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6天 2015年7月16日 抵达布达拉的脚下
西藏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
今日行进324km,总里程3790km
昨晚很幸运,睡在海拔4515米的那曲,竟然很快入眠,香甜如平原地区。
早上醒来推开窗,呼吸一口空气,感觉通体舒畅。窗外那曲镇的街道上已然热闹起来,小镇上的一天即将开始,回想起昨日沱沱河镇与唐古拉山口的经历恍若隔世。
秦爷也睡得不错,据说一觉到天亮。只是辉哥昨晚不听话,安定没吃,加之爱干净临睡前又洗了个澡,早上起来便发烧了,脸色很差。幸好我临出发前备了一些红景天胶囊,加上退烧药,一把药片塞给辉哥当早餐,监督他一口吞下。今早看样子是真不舒服了,倒还挺配合,就势把我和秦爷的红景天一块儿解决了。身边有两个陪吃药的,心理上总感觉不孤单。
从那曲出发,沿着G109青藏线一路向拉萨行进。
今日秦爷全权负责开车,我坐副驾,辉哥套上睡袋在后排躺着休息。
那曲在藏语中意为“黑色的河流”,曾名为“黑河”,位于怒江的上游,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藏北高原,藏语也称之为“羌塘”。
辽阔的羌塘高原,南起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北起喀喇昆仑山至可可西里山,整个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海拔为6500米。羌塘犹如青藏高原腹地一个被呵护的孩子,在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四大山脉的环抱之中。这里水草肥美,湖泊众多,世代居住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游牧民族。那曲则是整个羌塘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从前称为“那曲卡”,意为“黑河边上的土地”。
青藏线在羌塘高原连绵的群山和草甸中穿行。碧空如洗,云朵好似触手可及。阳光透过低矮的云层折射出明明暗暗的光影,映落在重峦叠嶂的远山和草地上,仿佛油画般的层次渲染,随着日光与云层的移动,在山峦间不断变换出柔美的线条。
随处可见埋头吃草的牛群与羊群,星星点点散布在高山草甸之间。路两旁各类简朴的藏式民居屋顶上悬挂着的五彩经幡在风中摇曳,看家护院的藏狗在路旁奔跑嬉戏。广袤无际的羌塘草原上一切物种自由生长,在巍巍群山之中传递着一份生生不息的灵性与力量。山以其亘古不变的姿态,静静地庇佑着这一片大地上所有的生灵。
车行在G109国道上,前方无尽的视野一直向南延伸。沿途青藏铁路穿越在山脉之间,横贯草原与湖泊,煞是壮观。
G109国道也叫京拉公路,从北京到西藏拉萨,全长3922公里,其中西宁到拉萨段的1900多公里被称为青藏公路。据文献资料记载,这是一条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了一支解放军挺进西藏。在毛泽东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藏族同胞一起历尽艰险,排除万难,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艰苦卓绝地奋战。初建这条公路时,筑路所需的机械物资与人员设备都极其缺乏,人们仅带着牦牛与骆驼。当时在人烟稀少、氧气稀薄的高原上平均每向前推进一公里,就有一个人牺牲。
如今行驶在平坦的青藏线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出当年修路时所经历的艰辛。
1954年青藏线正式通车,从此彻底改变了西藏与外界交通封闭的历史。雪域高原上的这条生命线,承担了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出藏物资的运输。青藏公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了西藏千百年来人背畜驮的运输方式,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现在每天约有1.5万辆车次进出唐古拉山口,畅通无阻的公路让此刻行驶在青藏线上的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筑路英雄的敬意。
