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生存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建筑,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我从未想过,我会走上建筑这条路。

也从未想过,竟然一不小心走到了今天。

命运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事先给你设定好一处起点,再用一双有力的手,朝着早已限定好的方向,推动着你,一步一步向前。

不知从何时起,在建筑业内部开始流传这样两组源头不明的对话。

第一组:

A(行外)问:“我娃今年要高考了,他想学建筑,您在这个行业从业这么久,您觉得搞建筑这玩意儿靠谱吗?”

B(行内)答:“嗯,如果是亲生的,就不要学建筑啦!”

第二组:

A(行外)问:“听说你娃今年要高考了,是不是想让他子承父业喔?”

B(行内)答:“打住!说什么呢?我这娃可是亲生的!”

此处留下,目瞪口呆的娃……

高考填报志愿的前夕,看到太多的舆论误导,直指建筑学甚至建筑师这个职业为夕阳行业。甚至还有姑娘说,既然大家现在如此唱衰建筑学,那……咱们现在报考建筑,就相当于“抄底”了吧?嗯,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所谓“抄底”的专业。

坊间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她每个周末都要加班,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他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一个标都没投中,年底的收入交不起来年的房租;隔壁所那么可爱的结构男,前天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楼上规划院的张三,女朋友竟然跟一个“码农”好上了……

这些故事,或多或少都曾经在我们身边真实地上演过。我们摇头,抱怨,甚至开始怀疑,是否选错了道路?曾经的笃定变成了摇摆不定,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将要走向何方?

必须要承认的是:学建筑,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选择一种职业,选择一种人生。要有心理准备的是,建筑师这个职业,从20岁到80岁都将肩负着较高强度的工作,钻研的过程绵长而周折,但辛苦中往往透着快乐。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在官方平台上每日发布福斯特爷爷的日常,这位泰晤士河岸的男爵,虽现已八十高龄,但几乎每天都在工作。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福斯特先生身穿各色花式衬衫,左手执笔,在游艇上、在书房里、在吊床上、在彩虹充气小鸭中……专注地画着草图。

从福斯特先生案头上的摆件来看,他有可能是个严重的“笔控”。只要他在画图,手边,永远摆着花里胡哨的各色绘图笔,雨露均沾,很少重样儿。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小细节:他坚持晨起工作;他拥有骚情洋溢的红色笔袋;他喜欢边画图边吃零食;他爱用大号的白纸本;他酷爱户外运动,擅长骑行、皮划艇、滑雪……呜呼!他身材真好。(此处掩面……)

这位年事已高的花样男子是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而建筑,并不是单一而孤立地存在,而是完全融入他的生活之中,看样子,这位“80后”(80岁以后统称“80后”),也许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十月的上海,看了一场之前并没有进行大肆宣传的建筑展:栖居的庆典,真实·虚拟·想象——巴克里希纳·多西建筑回顾展。多西也是这样一个电力十足的老年美男子,这位90岁的老先生,有着与日本现代建筑设计鼻祖前川国男先生一样的身世。二十几岁时,师从柯布西耶,之后回到印度当柯布西耶在地项目的驻场建筑师,并在这之后60余年的时间里,于自己的故土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地域性相结合并发扬光大。他说他有三位精神爱豆: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和泰戈尔。

穿过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展廊入口,我独自坐在被黑布遮蔽的简陋的暗房里看多西爷爷的影像,这位慈祥的老者,用一生的时间在钻研着一栋又一栋的房子,真诚且令人动容。他在桑珈建筑师工作室设计了一个圆形的纪念碑,以此纪念曾经立于此处的一株芒果树;他认为建筑是鲜活的,它将永存逝去之物,并不断地生长蔓延……我瞬间明白了,建筑,是付出是给予,是怀念是呈现。因为热爱,影像里的每一帧,他都是幸福的,那种幸福感掩饰不了,也装不出来。

职业建筑师,有一个奇怪的共性,段位越高,越能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较高的颜值。并且这颜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递增。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许多著名建筑师年事已高,却依旧风度翩翩,颠倒众生(比如弗兰克·盖里)。建筑设计维系着一个人终生的修养与容貌的提升,建筑师步入中年后,即是爱情杀手,所到之处,无往不利。

也许你会跳出来反驳,上面的二位老者,立于“食物链”的顶端,建筑之于普通的建筑师,是沉重的负荷,是斩不断的桎梏,是挥之不去的疲惫枷锁。

建筑之于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坐在计算机前画上几根线,画图仅仅是建筑的表达方式之一。正如庄惟敏先生所言:以格罗皮乌斯、塞尔特、巴奇马等为先驱的现代全体论者,他们拒绝机械的现代化专业分工,跨越在理论、实践与教育、城市与建筑、人文与科技之间,坚实地推动了人工环境以及人类生存标准的普遍意义上的人的提升。

建筑并不仅仅是一门纯粹的应用科学,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建构。

建筑,直指我们的内心。

和匠人无寓聊天,他说建筑学其实是一个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很多软件。于是,那些从建筑系大门走出的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纷纷成为导演、美食家、插画师、账房先生,甚至摇滚女歌手……无论你的未来在何方,建筑学带给你自身的素养,终将伴随你的一生。它是你抹不去的印记,让你在漫漫长路上走得步履生风。

我也曾经彷徨过,在加班的深夜,在空无一人的地下车库,在拥堵不堪、寸步难行的上下班高峰,在冬日天没亮也要坚持爬起来的清晨,在深夜两点才刚刚降落的机场航站楼里……这些场景,大家一定也经历过。那一个个或悲或喜、迂回转折的片段,因为建筑的存在,如此真切地写进了我们的生命里,它是力量,是记忆的财富;建筑,曾经那么多次,带给我们彷徨和忧伤,幸福和快乐,这一切起承转合,真的值得。

爱,与被爱。

建筑,曾给予我的太多太多。

我从未有如今日般困惑,亦从未有如今时般笃定。活在当下,即便有些许不如意,也一定要时常张望远处依稀闪烁的光亮。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它是方向。建筑,依旧是我午夜梦回,枕畔辗转反侧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