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个国家王牌部队内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四、“绿色贝雷帽”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

提起“绿色贝雷帽”,人们不由得想起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从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到海湾战争,到处都留下了“绿色贝雷帽”的身影。他们在战场上神出鬼没,机智英勇,令人难以对付。经过战火锤炼的“绿色贝雷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著名的王牌部队,是美国军事力量中一把锋锐的“尖刀”。

“绿色贝雷帽”的来历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其前身是于1942年7月9日在美国蒙大拿州哈里逊堡成立的第1特种勤务部队。这是一支由美军和加拿大军组成的混合部队,司令官是罗伯特·福莱德里克陆军少将。这支部队成立后不久,便空运到了欧洲战场,投入了袭击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挪威一个水利发电厂的战斗。在意大利,他们为了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马焦山莱德法萨高地,与德军进行了36天的浴血奋战,最后占领了这个高地,为美陆军第5军由那波利北上打开了通道。从此,他们名扬沙场,威震敌胆,被德军称为“魔鬼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为了进行非正规作战,又成立了战略业务局(缩写为OSS,即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前身),局长是威拉姆,多诺邦陆军上校。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训练后的士兵,分别由两名军官、一名通信兵组成行动小组,在法国、印度北部、缅甸等战场上深入敌后,展开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打得德、意、日轴心国侵略军惊慌失措,伤亡惨重。

美国第一支特种突击大队是于1942年6月19日在爱尔兰的加里库法科斯成立的,建制为营级单位,队长为威廉姆,达比少校。他们转战北非战场和突尼斯、意大利等地。当盟军在欧洲向纳粹德国发起总攻时,他们作为先头部队,与英国“哥德曼”突击队协同作战,抢占滩头阵地,为掩护大部队强行登陆,立下了显赫战功。

由于突击队在战争中的作用显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又相继成立了5个突击大队。其中一支突击大队参加了著名的“袭击洛斯巴尼奥斯俘虏营”的战斗,这次战斗是特种作战部队的一次著名的战例。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踪迹遍及阿留申群岛、北非、意大利及法国南部等地。

大战结束后,美国特种作战部队曾被全部解散。朝鲜战争爆发后,又得到了恢复。朝鲜战争期间,在佐治亚州本宁堡组建了8个突击中队,这些突击中队经过训练后,被派往朝鲜战场,专门用于执行特殊任务。其中配属于第187团的第2、4突击中队,曾空投到汉城近郊的汶山里参加战斗。

在杜鲁门总统任职期间,当时的心理战中心所属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由堪萨斯州赖利堡调到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1952年6月20日,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在布雷格堡组建了第10特种作战大队,队长为阿托,邦克陆军上校。这就是“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前身。

随着第10特种作战大队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诞生,建立特种作战部队的思想在美国又一次活跃起来。于是,在1953年9月,以派往原西德的第10特种作战大队留守人员为基础,在布雷格堡组建了第77特种作战大队。1954年,选择了带有“箭与剑”交叉浮雕徽章的“绿色贝雷帽”作为他们的识别特征。1956年6月,特种作战部队首次戴上了“绿色贝雷帽”。

第77特种作战大队经过逐步扩大,最后完全承担了原第10特种作战大队在美国本土的任务。1957年6月,又以第77特种作战大队的一部分为主体,成立了第1特种作战大队,部署在日本冲绳岛。1960年春,第77特种作战大队结束了7年的生涯,被改编为第7特种作战大队。然而,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上将为代表的有关军界人士,反对这种小规模的精锐部队,“绿色贝雷帽”又一次面临着被“扼杀”的命运。但是,1961年1月,美国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热情支持增强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的特种作战部队,并批准了陆军参谋长马克斯维尔,泰勒上将关于建立特种作战部队的主张。这样,在肯尼迪总统的大力支持下,“绿色贝雷帽”部队才得以生存下来。

60年代初期,越来越多的盟国不断要求得到美军第7特种作战大队的帮助和支援,这些要求当时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能力。于是,肯尼迪总统决定以第7特种作战大队为中心,进一步扩充特种作战部队。在1961年9月至1964年3月这段时间内,美国先后组建了第3、5、6、8四支特种作战大队。第3大队被派往非洲;第6大队被派往中东;第8大队驻防在巴拿马古利克堡,保卫在全球具有战略地位的巴拿马运河,并对拉美国家的一些军官进行反暴动训练。在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第8大队还参加了反游击战争。