有了昨日安多的教训,今日秦爷开车悠悠哉哉,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提前到达了关卡。为了避免被罚,借鉴昨天的经验,秦爷将车停在距离前方关卡几公里处等待。
我耐不住性子,推开车门翻过路堤,去草地上放风。高山草甸驻足脚下,空气中满是清新的青草味道,尽管隔着鞋底,仍然能够感觉得到来自青草处某种绵绵的松软。路边一簇簇不知名的紫色花朵,在藏北草原上旺盛地生长。远处山峦在阳光的映射下时明时暗,苍穹有力,却又柔和沉静。唐古拉山脉,美得令人沉醉。
回头一看,眼前一望无际的羌塘高原,蔚蓝色天空下停在路基上的黑色奔驰,头顶着朵朵白云,宛若从天而降般镶嵌在群山与草地之间。一种不真实的存在感,犹如世外桃源中突如其来的现代因素。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莫非他俩是跟着车一块儿从外太空突然降临的吗?此情此景一瞬间让我有些恍惚。待回过神来,随手一拍,便留下了辉哥和秦爷与越野车浑然一体的超现实感画面。秦爷手握方向盘,侧身远眺群山专注的侧影,被相机镜头永远地定格下来。
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按照限速单规定时间我们到达了关卡接受检查。一切顺利,换取下一路段的限速单,继续沿青藏线前进。
路遇很多辆军用卡车,规模庞大,目测应该有百余辆,貌似在运输物资。多数的军用卡车后面都用绿色帆布遮挡得严严实实,有些重卡车后挂的拖车中隐约可以看见用迷彩布紧紧包裹着的长形管状物体。浩浩荡荡的军车队伍,非常有组织纪律性,每到一个地方停车休整时,都有军人先行在路口指挥。道路两侧全部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守卫,不准闲人靠近。这样的架势真是头一回见,不光我非常新奇,辉哥与秦爷也在热烈讨论。
秦爷说:“呵,这阵势,不知道是执行什么任务呢,估计是西藏地区附近的部队有什么大的活动。”辉哥点点头:“嗯,看样子规模不小呢。”我则一直在猜测,刚刚看见的绿色迷彩布里面包裹着长管形物体,究竟是什么?他俩异口同声地说:“大炮啊!”我这榆木脑袋一下反应过来,没错,就是大炮!明明就是炮筒的形状嘛。男人们谈论起武器的兴奋度,在这二位爷的身上一览无余。
平生第一次和真实的大炮距离咫尺,虽然只有十几秒钟的平行驾驶,中间还隔了一层迷彩布,内心依然是抑制不住的澎湃。
进拉萨的一路与军卡同行。秦爷在崎岖的G109盘山路上,孜孜不倦地一辆接着一辆赶超,饶有兴致,毫不寂寞。路经羊八井、当雄。随着海拔越来越低,感觉辉哥的精神也在逐渐恢复。接近下午五点钟,我们顺利抵达拉萨,海拔3658米。
初进拉萨,便体会到“日光之城”的含义。五点的阳光直射,炽热浓烈,能见度极高,仿佛一目千里般清澈透明。湛蓝天空映衬下的拉萨城,清朗整洁。自格尔木之后一路见识了青藏沿线的广袤,在初抵拉萨后,内地城市的熟悉感似春风般扑面而来。
提前预订好了八廓街附近“八廓印”藏式酒店。车停至位于八廓街口的停车场之后,打电话给酒店前台。很快便见穿着藏族服饰的老板娘,推着一辆小车风风火火地向我们走来。
八廓街内禁止机动车进入,小车装上我们的行李后,老板娘领着我们步行几分钟就到达了八廓印酒店。
名为酒店,实则是一栋古老的藏式民居,这栋三层的藏式小楼位于八廓街较为中心的一条街巷内,看着很有些年代的样子。
老板娘性格爽直热情,跟我们聊天说起她自己也并非拉萨本地人,而是四川甘孜人。很多年前嫁到拉萨,就一直留在这里。这小楼是她公公那一辈留下来的,也算是祖宅。自拉萨开放旅游之后,便将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酒店。
酒店虽不大,却相当整洁,陈列摆设极具藏式风格,楼梯较为狭窄,呈直角上下。
