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食管克罗恩病
一、概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透壁性炎症,虽可累及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回肠末段及右半结肠,仅累及食管者较为罕见。克罗恩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环境、免疫及遗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引起腹痛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少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无症状,往往经内镜或X线检查才被发现和确诊。部分患者可因食管炎症、溃疡或狭窄引起吞咽疼痛或胸骨后疼痛。
对于疑似食管克罗恩病,一般均应进行常规的食管X线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若能追查到食管外克罗恩病累及的其他部位,尤其是小肠、回肠末段、口腔、肛门病变时,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常呈轻、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活动期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内镜下表现常呈多发性、境界清晰的隆起性小红斑,其周围黏膜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口疮样溃疡,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邻近黏膜外观可完全正常。如病情进一步发展,溃疡可逐渐增大成线形,边缘呈挖掘状,黏膜层高低不平。于口疮样溃疡边缘活检,若发现肉芽肿可做出CD诊断,因其阳性率较低,如未发现,不能排除CD。
三、鉴别诊断
食管克罗恩病需与食管结核、食管真菌病及食管结节病等鉴别。食管结核、食管真菌病主要通过涂片染色,细菌或真菌培养鉴定抗酸杆菌或真菌予以鉴别。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多侵犯肺和肺门淋巴结,偶尔累及食管,亦可出现食管全壁层非干酪性肉芽肿样病变,有时与食管克罗恩病难以鉴别。可通过内镜活检及病理活检,结合临床资料及有关检查综合分析与判断,可能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
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对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药等药物的应用和营养支持治疗。皮质类固醇为中、重度患者活动期首选药,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0.25~0.75mg/(kg·d),疗程6~8周。免疫抑制药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一般用药3~6个月。对氨基水杨酸类制剂包括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抗酸制剂,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可减轻食管炎症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对于胸骨后疼痛症状有缓解作用。多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十分重要,应及时补充少渣的要素饮食,对于进食困难、有食管瘘管形成、不能保证热量需求者,应予胃肠道外全面营养。
(窦维佳 秦 明 王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