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鉴别诊断

(一)确定是否感染性发热

急性发热的鉴别诊断就是病因诊断的过程,诊断发热的思维程序第一步是判断是否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点:突然起病,发热伴有或不伴寒战,有头痛、关节痛、肌痛等全身毒血症状;有咽痛、咳嗽、咳痰、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腰背部酸痛等泌尿系统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有皮疹、皮肤瘀点、瘀斑、淋巴结或脾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超过12×109/L或低于5×109/L。感染性发热占50%~60%,其中又以细菌感染最多见,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升高,核左移,成熟中性粒细胞内见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升高提示为细菌感染。但结核、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等白细胞总数并不增多,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热型和病程、实验室或辅助检查来加以鉴别。

(二)分析病原体、感染的部位

以下为常见的引起发热的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1.细菌感染

(1)局灶性细菌感染:

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盆腔炎、丹毒、细菌性肝脓肿等,局灶性的感染除了有相应部位的特征性表现外,均会有急性高热、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2)脓毒症:

由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高热、寒战、意识改变早期烦躁不安,到昏迷,气促,严重者可累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反复多次血培养可有阳性发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3)细菌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以肺炎球菌占主导地位,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则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特点为急性高热伴寒战、气促、胸痛、咳嗽、咳痰,不同的细菌感染痰液颜色有所不同,胸部X线、胸部CT、痰培养可明确诊断。

(4)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急性起病的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表现急性高热伴咳嗽、咳痰、胸痛、腹痛、恶心、呕吐、头痛等,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可以通过痰找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脑脊液涂片或结核菌培养、T-SPOT-TB、X线胸片或胸部CT确诊。

(5)急性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高热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可做粪涂片和粪培养。

(6)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指因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炎症,表现为发热、贫血、心脏杂音、睑结膜及皮肤瘀斑,指端、足趾、大小鱼际肌有压痛的奥斯勒结节、脾大、血培养阳性,可通过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查心脏瓣膜赘生物而确诊。

(7)伤寒和副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及沙门菌A、B、C组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夏秋季高发,表现为发热、腹泻、肝脾大、皮肤有玫瑰疹、相对缓脉,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肥达试验阳性,血、尿、粪、骨髓或玫瑰疹刮取物中分离到致病菌即可确诊。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颈项强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腰椎穿刺提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脑脊液细菌涂片和培养、抗原检测、血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

2.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或者无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因素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成为重症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致反复发热的原因。主要的致病菌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双相真菌、接合菌、卡氏肺孢子菌等,主要的临床表现:①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72~96h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存在老年(年龄>65岁)、有营养不良、肝硬化、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存在念珠菌定植,或者有侵入性操作、长时间用3种或3种以上广谱抗生素的高危因素之一;或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有真菌定植的高危因素。②主要特征:相应感染部位的特殊影像学改变证据,如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早期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光晕征、新月形空气征、实变区域内出现空腔等典型影像学特征,不同的真菌类型有不同的特征。③次要特征:可怀疑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体征至少1项,支持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常规或生化检查)3项中的2项,包括呼吸系统、腹腔、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源性真菌感染。④选取新鲜、合格标本,采用传统的真菌涂片、培养技术及新近的基于非培养的诊断技术进行真菌感染的检测,包括血液、胸腹水、尿、气道分泌物、经胸腹盆腔引流管和腹膜透析管留取的引流液、脑脊液等做真菌涂片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或β-1,3-D葡聚糖(G试验)检测连续2次阳性。

3.病毒感染

(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通过飞沫传播引起的流行性疾病,表现急性起病,高热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可通过血清学和病毒分离等明确诊断。也有重症流感发病后数天内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弥漫性渗出、低氧血症,虽经早期积极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仍然无法阻止病程进展,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挽救生命。

(2)病毒性肝炎: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传染性强,表现为发热、乏力、呕吐、肝大、肝功能异常、黄疸,行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查可予以确诊。

(3)流行性出血热: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头痛、眼眶痛、醉酒貌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有低血压、肾脏损害,查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以确诊。

(4)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经蚊传播,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有助诊断。

(5)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咳痰,发热的第四天出现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般认为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特点为不规则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脾大,外周血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

(7)艾滋病:

由HIV引起的,通过血源污染、性交接触和母婴垂直三个途径传播,以严重免疫缺陷为其临床特征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等,以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为特点,以一系列机会感染首发而就诊,如卡式肺孢子虫肺炎、血流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急诊,查血清HIV抗体阳性,需要行确诊试验。

4.立克次体感染

(1)流行性斑疹伤寒:

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恙虫病:

好发于夏秋季节,是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经皮肤进入人体,以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或淋巴结肿大等为特点,血外斐反应阳性有助于诊断。

5.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夏季,发热持续1~2周,以阵发性干咳为主,咳少量痰,胸片符合间质性肺炎,血清学冷凝集反应阳性可助诊断。

6.螺旋体感染

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多见于青壮年的农民,有疫水接触史,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肺、肝、肾损害。病原体分离、钩端螺旋体DNA探针技术可以早期诊断。

7.寄生虫感染

(1)阿米巴感染:

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周身性感染,主要累及肠道,称阿米巴肠病,以近端结肠和盲肠为主要病变,轻症仅表现轻度腹痛或腹泻,重症可急性发病、高热、腹痛、腹泻、脓血样便、里急后重,粪便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和脓细胞,粪便中检出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有确诊意义。

(2)疟疾:

是由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雌蚊为传染媒介,人被蚊叮咬或输入有疟原虫的血液是主要传染径路,秋季好发,表现为发冷、高热、大汗、贫血、脾大,隔日或隔2d发病,发作过程中反复血片找疟原虫可以确诊,血涂片阴性者,反复检查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阳性率高。间接荧光抗体、间接红细胞凝集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均有助于诊断。

(3)血吸虫病:

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门脉系统,排卵造成肠道、周身脏器肉芽肿样病变,临床表现为夏秋季高发,有大面积疫水接触史,发热、皮肤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肝脾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合临床、血清学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三)分析是否为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分析是否为结缔组织病发热、肿瘤性发热、药物热、化学性炎症、代谢障碍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1.结缔组织病

是第二位发热原因,常见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热伴典型的皮肤改变,早期多个器官受累不明显,应查ANA、抗ds-DNA抗体、CH50、C3、C4等明确诊断。

2.肿瘤性发热

引起发热的肿瘤有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肾癌、肝癌、肺癌等,骨髓涂片对白血病有确诊价值,淋巴结活检对淋巴瘤诊断至关重要,实体肿瘤主要通过胸、腹、盆腔、头颅CT或MRI的增强影像诊断,结合实体肿块的活检获得病理诊断而确诊。

3.药物热

与患者特异性体质有关,表现为用药7~10d后,出现发热、荨麻疹、肌肉关节痛、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各种抗感染治疗无效,停药数天后一般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可确诊为药物热。

4.化学性炎症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急性溶血、脏器梗死及血栓形成、体腔积血或血肿形成、大面积烧伤等均可伴有低、中等发热,排除合并感染因素,可以诊断为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导致的发热。

5.代谢障碍引起的发热

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危象、痛风发作、恶性高热、血卟啉病、重度脱水、垂体危象等均可引起发热。

(四)诊断性治疗

若临床上高度怀疑为某一疾病,但无病原学或组织学证据,可行诊断性治疗。如长期发热伴盗汗、乏力等,虽然无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证据,但是可以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观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