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髋关节神经支配
髋关节周围的神经主要为股神经、闭孔神经和骶丛的短神经支肌支——臀上神经以及骶丛的长神经支——臀下神经、坐骨神经与股后皮神经。
(一)股神经
股神经起于L2-4腰神经,是腰丛发出的最粗大的神经,位于腰大肌外缘,移行于髂腰肌筋膜深面下行,后进入股三角。股神经主干粗短,可分出众多肌支、皮支和关节支。肌支主要分布于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皮支有数条,穿过缝匠肌分布至股前内侧区皮肤。隐神经为最长的皮神经,它自股神经分出后,伴股动脉外侧下行走于收肌管内,随后穿大收肌腱板,分出髌下支至髌骨下方的皮肤,而主干继续伴大隐静脉下行至小腿和足内侧缘,支配该区域的皮肤。关节支分布至髋、膝关节。
(二)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是运动与感觉的混合性神经,主要来自L2-4腰神经分支,其粗细仅次于股神经。该神经从腰大肌外缘穿出,进入小骨盆内,经闭膜管出骨盆分出前、后两支。前支在长、短内收肌之间,分布于大腿内下部皮肤,后支移行于内收肌之间。闭孔神经主要支配闭孔外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偶尔可发出分支至耻骨肌。研究解剖标本发现,闭孔神经的两个主要分支的分叉点多位于闭膜管内(51.78%)、大腿内侧(25.00%)或骨盆内(23.22%)。其皮支由前支发出,分布于大腿内侧中上部的皮肤,也有文献报道闭孔神经在人群中并不提供皮支支配。另外,闭孔神经主干或分支还发出细小关节支分布于髋关节和膝关节。
(三)臀上神经
臀上神经为L4-S1神经的分支。臀上神经与臀上血管经梨状肌上孔至臀部,在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向外上方移行。臀上神经可分三型。
1.Ⅰ型
单支型,占37%,在梨状肌上孔处臀上神经为一单干,长1.4cm左右,由此干可分为上支、下支和最下支。上支分布于臀小肌,偶发支至臀中肌后部;下支分布于臀中肌后上和中部;最下支位于臀上血管深下支下方,分布于臀中肌中外部,其终支为阔筋张肌支。
2.Ⅱ型
双支型,占50%,在梨状肌上孔处臀上神经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细,分布于臀小肌和臀中肌后上部;下支较粗大,从干上分三至四支。
3.Ⅲ型
三支型,占13%,在梨状肌上孔处臀上神经有三支,从上内至外下可称之为上支、下支和最下支。上、下两支较细,分布于臀中肌后中部和臀小肌,下支较粗分布于臀小肌及臀中肌中外部,最下支为阔筋膜张肌支。
(四)臀下神经
臀下神经为骶丛分支,支配臀大肌,臀下神经与臀下动脉伴行。该神经出骨盆的位置不定,可从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1/3穿出(50.0%)、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穿出(48.3%)或在连线的下1/3穿出(1.7%)。臀下神经可发出数支分支,其中单支型穿出骨盆后于臀大肌深面分为二至四支,后者再分为数支分别入肌;双支型的内、外侧支或三支型的内侧、中间和外侧支也同样再各分为二至四支后入肌。四支型在入肌前再分支,以分支入肌。如此可见,臀下神经具有多支入肌的解剖学特点。
(五)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骶丛中最大的神经,也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局部解剖复杂,当发生外伤,易造成该神经的损伤。
坐骨神经为混合神经,由腰骶干及S1-3神经构成,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其中,胫神经主要起于腰骶干及S1-3前股;腓总神经起于腰骶干及S1、S2后股。两种神经汇合于总的结缔组织鞘内,在梨状肌上缘平面合成扁而宽的坐骨神经干。
在坐骨神经鞘内,胫神经位于后内侧,腓总神经位于前外侧,胫神经较腓总神经粗大。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之间被较厚的结缔组织分开,构成两条相对独立的神经。研究表明,臀部胫神经自然分束数为20.00±2.87,内部的神经束较粗大,数量也较多;腓总神经为11.00±1.70,内部的神经束较细小,数量少。
从第一骶前孔至臀大肌下缘可将坐骨神经分为三段:①梨状肌上缘以上为盆段,长度约为(9.33±0.74)cm;②梨状肌覆盖至该肌下缘为梨状肌段,长度约为(3.67±0.62)cm;③梨状肌下缘至臀大肌下缘为臀段,长度约为(17.03±1.37)cm。臀大肌下缘至腘窝上份为坐骨神经的股后段。文献报道,坐骨神经的直径盆腔段为(7.90±1.97)mm,梨状肌段为(15.10±2.29)mm,臀大肌段为(11.02±2.16)mm。一般情况下,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出盆腔后,从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移行至腘窝,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其分支部位在腘窝上份者占(69.29±2.32)%;在梨状肌下缘分支者占(21.32±2.06)%;在大腿上、中份分支者占(9.39±1.47)%。胫神经连续于坐骨神经行于腘血管浅面,移行至小腿后群浅、深层肌之间,至足底后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腓总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后,于腓管达小腿前面分为腓浅、腓深神经。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为骨纤维性管道,由上、下两个口及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四个壁构成。上口为狭长的半月形的骨盆口,前缘呈弧形,后缘平直。下口为三边形裂隙的梨状肌下孔,上为梨状肌下缘,下为上孖肌上缘,内为骶结节韧带。前壁由闭孔内肌、坐骨大切迹构成;后壁为梨状肌;内侧壁为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外侧壁为坐骨大切迹和臀小肌。梨状肌下孔内,由外向内的结构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复杂多样,常分为Ⅰ~Ⅵ型。Ⅰ型: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缘;Ⅱ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穿梨状肌;Ⅲ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Ⅳ型:胫神经穿梨状肌,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Ⅴ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上缘;Ⅵ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文献报道,Ⅰ型占73.08%~73.82%,其余各型占26.18%~26.92%。其中,Ⅰ型即坐骨神经总干出梨状肌下缘,出现率最高,故将此型称为正常型,其余各型为变异型。变异型中Ⅱ型出现率较高,故将Ⅱ型即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穿梨状肌,作为变异型的代表型。
(六)股后皮神经
股后皮神经又称小坐骨神经,由骶丛分出,含有S2、S3的神经纤维,经梨状肌下孔随坐骨神经出盆腔,沿坐骨神经内侧或浅处下降,在股后正中线股二头肌长头的浅面、股后深筋膜深处,至大腿下段内收肌结节上方穿出深筋膜,沿着小隐静脉下降,分布于小腿后面的中部。股后皮神经沿途分支穿出深筋膜,分布在股后、股两侧、腘窝及小腿上部后面皮肤。股后皮神经在臀大肌深处还可以发出会阴支及臀下皮神经。
【笔者经验】
1.DDH患者的髋臼和股骨髓腔等解剖形态较正常髋有较大差别,在THA前行髋关节精准手术计划对假体的选择和安放角度有指导意义。
2.由于DDH患者的股骨头高度、偏心距、股骨颈长度均较正常股骨近端小,在行THA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重建良好的关节运动轨迹。
3.股骨颈前倾角异常增大是术中纠正的重点,由于DDH患者髋臼多浅而直,加之股骨颈前倾角增大,术中需要适当减少前倾角,使得联合前倾角恢复正常。
(吴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