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休闲》:打桥牌
各种休闲活动,让人既能运动,又能娱乐,动静结合,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加一些休闲活动,不但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运动关节,还可以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让人感到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精神愉快。休闲活动是人们养神健形,延年益寿的一大法宝。
邓小平虽然工作极为繁忙,但他不仅会工作,而且会休息。他有多种兴趣爱好,在忙里有闲之时,他会放松身心,参加各种休闲活动。他爱打桥牌,常与高手在牌桌上厮杀一番;他爱看足球,生病之时照看球赛不误;他爱读书,下放劳动时阅读了大量名著名篇。这些形式各异的休闲活动,使他锻炼了思维,舒畅了心绪,怡养了情致,也增加了生活的趣味,增添了生命的色彩。
邓小平常说:“我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
邓小平喜欢打桥牌,而且喜欢与高手打桥牌。他80多岁了仍然头脑清楚,思维活跃,这与他常打桥牌是密切相关的。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打桥牌不仅丰富了邓小平的业余生活,调节了精神,而且还锻炼了他的思维,起到了延缓衰老的巨大作用。
现代医学和养生学认为,中老年人,尤其是在离、退休以后,常因精神无所寄托而产生孤独感。若要改变这种孤闷无聊的生活环境,设局对弈则是一帖上乘的妙药。因为打牌可以充实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可在谈笑搏杀之间品味其中的乐趣。同时,桥牌也是一种有益的社交活动,通过打牌,相会众多牌友,经常评论切磋,能增进友谊,进而消除孤独感,并使精神有所寄托。
桥牌是一种“斗智”的艺术,是锻炼智力的一种很好的娱乐活动。它能提高人的记忆力,使大脑皮质的活动功能增强,还能提高理解和判断能力,加强算度,算度越深、越准,获胜的机会就越大,即所谓“两军相逢,智者胜”。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脏腑功能日渐衰退,脑髓肾精虚亏不足,思维记忆、智谋反应必然不如从前。倘若能经常打牌,促使大脑思维智能的不断运用,对延缓衰老、防止大脑功能的退化是颇为有益的。
邓小平喜欢打桥牌、而且牌技精湛。世界桥牌女皇、美籍华人杨小燕说,邓小平的牌技可不仅仅是业余水平的,够得上专业水平的了。
1984年,《纽约时报》刊登了美国桥牌专栏作家艾伦·杜史高的一篇权威性文章。文中写到:世界上许多历史伟人都是桥牌迷,例如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等待盟军北非登陆消息时,也没忘记挤出时间玩一局桥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参战时,仍念念不忘打桥牌;中国的邓主任更不例外。
这些都非虚言,事实的确如此。
打桥牌是邓小平50年代初在四川学会的,此后桥牌就一直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晚年,打桥牌成了邓小平怡情寄兴之所在。而且他的桥牌技艺亦随之日益精湛,几臻炉火纯青。邓小平自己也说:“唯独打桥牌的时候,我才什么都不想,专注在牌上,头脑能充分地休息。”
有一次,邓小平与胡耀邦、万里应邀参加在文津街俱乐部举办的《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邀请赛。在比赛中,他思路敏捷,与牌友密切配合,叫牌果断,攻守自如,出奇制胜,凭借几十年打桥牌的浓厚功力,以“神机妙算”始终掌握着牌桌上的主动权,结果使对方以0比20VP败北。
作为中国的高级领导人,邓小平正是以他高超的牌技和对桥牌的酷爱,赢得了世界桥坛的尊敬。
邓小平说:“打牌要和高手打,输了也有味道。”正因如此,桥牌女皇、美籍华人杨小燕才有幸与邓小平同桌打牌,并为桥坛留下了一段佳话。
提起杨小燕,桥牌爱好者对这一名字恐怕都不陌生。杨小燕祖籍湖南,1930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杨开道曾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小燕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代。直到18岁才赴美学医,此后定居美国。
杨小燕学习桥牌并名扬天下,实富传奇色彩。其夫魏重庆曾任美国桥牌队队长和教练,因研究出风靡世界的“精确叫牌法”而名重一时。在一次学习桥牌技艺的过程中,她丈夫半开玩笑地问她学习桥牌是不是想当“世界桥牌女皇”。
她回答说:“当然愿意啦!”
