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胚胎期髋关节的发育
受精卵形成至第2周,称为胚胎早期,此期是受精卵的快速细胞分裂时间,向子宫方向移行,然后形成胚泡植入子宫。二胚层胚盘和羊膜腔在胚泡植入过程中逐渐形成。
胎龄第3周,二胚层胚盘逐渐分化为三胚层,形成原始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中胚层被认为可以产生骨骼、软骨、肌肉、肌腱和滑膜关节,是构成关节的基础。
胎龄第4周,胎儿的坐冠高(从头顶至臀部之间的距离,作为测量胎龄的标志)约为5mm时。肢芽开始从胚胎的腹外侧壁突出,称为四肢芽。上肢芽通常比较下肢芽提前2~3天出现。每个肢芽由一个外胚层外壳和一个内胚层细胞群构成。至第4周末,下肢芽的膝、足及趾等相应部位已初具雏形,而髋关节尚未开始形成。
胎龄第5周,胎儿的坐冠高约为10mm,下肢芽髋关节相应部位间充质细胞分裂、增殖十分活跃,聚集成致密的细胞团,称为原基。
胎龄第6周,胎儿的坐冠高约为12mm,未来股骨原基的远端、近端和中央部分分别出现原始成软骨细胞的浓聚和成软骨化,成软骨中心逐渐相互融合,最后形成股骨的软骨雏形,也被称为软骨原基。由软骨原基发育成股骨干,形态与正常的股骨干虽有差异,但可见两端及骨干的雏形,股骨上段分别形成股骨头和大转子。软骨细胞在透明软骨的原基中所在部位不同,表现也有差异,在骨端处原始的幼稚软骨细胞生长活跃,细胞多、基质少,在骨干侧软骨细胞则较为肥大,基质分泌较多,基质中也可见钙化形成。与股骨近端相对应的即为髋臼的雏形,它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的软骨基质分化、发育、融合形成。
根据Strayer的观察,在坐冠高12mm以后,股骨和髋骨将经历胚芽期、软骨前期、软骨期和胚胎骨期等不同阶段的发育,股骨干由软骨细胞构成,两端由软骨前细胞构成,而大转子则由类似原基的细胞构成。
胎龄第7周,胎儿的坐冠高约为17mm,髋臼与股骨头之间有一层致密的间充质细胞聚集,称为间带,以后该处逐渐细分形成三个微裂,中间层发育成滑膜,外层与内层则逐渐发育成髋臼与股骨头的软骨膜。同时,髋臼周围肌群的轮廓也逐渐可以辨别。
胎龄第8周,胎儿的坐冠高约为30mm,这是髋关节从胚胎期发育到胎儿期的过渡时期。除髋臼深度逐渐增加以外,圆韧带、关节囊、髋臼周围的盂唇逐渐形成,清晰可见。由扁平细胞构成的狭窄间隙,形成关节腔。股骨干的初级骨化中心形成。股骨的初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其轴中。骨化从近端和远端向这个中心进行。臀部的软组织部分也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