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从筹划到出版,经过整两年的努力,《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终于要和读者们见面了。

对制定一部完整的脑血管病管理指南而言,两年可以说是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我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有好多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一步完善,使指南尽善尽美。指南对目前国内从事脑血管病预防、急救、治疗、护理和康复等专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二十一世纪初,我国从事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有志之士已开始在国内积极推广脑血管病循证医学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脑血管病指南,以及国外改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的先进经验。200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推出中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脑血管指南,随后国内许多学术组织和机构也发表了众多的脑血管病相关指南、共识、科学声明或专家意见等,并保持了不断更新的常态。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学习、宣讲、推广指南,以及缩小指南和实践之间差距的活动。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指南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国内,并在业界快速传播。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从原来单纯地遵循教科书和经验医学转到了跟着指南走的科学轨道上。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我国脑血管病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发布的数据,近年我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并呈现不断改善的良好势态,这与指南的推广及广泛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既往的脑血管病指南中,针对中国患者的研究证据相对欠缺;一些治疗方法虽在国内临床广泛应用,但因缺乏相应的高质量研究证据而未被纳入指南;部分指南在制定的方法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依赖欧美等国际指南的痕迹较重,容易受干扰而产生可能的偏倚。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针对中国患者的临床研究,特别是中国学者自己发起的临床研究呈现井喷现象,其中不乏高质量、有重要学术影响、改变国际脑血管病临床实践和临床指南的研究。同时,国际上针对脑血管病热点的临床研究文章的发表速度越来越快,也常常出现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研究结果。这些都需要中国脑血管病专家结合国内实际,给出指导性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卒中学会决定制定和发布具有针对中国患者特色的脑血管病指南。为了使这部指南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且和兄弟学会的指南有所区分,学会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项会议研究讨论指南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最终确定以“临床管理”和“管理流程图”为本指南的重要特色。本指南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为压缩篇幅,以网络增值服务的形式呈现,读者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查看。

由于这是中国卒中学会第一次系统性地制定脑血管病指南,从文献检索、筛选、分析,指南文本撰写到推荐意见及系列流程图的确定等环节,都严格按照学会制定的《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指导手册》来完成,因此制定本指南工作量巨大。在此,我谨代表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向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指南制定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参加具体撰写工作的所有专家,在指南的制定过程中,他们保持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平日里,他们工作繁忙,但为了中国脑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将所有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加班加点参与到制定指南的浩瀚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特别感谢各章编写工作组的副组长、联络人及执笔撰写人,他们作为制定指南具体工作的主力军,功不可没。

感谢中国卒中学会秘书长王彩云女士、副秘书长何士大教授。他们将指南制定作为学会秘书处的重要任务,并在指南制定的具体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后勤服务工作,保障本指南在没有任何商业赞助的情况下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我的学术助理谭泽锋博士、行政助理陈杨女士和我的一众研究生为本指南所做的贡献。

最后,衷心希望本指南能为中国脑血管病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徐安定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