接着,丈夫鼓励她努力学习,并预言不出十年她将成为世界冠军。
结果,为了潜心研究牌技,杨小燕毅然辞去了纽约一家医院院长的职务,决心面壁十年图破壁。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丈夫悉心指导,加之自身的聪慧,70年代以来,杨小燕在美国和世界各种桥牌大赛中,共荣获100多个冠军称号,并作为主力队员,为美国奥林匹克女子队获世界冠军立下了殊勋,打遍“江湖”无敌手,成为名副其实的“桥牌女皇”。
1981年3月4日晚,这是杨小燕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并与他结对打了三个多小时的桥牌。这三个多小时,在她漫长的桥牌生涯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却给她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杨小燕这次来中国,本意参加上海举办的国际桥牌友好邀请赛。在京期间,听说邓小平也是个中高手,遂萌发了与邓对局的想法,并不揣冒昧地向中国组织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本料不会有什么结果,谁知邓小平虽然公务繁忙,但更不愿放过这样一次与真正的高手对阵的机会,很快便答应了杨小燕的请求。这对杨小燕来说,的确是一个始料不及的喜讯。
当晚,邓小平如约前来,杨小燕很想赛前争取时间,和她仰慕已久的这位伟人多聊几句。谁知邓小平早已摩拳擦掌,按捺不住,于是,短暂的寒暄之后,很快便坐上牌桌,要展开桥战。
组织者起初安排邓小平同与杨小燕一同前来的翁心梓结对,杨小燕与北京知名高手丁关根(当时任铁道部部长)搭档。不料,桥局将开,杨小燕一本正经地说:“我提个意见行吗?”
邓小平立即温和地说:“行。”
接着,杨小燕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回来一次不容易,与您打牌更是不容易,能不能让我与您结对?”
邓小平闻听此言,笑道:“好嘛!这样更能提高我的牌艺。”
杨小燕意见通过,喜上眉梢,迅速换过座位,接着问邓小平使用何种叫牌法。
“当然是精确叫牌法啰。”邓小平回答。
当晚,大家牌兴很浓,一直打到11点多。据邓林介绍,邓小平每周都要打两三次桥牌,但时间都不超过11点。当晚激战时,邓楠坐在邓小平身旁。看上去,她对桥牌也略知一二,不时向父亲提出建议。然而,邓小平却很自信,根本不理会她的建议。
在桥牌桌前,邓小平展示出来的坚定、果断、明智和自信心,给杨小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杨小燕非常赞赏邓小平的打牌技术,她告诉记者说:邓小平打牌思路清晰,牌风稳健,显示出充沛的精力和过人的智慧,这在近80岁的老人中,是十分令人吃惊的。
邓小平对结识杨小燕这样的桥牌高手也感到非常高兴。后来,杨小燕每次回国,邓小平只要有空,总愿意同她搭档来上一局。
杨小燕以牌会友,与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美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里根总统访华前,还特意把她请到白宫,听她介绍中国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的个性。
杨小燕之所以能与邓小平同桌打牌并成为邓小平的牌友,这与美籍华人翁心梓夫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981年,杨小燕能够见到邓小平即有翁心梓夫妇的功劳。提起此事,还有一件牌桌之外的鲜为人知的趣事。
事情是这样的:
1981年,上海举办国际桥牌友好邀请赛,共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城市20余个队报名参加。翁心梓是国民党元老翁文灏的侄子,在纽约万源公司任董事长。因此,他们鼎力协助美国的旧金山、纽约、休斯敦三个城市组成了4个队。由杨小燕任队长,前来中国参赛。
在京期间,翁心梓和杨小燕共同向中国桥牌协会荣高棠提出了与邓小平打上一局的请求。荣高棠当即把他们的请求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欣然应诺,定于3月4日晚与他们打牌。
获得这一喜讯,翁心梓夫妇和杨小燕都异常兴奋。其中最为激动的要数翁夫人,她虽然牌技不如杨小燕,不能与邓小平同桌切磋,但她却另有高招。她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寻购《邓小平文选》。可惜的是,当时《邓小平文选》尚未出版问世。尽管她跑遍了北京的几乎所有书店,仍未能如愿,并为此抱憾不已,只得买了《周恩来选集》上、下集。同行的人对她为何要得到《邓小平文选》而结果买了《周恩来选集》大惑不解,翁夫人却对此守口如瓶,谁也不肯告诉。
