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正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向未来,中国已经提出到21世纪中叶“新两步走”的奋斗目标。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2035年为第一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为第二阶段。这“两阶段”也是国际社会落实《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并加速推进这一进程,致力于在2035年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型,到2050年正式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将是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巨大贡献和有效引领。
(一)衔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启了全球发展事业的新篇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和169个子目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继承、延续和深化,其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于粮食和食品安全、疾病防控及社会公平与人权、水安全、能源安全、土地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其17个发展目标与“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一致,涵盖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等各个维度。其目标的实现,急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土化,并与中国政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融入中国的发展政策和工程建设中,并与国际社会广泛合作,共同分享发展经验,共同面对全球性发展问题,从而实现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24]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宏观规划如五年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重要制度创新,具有战略导向作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纲要,基本上涵盖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方面和具体技术指标,是促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最基本保障,也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及指标本地化的重要措施。只有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内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才能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成为可能。[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丰富和完善,中国已经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的前沿。特别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核心主旨上相吻合,在发展目标上相一致,在制度安排上激励相容。实现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基于大量物质消耗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终究不可持续。中国绿色转型代表世界的方向,它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在生态文明的逻辑上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进行系统性转变,才能在促进世界繁荣的同时,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二)落实《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19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11000多名科学家一起明确宣布:地球正面临气候紧急状态。[26]2019年11月28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投票通过决议,宣布欧盟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欧盟在《欧洲绿色协议》中提出,2030年实现与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减少50%—55%的减排目标,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为避免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恶化,《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要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必须将温度上升限制在1.5℃。为了推动全球尽早实现深度减排,弥合各国自主贡献目标与全球2℃升温控制目标之间的差距,《巴黎协定》邀请所有缔约方不晚于2020年向公约秘书处通报21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情景研究表明,中国有可能顺利完成国家自主贡献提出的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和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27]但中国现有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难以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继续支撑未来的经济增长。在2050年前,要加速能源系统转型,构建一个绿色低碳与现代化经济协同融合发展以支撑生态文明社会可持续长期稳定发展框架,形成以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轨迹呈现倒“U”形曲线,出现峰值然后下降,具有规律性。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市场预期的信号。为了落实《巴黎协定》目标,欧洲各国政府相继列出放弃煤电的时间表[28],一些国家对于燃油汽车生产和销售做出限制[29]。作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推进碳减排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不仅是面向世界的承诺,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而未受国际责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零碳行动的情况。零碳导向或零碳引领的长期战略,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市场信号,有助于中国零碳产业技术的提升和零碳产业链主导全球市场。
以上表明中国面向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与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时间线上相互契合,在内容上激励相容,因此有必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转化为切实的行动,这样才能有效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进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