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甘草附子汤
【原 文】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二十四、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病 机】
风湿痹着筋骨,表里阳气俱虚。
【功 用】
温经助阳,祛风逐湿。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病例1.张某,女,32岁,农民,河南长葛人。1984年4月20日初诊。
主 诉| 全身疼痛2年。
现病史| 2年前人工流产后未休息而继续劳作,逐渐出现全身疼痛,尤以膝踝关节痛甚,在县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西药治疗,症状缓解。去年7月身痛增剧,先用苘麻叶包裹患处令其出汗而症不减,且恶风寒甚,继而又用熏蒸发汗法而虚脱,送县医院抢救而脱险,住院1月余,身痛稍减而出院。刻诊:时届季春,患者头裹纱巾,面戴口罩,足穿棉靴,身着绒衣,外套棉衣,畏风恶寒,一身尽痛,时时汗出,面色苍白,头眩短气,食欲不振,神疲懒言,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滑,脉浮而虚。
辨 病| 湿病(风湿表里阳气俱虚证)。
辨 证| 甘草附子汤证。
处 方| 淡附片45g,桂枝30g,炒白术30g,炙甘草30g,黄芪30g,防己15g。10剂,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每次久煎1小时。
1984年5月2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大减,再服上方10剂。
1984年5月13日三诊:全身疼痛较前减轻三分有二,汗出恶风寒亦再减,可穿着时令服装(稍加厚),食欲可,大便成形,每日1次,小便清利,仍有稍微乏力气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虚但沉取较前有力。治宜缓取,调整剂量为:
处 方| 淡附片30g,桂枝30g,炒白术30g,炙甘草30g,黄芪60g,防己20g,生姜10g,大枣5枚。14剂。
1984年5月28日四诊:诸症均再减,上方一直服至7月初,诸症消失而停药。
按 本案患者初因人工流产后感受风寒湿邪而致全身疼痛,后两次误治导致表里阳气大伤,遂使病情加重。正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十八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该篇二十四条所述之甘草附子汤证之病机为风湿表里阳气俱虚,本案与其病机相符,症状相似,故用甘草附子汤治之,三诊时病去三分有二,非短期所能收功,故减附子用量合防己黄芪汤以增强益气健脾除湿之功,方证相应,故疗效满意。本案再次说明,凡风湿或类风湿患者,治疗时无论是中药、西药或土单验方均不可使之汗出过多,以免“风气去,湿气在”,而使病情加重。
病例2.郝某,男,40岁,农民,三门峡市郊人。1991年5月21日初诊。
主 诉| 腰髋及膝、手指关节疼痛5年。
现病史| 5年前因承包果园,居住潮湿,加之劳累,渐至腰髋及膝、手指关节疼痛,某市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服激素或止痛药,疼痛缓解。现上述关节仍痛,且汗出较多,恶风寒,来诊时上穿秋衣、绒衣、外衣,下穿秋裤、绒裤、布裤,面色无华,饮食、二便正常,脉沉紧,舌质淡,苔白滑。
辨 病| 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辨 证| 甘草附子汤证。
处 方| 制附子30g,桂枝30g,白术30g,炙甘草30g,乌梢蛇15g。5剂,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每次久煎1小时。
1991年5月26日二诊:服上方后,关节痛、汗出、恶风均大减。上方制附子加至45g,另加熟地黄30g,再取10剂,诸症消失。
按 甘草附子汤证的辨证要点:关节疼痛及汗出恶风均较防己黄芪汤为甚,如前病例所述。例2加乌梢蛇者,取其祛风止痛;加熟地者,恐其病久伤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