1964年10月,第5大队被派往越南,去指挥在越南战场上的所有特种部队的行动。事实上,早在1957年,第1特种作战大队就已开始训练南越军队,1959年下半年,第7特种作战大队的几个分队也相继来到南越,并服役达6个月之久。1961年12月,美第5特种作战大队在南越中部高原多乐省制定了一套组织南越民众自卫队,以对付越南军队的试行方案。到1964年,仅沿柬埔寨和老挝边界的越南民众自卫队就已超过了1.1万人。1966年,第5特种作战大队又从951人增加到了2627人。此外,它还指挥着大量的越南民众自卫队。1964年,这个大队又分批潜入北越地区,策划组织了搜集情报的“希腊字母行动”。

不幸的是,“绿色贝雷帽”从越南战场撤回后,受到了人们的冷遇。但他们在偷袭作战和平暴方面的价值则是众人皆知的。

里根政府上台后,这支善长于反游击+反颠覆、反恐怖的特种作战部队再度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美国进行低强度战争的一个重要工具。因而,美军在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以及海湾战争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克林顿政府对特种作战部队也尤为关注。美国负责特种作战和低强度冲突的国防部副部长詹姆斯·洛切说:“我认为,克林顿政府是低强度冲突和特种作战部队的热心支持者。”

别具特色的编制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是第1特种作战司令部,该司令部又受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设的特种作战司令部的领导。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组成主要包括“绿色贝雷帽”部队、别动部队、“德尔塔”部队、心理战部队和民事部队。此外,还有1个特种作战航空大队和1个军事情报营。

“绿色贝雷帽”部队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主力,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特种作战或机动作战,以配合正规作战。基本编成为特种作战大队,现有4个作战大队,即第1、5、7、10特种作战大队。每个大队约有1000 -1500人,下辖3个特战营,另外还有直属队部的航空、通信、支援分队。每个特战营下辖3个特战连和1个支援连,每个特战连分编为6个作战组,每组12人。其中第1特种作战大队驻扎在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第5、7特种作战大队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第10特种作战大队驻扎在马萨诸塞州德文斯堡。此外,第1特种作战大队第1特战营驻扎在日本冲绳岛,第7特种作战大队第3特战营驻扎在巴拿马运河区,第10特种作战大队第1特战营驻扎在德国的巴特特尔茨。在韩国和德国的柏林,也驻扎有特种作战部队的分队。

别动部队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深人敌后作战的一支力量,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在敌国领土上作战。他们头戴黑色贝雷帽,以示区别。现编有1个别动团,即第75别动团,共有编员约2300人,下辖团部、直属连和3个别动营,每个别动营的编员为575人。其中第1别动营驻扎在佐治亚州亨特陆军机场,第2别动营驻扎在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第3别动营驻扎在佐治亚州本宁堡。3个别动营轮流担任别动部队的战备值班分队,能在18小时内快速出动。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首批突击部队就是由别动队组成的。

“德尔塔”部队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极其秘密的部队,又称作大西洋三角洲部队,主要从事国内外反恐怖活动。现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其编制和装备均严格保密,据估计约有几百人。他们经常参加反劫机或营救人质的活动,曾担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保卫工作和1985年11月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的警卫任务。他们还接受支援常规部队的训练。

心理战部队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特殊部队,主要任务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海报、传单和喊话等手段对友好国、中立国和敌对国进行心理宣传战,以影响他们的舆论、态度、感情和举止等。此外,他们还接受审俘的训练。现编有1个大队,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下辖3个营。在美国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和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战争中,心理战大队曾发起了大规模的心理战活动,有利地配合了其它部队的作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巴拿马,心理战活动在迫使巴拿马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缴械投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事部队也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特殊部队,其任务是战时减少当地居民对美国军事行动的干扰,平时则协助外国军政当局处理有关民政事宜,并对美国军事训练部队提供后勤支援。现编有1个营,即第96民事营,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他们曾参加了入侵格林纳达的战争。

特种作战航空大队是属于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一支支援部队,也是美国陆军中唯一的特种作战航空大队,主要担负向“德尔塔”部队和其他陆军特种部队提供直升机运输支援和直升机攻击支援。该大队隶属于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编为第106特遣分队,现驻扎在肯塔基州贝尔堡,建制为营级。