预订时与老板娘电话中沟通,因为藏式房间比较小,我们预订了三间,两个单间和一个套间。我和辉哥的单间都在二层,秦爷的套间在三层。好在秦爷的行李不重,否则藏式狭窄陡峭的楼梯,负重上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辉哥的房间比较袖珍,内可见一些简单的藏式家具。秦爷的所谓大套间也只不过是一个较小的藏式客厅加上并不大的一个卧室。屋内陈设倒是比较有特色,清一色藏族风格的老式木质家具,铺垫的软装饰也是色彩艳丽的藏族布料。这应该是这栋小楼中阳光最充足的一个房间,阳光透过木头窗户洒落在客厅老旧的木地板上,斑斑点点的阳光中便自带着岁月的沧桑感。
从秦爷的套间走出去,楼梯边只需上几层小台阶便可以到达三楼的户外平台。
平台上摆放着藤编的桌椅,一盆盆橘黄色盛开的小雏菊整齐地排列在平台边沿。头顶上一栏一栏的白色遮阳棚,上方拉满了蓝、白、红、绿、黄五色经幡,在烈日的照耀下,小平台上倒是一片清凉。站在这里,便可以眺望到不远处的布达拉宫,而这正是我们当初预订这家民宿最大的缘由。
此时的布达拉宫在身后巍峨的群山衬托下,显得尤为雄伟肃穆,感觉近在咫尺。日光普照下的布达拉,“神居住的地方”,我们已然在你的脚下。
待收拾停当,我们三个人出门,来到八廓街上随意转悠。随着熙熙攘攘转经的人群行走在八廓街的街道上,悠闲的狗狗旁若无人地睡在街口,享受着阳光与大昭寺虔诚的诵经声。蓝天白云之下的拉萨城内随处可见手持转经筒与以等身长头叩拜的信徒,宗教的氛围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八廓街位于拉萨的旧城区,这里至今仍保存着拉萨古城较为完整的建筑与民居、最传统的生活面貌与居住方式。如今的八廓街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街道上摩肩接踵的人流中,除了藏族本地围着大昭寺磕头朝拜的民众,几乎都是外来的旅行者。转经道两侧林林总总的商铺中,出售着琳琅满目的藏族手工艺品。八廓街中心竖立着一个巨型香炉,白色墙面上刻画着各式藏传佛教佛像,香火不断,昼夜供奉。
在八廓街上溜达了一圈,时间已至傍晚。目测辉哥的状态仍是不容乐观,脸色酱紫。男人通常比较能扛病,尽管这样,辉哥自个儿还是显得若无其事。我和秦爷私下商量就近找地方吃晚饭,今晚早点回去休息。如果明天起来辉哥的状态仍没有好转,无论他同意与否,明早一定要送他去医院。高原反应诱发的肺水肿与脑水肿严重起来会有生命危险,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很快寻了路边一家川菜小馆,坐在小二楼,可以看见八廓街一隅的街景。店内偶遇一群从四川自驾过来的车友,同是自驾车进藏,一开聊便有共同话题。
据介绍他们此次为五辆车组成的自驾车队,同时从四川出发。因为车队加起来15人左右,很难找到一家酒店能够同时容纳,所以一进入西藏他们便分散安排住宿。其中有些人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进藏,对于进藏之路依旧兴致勃勃,聊起西藏种种,神情之间仍然有难以掩饰的热爱与激情。
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魔力?会让人一次又一次抵挡不住地踏入这片疆域!而如此神奇的魔力对于我们,才初初拉开帷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八廓街的夜晚比白天少了一些喧嚣。当人流散去,执着的朝拜者仍在转经道上一圈一圈地踽踽独行,而不远处位于八廓街口的玛吉拉米藏餐厅内则人头攒动,异域风情与邂逅才刚刚开始。
夜晚我们三人坐在八廓印酒店三楼的平台上,户外吹来阵阵清凉的风,七月的拉萨晚间已有些许凉意。秦爷切开了自宁夏一路带来的西瓜与小香瓜,自然淳朴的香气迅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甜蜜沁人心脾。
在拉萨,终于尝到了秦爷一路所描述的“小时候的味道”。唇齿之间,儿时熟悉的记忆在舌尖上徐徐展开,绵远悠长。
倚在平台上,遥望着布达拉宫壮丽唯美的夜景。远山、晚霞与星辰,宛若一幅梦中的景象,似曾相识。
自北京出发第6天,越过千山万水,我们终于抵达布达拉宫脚下。
回到拉萨,回到阔别已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