血瘀所致诸多症情仍有,综合四诊选血府逐瘀汤合二仙汤加减,重用黄芪以达到气行则血行,通行脉道之力。二诊时诉嗳气不舒,则守原法加赭石味苦降逆益心,口干则予石斛、天花粉滋阴生津。胸痹之证乃本虚标实之证,本病有虚有实,临证时要兼顾通补之道。
二、常用中成药
1.心血瘀阻
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血栓心脉宁、丹参注射液、血府逐瘀口服液。
2.痰浊壅盛
二陈丸。
3.阴寒凝滞
苏合香丸。
4.心肾阴虚
左归丸、天王补心丸。
5.气阴两虚
生脉饮、生脉注射液、参脉注射液。
6.阳气虚衰
参附注射液。
三、经验方
1.二参汤(《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益气养心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
组成:党参20g 丹参20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2.养阴清心饮(《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活血化瘀,宽胸豁痰,益气通脉。
主治:高血压、冠心病。
组成:生地黄25g 麦门冬15g 玄参15g 赤芍15g 川楝子10g 木香10g 牛膝15g 珍珠母(先煎)25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3.宣痹止痛散(《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益气固本,缓急止痛。
主治:心绞痛。
组成:红参50g 丹参100g 川芎100g 三七100g 郁金100g 沉香50g 麻黄30g 附子50g 细辛30g 延胡索100g 炙甘草100g
用法:上药碾成粉末,每次6g,日服2次。
4.宁心饮(《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益气生脉,养阴安神。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组成:太子参15~30g 麦门冬15g 五味子6g 淮小麦30g 甘草6g 大枣7枚 丹参15g 百合15g 龙骨(先煎)30g 牡蛎(先煎)30g 磁石(先煎)30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