军事情报营亦称电子战情报营,主要任务是侦察、情报搜集与整理,为特种部队作战提供第一手的敌情报告和当地人文地理资料等。主要编制单位有营部与营部连、情报搜集与整理连以及勤务支援连。

小而全的武器装备

为适应特种作战的特殊需要,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装备是很精良的,其特点是灵活、轻巧。按照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开发与采购中心主任道格拉斯·J·理查德森陆军上校的话说:“我们提供给特种作战部队的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装备。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小伙子们应当装备得比其他任何人都好。”

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的常规步兵武器主要有:5.56毫米M16A2突击步枪,5.56毫米M4卡宾枪,7.62毫米M24狙击步枪,40毫米M203枪挂榴弹发射器,“尾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9毫米M9手枪和M9多用途刺刀等。此外,特种作战航空大队的直升机驾驶员配备的是德国制造的10毫米MP5K单兵自卫武器。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型武器系统有特种作战进攻手枪、M3卡尔·古斯塔夫反坦克武器系统、微型导弹、带弹道计算机的单兵武器光学瞄准镜以及各种新式弹药等。

特种武器装备有:电击武器,电镖枪,各种燃烧、催泪、晕眩枪榴弹,V-40手雷,M-256型侦毒器,以及各式避弹衣、气冷背心空调器等。

通信器材包括有:AN/PRC-104短波电台,AN/PRC-132特种无线电台,通信距离可达2000英里的轻型通信设备,以及最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等。现处于研究开发之中的通信器材有先进的手表电台、特种作战无线电系统(包括人背的电台和分队内部使用的手持对讲机)、超远距通信系统等。

心理战器材有可空运的5万瓦无线电发射机和各种扩音器等。

侦察器材有先进的电子侦察器材、夜视器材等。

每个特种作战大队拥有4架UH -1H“休伊”运输直升机。此外,还装备有轻型坦克、沙漠巡逻车等。预计到1995年,UH-IH“休伊”运输直升机将被新研制的1HX轻型直升机所取代。

几种典型武器性能介绍:

5.56毫米M4卡宾枪该枪是5.56毫米M16A2突击步枪的缩小型,作为单兵战斗武器,以其轻便灵活、开火迅速、火力较猛的特点,用于特种作战部队在各种特殊条件下的空降作战、乘车作战、徒步作战等。发射5.56毫米SS109枪弹,有效射程300米,初速906米/秒,理论射速700 -1000发/分,可半自动发射,也可全自动发射,弹匣容弹量20/30发,全枪长760毫米(枪托折迭)—840毫米(枪托打开),全枪重2.54公斤。此外,该枪还可配40毫米M203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和M9刺刀。

7.62毫米M24狙击步枪这是美国陆军第一种完整的狙击武器系统,用以取代所有美军现装备的各种狙击步枪。主要用于对远距离上的重要人员或目标进行精确射击。发射7.62毫米M118比赛枪弹,有效射程800米,初速792米/秒,弹匣容弹量6发,全枪长1092毫米(可调枪托底板不伸出)-1161毫米(可调底板完全伸出),全枪重6.4公斤,配有超级M3利波尔德远望式瞄准镜。这种武器,1988年11月正式开始装备陆军各步兵营以及特种作战部队。1992年下半年又进行了改进,增装了一个新式的消焰器、一个消声器、一个瞄准镜座,还可能加装了一个伴随定位镜。

“尾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种导弹主要用于打击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各种飞机。射程300-5000米,射高10 -3000米,导弹最大飞行速度2.2马赫,单发毁伤概率75%,战斗全重15.65公斤,弹药基本携带量6发,发射组两人一组。

M-256型侦毒器是一种化学侦察器材,外形尺寸为17 X 7.6 X 12.7厘米,重量为0.54公斤。主要用于在野战条件下,对神经性毒剂、血液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等化学毒剂实施侦察、监测。这种侦毒器灵敏度极高,当毒剂含量达到每升0.02微克时,就能发出长达18秒的鸣耳报警。

AN/PRC-132特种无线电台是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使用的一种电台,主要用作背负使用单工、半双工电台。频率范围大,波道数多,工作方式多,输出功率可选余地大,体积不大,重量轻,便于携带。

