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武陵地区早期的土客及其关系

本章所指的武陵地区的早期主要分为远古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历史跨度非常大,土客关系复杂。新石器时代的高庙文化与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构成了区域最初的“土”与“客”。这种关系在先秦时期得到继承与发展,演变成了“濮”“三苗”“荆蛮”“楚蛮”“楚人”“巴人”等族群。随着先秦时期诸族的融合,“巴郡南郡蛮”“武陵蛮”“五溪蛮”继之而起,成了秦汉时期的土著,而客民则是落地生根的官吏、将士、军卒、眷属、宗亲、仆隶、匠役、被遣实边的罪犯以及因避乱等因素迁入的“秦人”“汉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外来的“客”已演变成了落地生根的土著。因此,这一时期的土著居民除了“宜都郡夷”“建平郡夷”“武陵蛮”“武陵五溪獠”“荆州蛮”等族群外,还有土著化的秦人、汉人等人群。客民则有兵家、吏家带来的人员,“逃亡入蛮”的汉人编民,包括部分“蛮夷”在内的流民等。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和土客之间的融合,隋唐五代时期的武陵地区逐渐恢复了相对的稳定。随着中央王朝统治力量的加强和更多的人进入或者走出武陵地区,武陵地区特别是生活在平原、山区平坝和交通要道上的土著人群,逐渐为外界和统治者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