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建德市血吸虫病螺情调查报告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隶属浙江省杭州市,北纬29°13′~29°46′东经118°54′~119°45′。东与金华市浦江县接壤,南与金华市兰溪市和衢州市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总面积2 321km2,属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1 256mm。至2016年年底,全市户籍人口50.955 2万,辖12个镇3个街道1个乡,232个行政村和55个居委会。建德市在新一轮市域总体规划中定位为“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旅游集散中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
建德市历史上共有8个乡镇32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3万余人,历史病人5 152人(其中晚期病人122人),累计历史有螺面积6 963 672m2。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建德市1971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8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16年通过血吸虫病消除复核。进入监测巩固阶段以来,建德市一直坚持螺情和病情监测,至今未再发现血吸虫病疫情。
一、调查与质控
为及时掌握建德市钉螺分布情况,推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建德市根据《浙江省卫计委关于开展浙江省钉螺调查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血防中心关于下发〈浙江省钉螺调查实施细则〉的通知》(浙血防[2016]8号)的精神,对全市8个镇(大洋、三都、梅城、乾潭、杨村桥、下涯航头、大慈岩)的32个历史血吸虫病流行村的历史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环境调查。因全市末次有螺时间为2013年,故本次调查无现有钉螺环境。
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参加了省血防中心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掌握了钉螺调查相关技术要求和绘图技巧。2016年9月全市组织血防乡镇专管员开展技术培训,人员经过培训经测试合格后方可参与钉螺调查工作。鉴于乡镇血防人员多数年龄偏大,单位信息化水平低,在调查开展前,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依据方案要求对乡镇血防人员详细讲解了调查方法以及如何收集整理血防历史资料,并重点讲解如何结合历史查螺图或示意图制作血防电子地图;结合理论培训,还在血防重点地区倪家村开展制图试点,并将相关工作经验用于指导全市各乡镇血防电子地图的制作。
二、结果和讨论
(一)钉螺孳生环境调查
1.历史钉螺孳生概况
建德市属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县,历史累计有螺面积6 963 672m2;首次发现钉螺年份是1956年,末次发现钉螺年份是2013年;首次发现感染性钉螺年份是1956年,末次发现感染性钉螺年份是1983年。全市自1989年进入监测巩固阶段,一直到2013年末次发现有螺的这25年中,曾有10年发现残存钉螺,均位于大洋镇。其中,发现有螺面积最大的为2000年,查出35个螺点,有螺面积60 000m2;发现有螺面积最小的是2008年,查出2个螺点,有螺面积2 000m2;末次有螺是2013年,发现残存螺点12个,当年残存有螺面积4 200m2,有螺环境复杂,有塘、沟渠、田后壁、农田等,其中水塘1个,面积约600m2,沟渠面积约400m2,其余为水田及田后壁。钉螺最高密度为10只/0.1m2,经解剖检查均为阴性。详见表2-84。
表2-84 建德市钉螺孳生环境调查基本情况
2.钉螺孳生环境演变情况
Ⅱ类钉螺孳生环境349处,历史累计有螺面积6 065 854m2,占全市历史有螺环境和累计有螺面积的88.35%和87.11%,历史环境类型演变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原环境类型,见表2-85。
表2-85 建德市Ⅱ类钉螺孳生环境演变类型基本情况
Ⅲ类钉螺孳生环境29处,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52 510m2,占全市历史有螺环境和累计有螺面积的7.34%和2.19%,历史环境类型演变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原环境类型,见表2-86。
表2-86 建德市Ⅲ类钉螺孳生环境演变类型基本情况
Ⅳ类环境17处,历史累计有螺面积745 308m2,占全市历史有螺环境和累计有螺面积的4.31%和10.70%,历史沟渠环境基本上经环境改造成其他、塘堰和水田,见表2-87。
表2-87 建德市Ⅳ类钉螺孳生环境演变类型基本情况
(二)钉螺分布调查
1.调查概况
对全市8个镇32个行政村开展钉螺调查,共调查钉螺孳生环境395处,现孳生地环境面积为3 597 687m2,均为山丘型流行环境,孳生地主要环境类型是水田和沟渠,植被类型主要是其他、水稻和树林,未发现有螺环境,见表2-88~表2-90。
表2-88 建德市不同流行类型环境螺情现况调查基本情况
表2-89 建德市不同植被类型环境螺情现况调查基本情况
表2-90 建德市不同环境类型螺情现况调查基本情况
2.现场调查结果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开展钉螺现场调查,系统抽样调查92 296框,环境抽查调查146 418框,未发现钉螺;调查的主要环境类型是水田和沟渠,植被是水稻、其他和杂草。详见表2-91~表2-93。
表2-91 建德市不同流行类型环境钉螺调查结果
表2-92 建德市不同植被类型环境钉螺调查结果
表2-93 建德市不同环境类型钉螺调查结果
建德市作为休闲旅游城市和生态示范区,农家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业发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慢,全市有超过九成的历史有螺环境尚未进行环境改造,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大量存在,且钉螺主要分布在水田和沟渠中。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的转变,从原来早晚两季稻到现在单季晚稻为主,经济林绿化苗木种植范围的扩大和交易迁移,这些环境极易发生钉螺的繁殖和扩散。近些年的螺情监测虽未查到钉螺,但历史经验表明,建德市发现的残存螺点密度低面积小,说明查螺工作认真负责,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充分表明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螺情监测仍需进一步加强,不能有丝毫松懈。乡村旅游业引入大量流动人口,输入性传染源防控压力大,农村改水改厕和流动人群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进一步落实和加强。
建德市于198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大部分乡镇数十年未再发现钉螺,乡镇干部思想上有所松懈,对血防工作不够重视,财政支持不够,血防工作开展困难;乡镇卫生院近半数血防专管员年龄偏大,队伍老化,后继人才青黄不接,不少乡镇和村级查螺队较难组织,农村适龄人员少(主要是30~55岁居家妇女),待遇不高,召集困难,查螺员更换频繁,导致年年更换新人、年年培训新人,查螺工作效率降低和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由于卫生院体制变动、医院搬迁等原因,部分乡镇血防历史资料缺失严重,影响了钉螺调查数据的完整性。
今后要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贯彻血防条例,强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直接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加大血防经费投入,特别是血防乡镇政府要保证查灭螺人员的用工和经费投入,针对基层血防专业人员加强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血防人才体系,规范血防资料的收集与保存,保证血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方利洪 邵秀萍 王卫强 钟荣万
建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