在美国特种部队中,也有比较陈旧的设备,如UH-1H“休伊”运输直升机,这是一种1956年列装的直升机,只能用于班、组规模的空中运输。

热带丛林中的变色龙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是最早介入越南战争的一支美军部队。越南内战爆发后,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首当其冲,率先投入了越南战场,并经历了越南战争的两个阶段。越战的第一个阶段是美特种作战部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动异常频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特种作战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支援亲美国的南越政府镇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他们除了直接与游击队展开游击战外,还对南越正规军实施特种作战训练,协助组建南越特种作战部队,并对当地居民进行反游击战教育,成立民众自卫队。在越战第二个阶段,由于北部湾事件,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大规模登陆,越南战争的性质随即发生了变化,战争形式由游击战发展到了正规战,美常规兵力成为遂行越南战争的主角,战场也由南越扩大到了北越。因而,特种作战部队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成为主要承担正规战中的特种作战任务,或者担当大部队的先头部队,或者担任秘密活动的角色。

在越南战争第一阶段中,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在越南中部高原的高山族地区,建立特种作战训练营地,培训当地人,并组建了民众自卫队,以对付北越军队的袭扰。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作战方式,既有与北越军队和南越解放阵线的游击队进行游击战,又有偷袭侦察、绑架北越要人、安抚当地居民、拷问俘虏、秘密使用化学毒剂、用罪恶的骗术对南越军队实施督战等。值得一提的是自1964年以来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在越南战争中实施了一系列“希腊字母”行动计划。这些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武装侦察和设伏捕俘,获取北越军队的军事情报。“希腊字母”行动计划包括“△”、“∑”、“n”、“r”。在“绿色贝雷帽”实施这些行动计划时,也得到了南越民众自卫队“迈克”部队的积极配合。

最著名的“厶”行动计划是于1964年开始实施的。“△”部队作为一支独立的作战部队,专门从事于冒着风险沿着越南北南边境线进行情报搜集、猎杀北越军队巡逻兵和袭击哨所等活动。需要说明的是,特种作战部队的“厶”部队不能与战后越南军队的“厶”部队混为一谈。它是由12个(后来扩编为16个)技术娴熟的侦察小组组成,是一支组织严密、短小精干的部队。每个小组有2名“绿色贝雷帽”士兵和4名民众自卫队民兵。此外,还有6个(后来扩编为12个)由4名民众自卫队民兵组成的名为“陆游者”行动小组,其任务是作为游击小队在北越军队渗透路线上来回游动,为南越军队第91空降别动营捕杀北越军队渗透小分队提供情报,充当向导。为了使“A”部队自身具有空运能力,美军第281直升机突击连也配属给他们。这项军事行动是颇为耗时费神、艰苦危险、枯燥乏味的,但对于搜集北越军事情报来说是必要的。由于“△”行动计划收效显著,于是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在1966年和1967年又相继组织了“∑”、“r”、“Q”行动计划。

在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与南越特种作战部队联合实施“△”行动计划的同时,“绿色贝雷帽”还单独实施了其他一些“希腊字母”行动计划,但每项行动计划都有土著人参与。“绿色贝雷帽”本身的侦察小组也有土著人参加,因为他们更适合于去执行暗杀、破坏、心理战、绑架等诸如此类的任务。这些侦察小组是置于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研究与观察大队的指挥之下。研究与观察大队在鼎盛时期指挥着2000名美军士兵和8000名土著人。到1967年,研究与观察大队对这些侦察小组的指挥权移交给了特种作战部队所属的3个指挥与控制分队。指挥与控制分队基本的作战单位是由3名“绿色贝雷帽”士兵和9名土著民兵组成的“尖刀”侦察小组。“尖刀”侦察小组轮流得到由5名特种作战部队士兵、309名土著民兵组成的“斧头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搜索—侦察—歼灭”连的支援,其中“搜索—侦察—歼灭”连充当了“尖刀”侦察小组搜集情报的得力助手。

由于侦察小组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所以他们通常躲避敌人,避免交火,但他们依然是一个移动的“军火库”。他们装备的轻武器有9毫米勃郎宁手枪或带有消声器的。22英寸鲁格自动手枪、M16突击步枪的变形枪——卡宾枪、瑞典9毫米K式冲锋枪以及M79式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黄昏,全副武装的侦察小组被用直升机投放在预定的潜伏地域。潜伏期间,为了不暴露目标,所有的命令都是通过手形和手臂的动作来下达的。每个队员都要熟悉这些信号,并学会辨认敌人留下的各种信息。如果一条小路有经常走动的痕迹,他们就会埋伏起来,等候捕捉目标。为了避免直接交火,他们把“克莱莫”杀伤地雷和M14塑料杀伤地雷埋成三角形或把破片手榴弹的拉线连成拌脚索,用这种方式为他们通风报信。