4日下午5时,荣高棠为美国桥牌队举行欢迎宴会,翁夫人便乘此机会打开《周恩来选集》下集,请大家在扉页上签名,穿梭往来,忙得不亦乐乎。这时,大家还未了解她的用意。宴会后,他们兴冲冲地赶到了养蜂夹道体育俱乐部,等待邓小平到来。
邓小平到来以后,由于牌局只允许四人参战,主方邓小平、丁关根已经上场,客方杨小燕、翁心梓当仁不让,翁夫人只得一旁观战,这大概也早在她的意料之中。因此,她并不感到特别失意。她在旁一直看到牌局结束。
打完桥牌后,邓小平起身向大家告别,早有准备的翁夫人这时才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她急速从皮包取出《周恩来选集》上集,双手递到邓小平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敬请邓小平在扉页上签名留念。邓小平欣然命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邓小平”三个字。直到这时,大家才真正了解了她的苦心。
此时,杨小燕却懊悔不迭,她的牌技虽然精湛,但这方面却没有翁夫人老道,失了算计,未能像翁夫人那样筹之事先,但这个难得的机会又万万不能失之交臂,于是,她手忙脚乱地在自己的手提包内寻找开来。突然,杨小燕眼睛一亮,原来她很快找出了她丈夫开办的轮船公司的一份介绍书,虽然让邓小平这样的中国高级领导人在这种不正规的书上签名未免有些不好意思,但邓小平还是为她签了名字。杨小燕的“燃眉之急”解了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小平不仅在桥牌桌上展示了他的智慧、韬略,他那宽厚大度的风范更令海外游子称颂。后来,翁心梓夫妇、杨小燕逢人便说:“桥牌是一座桥,通过这座桥,把成千上万的海外赤子之心与伟大祖国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了。”
这是海外赤子内心感情真实而率直的流露啊!
杨小燕这样介绍邓小平说:“这是一位令人感到非常有兴趣的人物。在牌桌上,我们之间像普通的朋友。他和气得不得了,和他相处,不会感到他是大领导。他为人很谦虚,很热情,生活习惯也非常简单。如果与里根相比,邓小平最怕出风头,里根最喜欢出风头。”应该说,杨小燕的评判是十分公允的。世人都能明显体会,邓小平身上绝无丝毫哗众取宠的习气,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作风在邓小平身上灼然可见。
在桥牌桌前,邓小平总是那样平易近人地与其他领导人或来访的友人一起娱乐,大家都深羡其雅量高致,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颐指气使的影子。正是因为如此,世界桥坛都为有这样一位尊敬的桥牌爱好者而引以为豪。
1985年,由法国桥协举办的埃普森桥牌赛规模空前,世界各地有几十万人参加,仅中国赛区就有100对高手应战。法国方面有关人士向新闻媒介机构宣布,技术人员在邓小平的寓所内安装了一个电脑系统,配备了一个录像显示终端机,使邓小平能够与法国巴黎的统筹中心直接联络。邓小平当时正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国友人,谈到这次桥牌赛,他笑笑说:“我的桥牌打得不错呀!不过这次比赛要拿冠军或亚军就没有希望了。”
孔栋是邓小平家中的桥牌常客。孔栋的爸爸曾是国务院的一位部级领导,妈妈给周恩来当过秘书,后任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和国务院副秘书长。“文革”中妈妈被迫害致死,爸爸被打入监狱,孔栋被赶到山西大同一个偏僻的村寨“修地球”去了。在那时,他学会了打桥牌。粉碎“四人帮”后,父母平反,孔栋回到了北京。
每逢春节,老干部们都要举行一次桥牌赛。孔栋便和他爸爸搭档,过五关、斩六将,一连夺取了几届桥牌赛的冠军。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一天,邓小平的秘书找到他:“小平同志想请你上他家一起打桥牌。”
“请我?”孔栋愣住了,支吾了半天,没出声。“你就别谦虚了,小平同志对你早就有所闻了。”接着便不容分说地把孔栋拉上了车。
汽车一直驶进邓小平的住处——一栋古朴庄重的大四合院。一进门,邓小平便热情地与他握手,寒暄了几句,宾主便在牌桌前入座。
孔栋回忆说:“用打桥牌的一句行话来说,小平同志打的是‘精确’,我打的是‘自然’,打法虽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打牌。”那天,邓小平与丁关根打南北家,孔栋和他哥哥打东西对。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邓小平仍然牌兴正浓,共进晚餐之后,四人又摆开了牌局。
这以后的半年时间内,他几乎每个周末或是星期天都要去邓小平家中打桥牌。
在战场上,邓小平闻名遐迩。
在桥牌桌前,邓小平当年南征北战的雄风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