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脉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笔记:以如石投水描述,会有一种轻按虚无、重按牢固之意,似乎并不妥帖。如绵裹砂,也有外松内坚的意味,似也不妥。或许是笔者临床所见有限,大部分的沉脉,轻按时未能感知,重按始得,似乎是脉管贴合在了腕管底部,有鱼沉潜底之象,至于在摸到脉之前,是否如水或是如绵,倒并不是关键。一般而言,正常人肾脉应沉,但沉而重按从容有力,但据笔者观察,肾脉沉而从容有力者,少之又少。很多人要么尺脉虚弱,更多的是尺脉虚浮,仲景言称“骨弱肌肤盛”,这些人是典型的骨弱,至于肌肤盛不盛,形体虚胖者可称,更多的瘦弱之人,则是精气阴血不足。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笔记:女子寸沉,男子尺沉,为常人脉象。从气血角度分析,女子主血,气收血敛,寸脉则沉。男子主气,气主冲上,则寸浮尺沉。但近年临床所见,女子中,教师、白领、公务员等,许多人存在左寸虚浮,甚则兼夹浊脉;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子,尺脉也多见虚浮。这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耗散多有很大关系。
心思曲运,心浮则气躁,气血升而郁结于上,现代女子左寸亦多见浮象,往往这类人有失眠、心烦、易怒的症状。而男子尺脉之浮,多见于用脑耗神。曾遇一患者,三十出头,公务员,从事政策研究、文稿写作工作,以头晕不适来诊,诊得左脉虚弱,右尺脉浮芤,笑问是否房事过度,答曰常年以月计次,昨日偶动,今日便作头晕脚酸之状。其与同事私下交流,其他同事也有类似问题,笔者认为此类虚象,应是用脑耗神所致。常言房中伤肾,其实耗脑费神一样消耗肾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四十岁之前,读叶天士医案,觉心动阳升,下汲肾水之语,有夸张之嫌,是为警示世人。但人到中年,伏案写稿,用心用意,一两小时之后起身,常觉腰中空虚,始信心火汲肾水并非虚妄之言。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笔记:伏脉脉位沉潜更甚于沉脉,笔者体会伏脉的脉力会更强于沉脉。弦长实大的牢脉,一般认为主阴寒积聚,此类积聚,多由寒瘀久凝而成,火神派以附子、吴茱萸等攻破通行,应该适用于这一类肿瘤。但笔者所在地区,观察到的肿瘤多见浊凝脉象,系由气滞、痰凝、血瘀而成,从这一角度来说,理气、化痰、破瘀才为正治。弱脉是气血无力鼓动,因而脉管偏于腕管底部一隅,但从沉潜的深度来说,要浅于沉脉,更多的指下体会是无力感,由于气血无力鼓动脉势而显出脉位稍沉的指感。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笔记:右寸沉所见痰郁水停,多是寒痰凝滞所致。曾见一六旬老妇,顽咳少痰一年余,初以养阴清肺乏效,二诊时依据右寸沉弦脉象,断为邪郁于肺,前方药中加入细辛2g,药后症状大减。可见此沉弦之象,应是邪气郁闭,肺气被敛所致。而左关脉沉,急性病笔者所见不多,可能是急诊重症一般少来中医门诊的缘故,但慢性病见左关独沉者,临床十分多见,尤其是左关独沉时,往往还会兼有左寸浮浊,或是左寸兼尺部皆有浊脉,脉形似扁担挑物状。笔者体会,此类脉象往往是气血久郁兼有痰浊导致,患者常有多年情绪郁结,久而久之从肝气郁结发展成肝血瘀滞。此类脉证,适合使用三棱、莪术破血通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到:“两药皆微温,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左关沉弦,笔者习用三棱破血中之气,右关沉弦用莪术破气中之血。用药后,患者往往会矢气频频,且矢气多攻冲有力,左关多能由沉弦变成弦浊而大,此时如果脉变药不变,则患者会觉得药后体虚乏力,宜根据脉象减破血行气之药,以生瓦楞子、牡蛎、鳖甲、僵蚕等药物化痰软坚,等脉象转成虚大时,则为痰瘀渐去而营血未复,宜加用养血滋肾药物。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笔记:沉脉主里,当无疑义。但据笔者所见,沉弦脉,多属气血郁滞,见于左寸,可有头痛头晕之象,宜活血养血。见于右寸,多为气郁较深,可用麻黄、细辛散邪。见于关部,多是气凝血滞,可以桂枝通润厥阴。有久瘀舌脉时,可用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沉涩之脉,多见津伤血耗,血凝成涩。曾遇一例顽固性失眠老妇,脉沉涩近乎不可触及,舌红赤而裂,面潮红,肌肉干瘪,以大剂养阴填精药物后,夜寐好转,脉象渐渐显露,此时再诊其脉,见左寸脉浊而郁数,行甲状腺超声及功能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此例沉涩脉象显然是因火灼津凝,津枯血涸所致,待营血津液渐复,左寸郁浊脉象才显现出来。这也提示我们,即使是明确的火灼津凝的证候,也应根据脉象,先滋养营血肾精,待脉势起而藏奸之处显露,再以药物化痰清散,则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