每当完成一次侦察任务后,侦察小组就会赶到指定的直升机着陆点集合,乘上接应他们的直升机扬长而去。如果遭到火力袭击或追击的话,侦察小组成员也能靠一个尼龙带子脱身。这种带子和降落伞背带一样,佩戴者可将它连在直升机悬下的绳索上,靠直升机迅速提起来,便可逃之天天。

加勒比海的魔影

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继越南战争之后,又一次被投入使用,并在“巴拿马风云”中大出风头。他们采用极为有效的“攻心战”手段,向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发起了没有枪林弹雨的进攻,迫使诺列加无可奈何地投降。

1989年12月20日,西方人正准备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圣诞节。这时,位于中美洲狭长地区的巴拿马上空却风云突变。凌晨零点30分,巴拿马城夜深人静,突然天空传来了引擎的轰鸣声,几架美军最新式F-117A先进的隐形战斗轰炸机掠过巴拿马首都上空,直奔驻扎在巴拿马首都南郊的里奥哈托镇外的巴拿马国防军兵营飞去,转眼之间传来了几声巨大的爆炸声。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投弹轰炸巴军兵营,揭开了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帷幕。

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处于甜蜜梦乡的巴军第6、7两个步兵连。正当他们晕头转向搞不清方向之时,“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第七特种作战大队从天而降,借助一枚枚照明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巴军兵营。

他们头戴绿色贝雷帽,身穿迷彩服,手提M16A2突击步枪及各种新式特种武器,以扇形队形向巴军第6、7步兵连包抄过去。巴军士兵仓促应战,并以顽强的毅力予以抵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善长于夜战、偷袭等特种作战的“绿色贝雷帽”部队,加上头戴夜视镜,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武器,与巴军展开激战。而巴军士兵既无夜战经验,又无夜视器材,加上匆忙上阵,最终以“器”不如人而败下阵来,巴军士兵四处逃避,有250人被生擒。这是担任美军“红色特遣队”西路作战任务的“绿色贝雷帽”部队在入侵巴拿马军事行动中的一场战斗。

与此同时,担任“红色特遣队”东路作战任务的“绿色贝雷帽”部队,在巴拿马的托里霍斯国际机场迅速实施空降,闪电般地包围了巴军航空队。

训练有素的“绿色贝雷帽”士兵,经过短暂的夜战,很快降服了他们,缴获了他们的武器,占领了该机场。然后,他们又乘胜前进,封锁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帕科拉河大桥,以阻止巴军驻西马龙堡基地的“2000年营”和基他巴军部队入城增援,掩护美军后续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除此之外,“绿色贝雷帽”部队以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在战斗中穿针引线当向导,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对巴拿马各个重点目标的进攻,使美军的战斗行动频频得手。尽管巴军奋力反击,怎奈美国三军2.5万人的精锐部队锐势不可阻挡,恰如秋风扫落叶。15个小时过后,巴军设在首都的主要军事设施被彻底摧毁,巴军大部分的兵营被美军占领,诺列加政权已经瘫痪。

然而,使美国政府大为恼火的是,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大目标巴国防军司令诺列加还没有捉拿到,他居然能在几万人的美精锐部队的眼皮底下偷偷地溜掉。

原来,诺列加轻车熟路只身驱车来到了梵蒂冈驻巴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美军闻讯后,立即出动了500多名士兵和10多辆坦克,包围了梵蒂冈大使馆。

为了迫使诺列加尽快就范,美军施展“魔法”,派来了特种作战部队心理战大队,对诺列加展开“攻心战”。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军首次在对外军事行动中使用心理战大队。

他们在大使馆外架起了特大分贝串有许多高音喇叭的“凝结音响机”,向使馆大院日夜播放刺耳的摇滚音乐,广播抨击诺列加的新闻。美军称此为发射“音乐弹”轰炸诺列加,其中有一首摇滚乐名曰“无处可逃”。就这样,一连数日,梵蒂冈使馆周围,天上,直升机在盘旋;地上,高音喇叭在狂吼;馆内,美军高级指挥官频频与梵蒂冈官员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谈判:馆外,500多名荷枪实弹的美军士兵把枪口瞄向使馆大楼每一扇门窗。此外,还组织几千名巴拿马人到使馆前举行反诺列加的游行示威。

