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读书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眩晕

 痰火风在上,舌干头眩。

天麻、钩藤、菊花、橘红、半夏曲、茯苓、山栀、花粉。

笔记:此案记录颇简,笔者读叶案,常喜臆测,似有跟随大家临证之感,痰火风在上,脉似应有两寸浊滑,脉势上攻之象,半夏曲、茯苓和阳明以降右路,余药清痰火以平左路。

 酒客中虚痰晕。

二陈加术、白蒺藜、钩藤、天麻。

笔记:酒客阳明虚而痰湿内生,眩晕由痰湿所致,二陈化痰湿,白蒺藜、钩藤、天麻平虚风,加白术更是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五十) 脉弦动,眩晕痰多,胸痹窒塞。此清阳少旋,内风日沸,当春地气上升,最虑风痱。(内风夹痰)

明天麻、白蒺藜、桂枝木、半夏、橘红、茯苓、苡仁、炙草。

笔记:脉弦动,应是弦中带有动跃之感,脉势欲作上冲之意,左路肝风上旋,右路阳明痰阻不降,桂枝一味用以疏肝,本草书谓桂枝有平冲降逆之功,笔者以为意在疏通,木曰曲直,欲直被抑,解其郁即是平逆气。笔者地处江南,临证所见之人,多有郁火,常改桂枝为桑枝。

(四五) 诊脉芤弱,痰多眩晕。心神过劳,阳升风动,不可过饮助升。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

九蒸白术、炒杞子、白蒺藜、茯苓、菊花炭

笔记:芤弱之脉系乙癸精血亏虚之象,下元亏则虚风动,心神过劳、过饮又皆能助阳动风,方以炒杞子、菊花炭、白蒺藜润平左路,白术、茯苓健脾以杜痰源。

叶氏杞子用炒,菊花用炭,应是减其上升之势。曾以为生麦芽平和,予阴血不足之人作为疏肝之用,用后颜面红而起屑,用炒麦芽则无碍,药物制法,宜深究。

 两寸脉浮大,气火上升,头眩,甚则欲呕吐。厥阴上干,久则阳明失降,土被木克,脾胃俱伤。先当镇肝阳。

制首乌、稆豆皮、炒杞子、柏子仁、紫石英、茯神、天冬、南枣。

笔记:两寸脉浮大,气火皆冲逆于上焦,阳明自然不能顺降,稆豆皮,天士常用以养血平肝,笔者试之临床,甚为平和有效,茯神如前所述,叶氏用来,有导气引水下行之意。

 操持惊恐,相火肝风上窜,目跳头晕,阴弱欲遗,脉左弦劲,右小平。

生地、白芍、丹皮、钩藤、天麻、白蒺藜、黄菊花、橘红。

笔记:脉左弦劲,为肝风上窜之象,右小平,系阳明土气尚可,故方仅以养血平肝之药即可。

(二四) 晕厥,烦劳即发。此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烦劳阳升,病斯发矣。据述幼年即然,药饵恐难杜绝。(阴虚阳升)

熟地(四两)、龟板(三两)、牡蛎(三两)、天冬(一两半)、萸肉(二两)、五味(一两)、茯神(二两)、牛膝(一两半)、远志(七钱)、灵磁石(一两)。

笔记:幼年即发,当是先天即亏,见方药,想来脾胃尚强,若是脾土不旺,浊药一投,恐难承受。

牛膝一味,引血下行,笔者曾用于脉虚大之人,或是滋填之药未敢多用,用后头晕乏力,虚人血气有限,稍一下引,上即空乏,用之虚人,宜慎。

(二七) 烦劳,阳气大动,变化内风,直冒清空,遂为眩晕。能食肤充,病不在乎中上。以介类沉潜真阳,咸酸之味为宜。

淡菜胶、龟板胶、阿胶、熟地、萸肉、茯苓、川斛、建莲。

山药浆丸。

笔记:能食则土旺,肤充则金润,烦劳动阳,虽作眩晕,因由下焦虚损,仅用介潜滋填即可。读叶氏医案,最喜其方药之简,能推论病机药理,以师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