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医院史话:北京协和医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开创先河的高等护理教育

沃安娜,1920—1925年担任协和第一任护校校长兼护理部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创立之初,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9年聘请了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到中国筹办协和护士学校。1920年,协和护校正式成立,沃安娜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护士的高级护士学校,开创了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先河。协和护校改变了中国人对护理的看法,使护士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护理人才。协和护校的毕业生进入了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教学和管理等多个领域,给中国医学职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协和护校前三任校长兼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都是由美国人担任,分别是沃安娜、盈路德(Ruth Ingram)、胡智敏(Gertrude E.Hodgman)。据《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简章》记载:“协和护校专以培训女护士为宗旨,在中华护士会美国纽约大学登记,并经教育部立案,为我国之第一的护士学校。”当时护校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获得护士专业文凭,还能同时拿到纽约州立大学的学位及文凭,代表协和护校当时的教育已达西方先进水平。

协和护校对学生从严、从难要求,通过试读制、淘汰制筛选出极为优秀的毕业生。护校首届共招收学生3人,但4年后,仅有曾宪章1人顺利毕业,另2人均因成绩不够理想而退学;在护校早期,每一届学生人数不能超过25人,协和护校标准之高、管理之严可见一斑。在师资方面,学校聘请副教授以上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授护理操作时,教师在讲授原理和方法后都要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指定学生做演示并予以指导,严把操作质量。不仅如此,当时所有的课程都由教师全英文讲授,学生考试也以英文答卷,这为学生在今后国际护理舞台上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协和护校学生毕业典礼

护校学生在上课

护校教师在传授婴儿护理知识

学校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北京协和医院是护校学生的临床实习基地,每个学生在实习时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老师指导,除了指导各项护理操作外,还为学生安排教学巡诊、个案讨论等多项临床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1941届护校毕业生张惠兰记录下了她在医院实习时的感受:“到内科时,左汉颜老师亲自为我们示范各项诊疗技术的配合,对其临床意义、解剖部位、医生的操作步骤等讲得十分透彻,与医生配合默契,使操作顺利进行,患者少受痛苦;妇儿科刘静和老师对儿童智力发育很有研究,在她们的指导下,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门诊王懿老师安排我们为患者进行诊疗后指导,并分配我到一位湿疹患儿家庭访视,了解治疗情况,指导有关护理知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将老师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无私的关爱深深烙刻在心上,融入今后的工作中。”

严格的教育使老协和的护士们具备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使她们能够熟悉不同疾病的变化规律和早期征象、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护士长常利用早会指出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观察方法和抢救措施,结合实例组织讨论,以便早期发现或预见病情进展,赢得抢救时机。1927年毕业于协和护校的聂毓禅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到掌握卫生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对待疾病必须防患于未然,因此她特别注重向患者宣传防病胜于治病,以及出院后如何保持身心健康。这些超前的护理理念,经过近百年的沉淀后依然散发着光芒。

协和护校学生参加实习活动

协和护校在定县每周召开卫生工作讨论会

聂毓禅,1940—1953年担任协和第四任护校校长兼护理部主任

王琇瑛为民众宣讲卫生健康知识

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在医院的实习外,学生们还积极参加公共卫生实践。北京协和医学院从建院之初即重视公共卫生教育,设有公共卫生学系,并建立城市和农村两个公共卫生试验区。中国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自1931年于协和护校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即致力于公共卫生护理及其教学工作。她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工作时曾组织编写《卫生广播讲演集》,成为第一个在北平广播电台宣讲卫生知识的护士。她还大力推行护士必须走向社会的观点,实习护生在公共卫生护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中小学校学生的体检、地段家庭访视、工厂车间卫生知识宣传等公共卫生实践,使预防保健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水平。这些举措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为公众的卫生健康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高度评价。

193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的聂毓禅回到协和,成为胡智敏校长的助手。1940年,她成为协和护校的第四任校长,也是首位中国籍协和护校校长,兼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1942年,聂毓禅在北平沦陷、协和停办期间带领护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四川成都,为战火中的中国保留下唯一的一所高等护理学校。她对护理事业的执着与忠诚以及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被后人誉为“中国高等护理第一人”。

协和护校始终坚持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教育模式,许多毕业生成为护理界的翘楚。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六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陈路得、林菊英、黎秀芳、刘淑媛和吴欣娟,以及四位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聂毓禅、陈坤惕、黄人健和吴欣娟。这批高级护理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护理学的发展,对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