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匈奴崛起
在讲述汉匈斗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匈奴的历史。
历史习俗
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匈奴的祖先名叫淳维,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夏桀的儿子。
夏朝末年,商汤发动对夏桀的战争,史称“鸣条之战”。夏朝灭亡后,夏桀便被流放于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
不久之后,夏桀死去,淳维则带上父亲留下的数位嫔妃及少数财产逃往北方大漠,并在大漠之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草原上的一个新的游牧民族——匈奴。
匈奴人居无定所,在草原上放牧牲畜,并随着畜牧活动而随时转移,逐水草而居。匈奴文化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与书籍,只能依靠语言来相互约束,划定各自分占的牧场。
游牧民族靠射猎禽兽维持生产,所以他们生性勇猛好武、善于骑射。匈奴族的小孩就会骑羊遛马,拉弓射鸟、鼠等小动物;等他们稍大一点就能射狐狸、野兔,并把这些猎物作为食物;匈奴的成年男子便可以拉满弓箭,射雕射狼。
他们人人练习攻伐作战,骑上马就是一位优秀的战士,可以用弓箭远距离射杀敌人,近距离进攻则用长矛大刀作为兵器。作战时他们不把逃跑当做耻辱,如果有利可图就进攻,战况不利就撤退。
他们的君王被称之为“单于”。从单于到普通百姓,他们都以牲畜的肉作为食物,并把牲畜的皮毛做成衣服以御寒。他们崇尚勇武强壮,轻视老弱病残,强壮的人吃肥美的食物,老弱之人只能吃剩下的东西。(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匈奴族还有一个在中原文明看起来很无法接受的习俗,即“妻后母娶寡嫂”制度。如果父亲去世,儿子就娶除生母以外的庶母为妻;如果兄弟去世,其他的兄弟则娶寡嫂为妻(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种习俗在中原文化看起来很不能理解,儒家文化认为这简直就是乱伦丧德的行为。
其实,这种习俗是由北方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所导致的。由于他们的生产力落后,人口就是他们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拥有众多的人口,他们才有可能不被其他民族所消灭,才有可能使自己的部族一直延续下去。
而当时的女人被看做是男性家族的私有财产,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女人的生育功能,为家族创造更多的人口,所以只能“肥水不流外人田”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匈奴就曾先后嫁给了三任单于。
李牧破匈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匈奴在北方大漠逐渐发展壮大。至战国时,中原文明之国有七个,其中秦、赵、燕三国位于北方,这三国的领地与匈奴接壤。匈奴不断南下骚扰,三国也纷纷采取修建长城,派遣士兵驻守边境等措施以防御匈奴的入侵。
赵国名将李牧曾长期带领士兵驻守在代地的雁门郡防备匈奴。李牧不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很出色地完成了防备匈奴的任务。
在此期间,李牧从不会主动找匈奴交战,他主要采取防御政策,让士兵小心看守烽火台,并派出侦察兵在边境探查匈奴动向。并且,李牧还定下规章:“如果发现匈奴骑兵来袭击,全军要立刻退回营区自保,有胆敢擅自出战的,处以斩刑!”
李牧对士兵待遇优厚,他吩咐炊事班每天都要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士兵们每天吃饱喝足就练习骑马射箭。
这样过了几年,赵国边境的人员物资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匈奴一次便宜也没有占到。可是久而久之,匈奴人就认为李牧胆小怕事,不敢出战。就连赵国朝中的大臣和边防将士们也认为李牧胆小怯战。于是赵孝成王生气地将李牧召回,另派他人接替李牧。
此后一年多,匈奴每次来犯,赵军都出来交战,然而赵军却一次都没有取胜,反而自身伤亡损失惨重。
赵孝成王只好再次请李牧出任原职。李牧却因为负气,闭门不出,推说自己有病。在赵孝成王的一再恳请下,李牧说:“如果大王还要让我去边境镇守的话,那就得答应我,还按照我之前的方法来。”赵王也只好答应了他。
李牧再回军中,法令一如从前,匈奴每次南下仍然是一无所获,但是匈奴依然认为李牧胆小怯战。防守边境的将士每天都受犒赏,感觉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大家都希望有机会能与匈奴决一死战。
于是李牧就精心选择了一千三百辆兵车、一万三千匹健壮的战马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外加善于射箭的士兵十万人,把他们全部组织起来准备作战。同时让少量士兵带领大批牲畜到处放牧,去引诱匈奴。
匈奴果然派出小股人马入侵,李牧让士兵假装战败,故意让匈奴捉去几千只羊。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赵国边境。李牧在塞外布下许多支奇兵,采用左右包抄的战术反击匈奴军,此一战赵军大败匈奴,杀掉十几万匈奴骑兵,匈奴单于也狼狈逃走。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蒙恬击匈
匈奴在由一个部族发展成为一个国家之后,他们的第一代单于被称为“头曼单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收复了河套以南(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大片土地,把匈奴一直赶到今外蒙古一带。秦始皇又下令让蒙恬沿着黄河建立要塞,在黄河沿岸修建了四十四座城池,迁徙内地因犯罪被罚戍守边疆的刑徒去充实那里。
其后,蒙恬主持修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鸭绿江(今辽宁省境内东部)的万里长城,把原来燕、赵、秦各自修建的长城连为一体。