美军心理战这一招还果真奏效,躲避在使馆内诺列加被这些高分贝低波振动的噪音吵得心烦意乱,心力交瘁,惶惶不可终日。最后,诺列加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举起双手,走出梵蒂冈使馆,向美军投降。一个主权国家的大将军,被美军士兵押上飞机,送往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法院,接受美国人的审判。至此,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宣告结束。

“沙漠风暴”中的一把利剑

1991年年初,在海湾地区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径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这场高科技现代化的战争中,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不仅派出了强大的陆海空三军精锐部队,还派出了“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绿色贝雷帽”部队计有:第7特种作战大队、第75别动团、“德尔塔”部队、心理战大队第8心理战营和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大队,他们直接隶属于驻海湾美军中央总部的指挥。

在“沙漠风暴”行动发起的前夕,根据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夫的指令,美中央情报局从“绿色贝雷帽”部队中挑选了长相与伊拉克人相似、操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后裔士兵,秘密派往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对伊拉克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实施侦察,为“沙漠风暴”行动中将要发起的大规模空袭提供准确的方位。

他们身穿沙漠迷彩服,头戴绿色贝雷帽,帽沿左前方和左臂上配戴着“箭与剑”的白色徽标,携带有轻武器、望远镜、激光测距仪和能把照片或录像直接发回驻利雅德美军中央总部的数控静止照相机及摄像机,乘夜幕搭乘直升机秘密潜入伊拉克境内,在伊军的前沿阵地和后方展开了一系列周密、准确的侦察活动。他们使用远距离的激光测距仪对萨达姆的总统府、国防部大楼及地下掩蔽部进行测量,在沿路各线秘密埋设自动发射的飞机定向信标,并通过数字视频图像传输系统传到美军中央总部。

当“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美国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和从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根据编入计算机导航程序的侦察数据,准确而猛烈地摧毁了伊拉克的许多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使伊拉克遭受了重创。轰炸结果令人惊奇:萨达姆的总统府被炸弹击中,而周围的民房竟无明显的损坏;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民议会大厦被彻底炸毁,而现场报道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驻巴格达记者霍利曼下塌的距国民议会大厦仅200米的拉希德饭店竟然别无他样;巴格达市内穆萨纳世军事基地与火车站只一街之隔,前者被夷为平地,后者却安然无恙;底格里斯河上的大吊桥被炸成两截,可是附近的民用建筑却巍然屹立……这些不仅仅是因为美军采用了先进的激光制导炸弹和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更重要的是来自“绿色贝雷帽”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的侦察。

然而,经过数日的空袭,伊拉克仍然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袭击了沙特海滨城镇哈夫吉,还不时地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使多国部队还造成了一些伤亡。此外,伊拉克多次扬言要使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这一切使得人们对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空袭所达到的效果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施瓦茨科夫旋即改变空袭战术,再一次秘密派遣“绿色贝雷帽”部队深入伊拉克境内,侦察伊军藏匿的战斗机、“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及导弹等武器装备的地下工事,为多国部队飞机指引轰炸目标。

在沙漠漆黑的夜空中,偶而露出几点微弱的星光。一支脸上涂着黑油、头带钢盔的“绿色贝雷帽”小分队,陆续登上CH-53型“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沙漠浓重的夜幕之中。他们潜入伊拉克境内后,化整为零,以3人、6人或8人为一小组,神出鬼没,加紧活动。他们使用先进的夜视仪,对伊军的机场、油库、“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伊军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营地等目标进行观测,并迅速传到美军中央总部和空军作战室。在“绿色贝雷帽”暗中指引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机终于捕捉到了真正的轰炸目标。经过38天的空袭,使伊军3/4的指挥控制系统和100多个空军机场、防空体系、非常规武器基地及其生产研究设施等目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作战飞机、导弹、坦克等被摧毁。从而为多国部队实施“沙漠军刀”地面行动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有利时机。“沙漠军刀”地面行动打响后,“绿色贝雷帽”部队又投入了配合和支援主力部队作战之中。

总之,“绿色贝雷帽”部队为美国的海湾战争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