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 黄芪建中汤
【原 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四、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病 机】
阴阳气血俱虚。
【功 用】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临床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一)十二指肠溃疡
病例1.郭某,男,33岁,农民,河南鹿邑人。病历号:17080112。于2017年8月14日初诊。
主 诉| 胃痛伴烧心2年。
现病史| 空腹胃痛或有烧心已2年。去年曾在某县医院做电子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刻诊:晨起上腹痛,得食痛减,喜温喜按,偶有烧心,但不泛酸,二便正常,舌质正红,苔薄白,脉弦。
辨 病| 胃痛(十二指肠溃疡)。
辨 证| 黄芪建中汤证。
处 方| 炙黄芪40g,桂枝12g,白芍20g,藿香10g,清半夏18g,生姜9g,大枣20g,炙甘草18g。24剂,每日1剂,水冲两次服。
2017年9月15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消失,但近几天晨起口气较重。上方加蒲公英30g。20剂。
2018年3月25日,电话随访,诸症至今未再发作。
病例2.宋某,女,58岁,退休干部,河南偃师人。病历号:17050101。2017年5月15日初诊。
主 诉| 胃痛5天。
现病史| 患者因胃痛于2017年5月10日做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刻诊:上腹隐痛,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半年,不烧心、泛酸,饮食、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 病| 胃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辨 证| 黄芪建中汤证。
处 方| 炙黄芪40g,桂枝18g,白芍20g,藿香10g,清半夏18g,生姜9g,大枣20g,炙甘草18g。14剂,中药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
2019年7月31日二诊:前年开的中药在他院又取20剂,胃痛已愈。前几天又出现空腹胃痛,得食痛减,舌脉同前。仍服上方60剂。
病例3.冯某,女,72岁,郑州市人。病历号:19050045。2019年5月9日初诊。
主 诉| 反复上腹痛2年。
现病史| 患者2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018年8月16日因上腹痛做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多发胃息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刻诊:空腹上腹痛,得食痛减已2年,不烧心、泛酸,饮食、二便可,舌质正红,苔薄白,脉弦。
辨 病| 胃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辨 证| 黄芪建中汤证。
处 方| 炙黄芪30g,桂枝18g,白芍20g,藿香20g,清半夏24g,生姜9g,大枣30g,炙甘草18g。7剂,中药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嘱慎食生冷油腻。
2019年5月12日二诊:上腹痛稍减,咽中或有黏痰。上方加威灵仙20g,柴胡18g。7剂。
2019年5月24日三诊:上腹痛大减,咽中已无黏痰。
处 方| 炙黄芪30g,桂枝18g,白芍20g,藿香20g,清半夏24g,生姜9g,大枣30g,炙甘草18g。14剂。
2019年6月11日四诊:上腹痛已愈,再服上方10剂。
(二)慢性胆囊炎
病例4.王某,男,33岁,个体经营者,郑州市人。病历号:18080227。2018年8月8日初诊。
主 诉| 胃烧心,胸骨后泛酸1年。
现病史| 1年前烧心、胸骨后泛酸,于2017年9月3日做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2018年8月6日腹部B超示:胆囊壁毛糙。刻诊:烧心,胸中泛酸,上腹稍胀,饮食、二便可,舌质正红,苔薄白,脉弦。
辨 病| 烧心泛酸(慢性胆囊炎)。
辨 证| 大柴胡汤证。
处 方| 柴胡24g,黄芩10g,清半夏18g,炒枳实12g,白芍20g,乌梅20g,炙甘草15g,生姜9g,大枣20g。7剂,中药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
2018年9月7日二诊:烧心泛酸均不减,早上起床前后烧心泛酸加重,得食缓解或消失。
辨 证| 黄芪建中汤证。
处 方| 炙黄芪30g,桂枝12g,白芍20g,藿香20g,清半夏18g,生姜9g,大枣20g,炙甘草18g。12剂。
2019年5月24日三诊:去年服9月7日方后,烧心泛酸已愈,前几天又发作,症状与去年一样,再服上方12剂。
(三)反流性食管炎
病例5.傅某,男,48岁,职员,河南固始县人。病历号:16070223。2016年7月29日初诊。
主 诉| 上腹胀,胸骨后疼痛6年。
现病史| 患者6年前出现上腹胀,胸骨后疼痛,于2016年1月27日做电子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A级);胃息肉;慢性红斑性胃窦炎。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西药,时轻时重,至今未愈。刻诊:上腹胀,胸骨后疼痛,便溏、每日1次,饮食尚可。舌质正红,苔薄白,脉弦。
辨 病| 胸痛(反流性食管炎)。
辨 证| 大柴胡汤证。
处 方| 柴胡20g,黄芩10g,清半夏12g,炒枳实10g,白芍15g,僵蚕10g,乌梅20g,威灵仙20g,甘草15g。7剂,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每次煎半小时。
2016年8月8日二诊:服上方后,症状不轻亦不重,上方加蒲公英30g。10剂。
2016年8月19日三诊:诸症仍不减。仔细询问得知:上腹胀及胸骨后痛均在空腹时加重,得食则减,舌脉同前。
辨 病| 胸痛(反流性食管炎)。
辨 证| 黄芪建中汤证。
处 方| 炙黄芪40g,桂枝15g,白芍20g,清半夏20g,藿香10g,炙甘草20g,生姜10g,大枣5枚。10剂。
2016年8月29日四诊:服上方后,胀痛大减。继服上方至9月18日,胀痛未再发作,又取上方10剂巩固之。
按 黄芪建中汤本来应当用胶饴,但过去假劣者多,故去之。上述5例病症不同,前3例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例4为胆囊炎;例5则为反流性食管炎。但其共同特点都是空腹加重,得食症减。例4的烧心泛酸虽胃镜未发现食管反流,从其泛酸在胸骨后加之有慢性胆囊炎分析,可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所致。余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实证热证者,往往用大柴胡汤加减治之,但若用之无效或加重者,如例4、例5,提示辨证有误,余改用黄芪建中汤后效果较好。黄芪建中汤加藿香,是余的另一位先师郭子谦先生认为藿香为碱性药物,可中和胃酸,故习惯加之;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有抗胃溃疡作用,其抗胃溃疡作用的药理基础可能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等。故余亦习惯加之。总之,黄芪建中汤适宜于阴阳气血俱虚而见空腹时症状加重、得食症状减轻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反流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