长城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利用地形,凭借天险,并于关键处设置要塞,宛如一位强壮有力的巨人屹立于北方边境,有力地扼制了匈奴的南进。
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头曼单于自知打不过秦朝,于是就带领部众向北迁徙。
过了十多年,蒙恬死了,其后秦失其鹿,中原大乱,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战争一共打了八年时间,本来由秦朝派遣来戍守边境的刑徒也纷纷乘机离开。
于是头曼单于趁此机会再次南下,扩大活动范围,再次逐渐吞并了河套以南地区,其势力范围直接与中原地区的边塞接壤。
鸣镝弑父
使匈奴势力迅速强大起来的,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冒顿单于,他是头曼单于的儿子。
冒顿原本就是头曼单于所立的太子。可是后来头曼单于又后娶了一位阏氏(匈奴把单于、诸王的妻妾统称为“阏氏”),并且非常宠爱这位后娶的阏氏。这位阏氏为他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单于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渐渐地就疏远了冒顿。
他想要废掉冒顿而改立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冒顿刚到月氏以后,头曼单于就立即发动了对月氏的战争,想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
可是冒顿也不是吃素的,当月氏人想要杀死他时,他就偷了一匹好马往外出逃。他弓马娴熟,精于骑射,很快就骑着马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觉得冒顿勇猛机智,便放弃了杀他的想法,转而命令他负责训练与统领一万名骑兵。
冒顿制造了一种响箭(鸣镝),这种箭在射出后能够发出声响,在战争中可以起到指引射击方向的作用。
冒顿对手下骑兵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向的目标,你们都要跟着射出去,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就立刻斩首!”
他先用响箭射向鸟兽,左右之人如果有人不按响箭所指方向射去,马上就被他斩首。
不久之后,冒顿又用响箭对准自己的爱马射去,左右骑兵有的人不敢射,冒顿又立刻斩杀了这些人。
过了没多久,冒顿又用响箭射向自己所宠爱的一位妻妾,左右之人有的非常害怕,不敢射击,冒顿又再次将没有射击之人斩首。
又过了没多久,冒顿带领手下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向头曼单于的宝马,这回左右之人都跟着射击了,没有人敢不射。
冒顿知道时机已到,属于他的时代即将到来!
最后一次,他跟随父亲头曼单于一块儿出去打猎,但是他那支带响的箭头并没有对准猎物,而是悄悄地对准了他的父亲头曼单于。
随着一声箭响,数百只箭如同雨点般同时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单于瞬间变成了一只“刺猬”。
杀完父亲后,他又将庶母和弟弟以及不服从自己的大臣全部诛杀,然后自立为单于。
吞并漠北
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除了匈奴以外,还有东胡与月氏。东胡部族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境内,月氏部则主要活动于今甘肃西部、新疆一带。东胡与月氏分别位于匈奴的东西两侧。在此时,东胡的势力非常强大,而月氏也开始兴盛起来。
东胡王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于是派遣使者出使匈奴,向冒顿讨要头曼单于在位时所骑坐的千里马。
冒顿问手下大臣们该不该给,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我们匈奴的宝马,当然不能给他们!”
冒顿却说:“与别的国家为邻互相交往,怎么能吝惜一匹马呢?”
于是冒顿就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王。
东胡王得到马后,以为冒顿害怕自己,所提的要求愈加过分了。
东胡王再次派遣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得到他的一个爱妾。
冒顿再次询问身边的大臣,大臣们都愤怒地说:“东胡王欺人太甚,完全不把单于您放在眼里,竟然索要阏氏!我们请求单于发兵攻打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匈奴人的厉害!”
没想到冒顿却说:“与别的国家为邻互相交往,怎么能吝惜一个女人呢?”
于是冒顿把自己所宠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王。
东胡王越来越骄横,越来越狂妄,更加不把冒顿放在眼里了。他第三次派遣使者对冒顿说,让冒顿把东胡与匈奴交界处方圆一千多里的土地割让给东胡。
冒顿再次询问大臣该不该给,大臣中有人说:“这片土地本来就是废弃的空地,给他们也行。”
这时,冒顿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大声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够随便给他们呢!”
于是,所有说可以给土地的大臣都被他斩首。他下令全国军队向东攻打东胡,所有在战场上后退的人全部处以斩刑。
冒顿之前就是要故意向东胡示弱,好让他们掉以轻心。果然,战争开始后东胡王非常轻视冒顿,没有加以防备。
冒顿率领匈奴军队向东胡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大败东胡军队并且杀死了东胡王,掳走了东胡的百姓以及牲畜和财产。
得胜归来后,冒顿又一鼓作气率领军队向西进攻并驱逐了月氏,向南吞并了楼烦国的领地。他再次全部占据了秦朝时被蒙恬所夺走的匈奴故地。
此时的匈奴成为北方草原上唯一一个强盛的国家,也成为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王朝的北方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