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公文:打造写作技术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模板究竟有没有用

很多拟稿人,尤其新手在面对起草任务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搜索筛选模板例文。也有相当多的公文书籍、网站提供各式各样的模板。本书作者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培训授课时,很多学员也提出了对模板的需求。

模板之所以深受欢迎,广泛使用,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公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模式化特征。第二,拟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模板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压力,提高效率。

但是,模板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用处呢?

实事求是地说,公文模板有用,但用处不大,过度依赖可能会适得其反。想想自己制作演示文稿的经历,从网上下载大量模板,真正使用的有几个呢?公文写作也是如此。

模板能够帮助新手搭建结构框架,组织内容思路,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成文,应付时间紧张的写作任务。

不过,更多人使用模板的最初感受是,这不是“我想要的”。在套用模板的过程中越来越强化这种感受。虽然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非常确定不想要什么,眼前模板和心中期待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拟稿人的感受非常真切,并非毫无道理。他直接面对写作任务,虽然不是特别清晰地预先把握了公文的方方面面,但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写作任务的本质要求,内心存在朦胧构思。现成模板不能与之完全复合,如果硬性地往模板里套,只会削足适履。

习惯使用模板,就会形成模板“依赖症”。长期使用模板,本来具有的感知能力、构思能力也会被模板“磨平”,这种情况类似于天天使用拐杖、轮椅会造成身体正常机能退化。

从模板与范文本身来看,它们总是基于特定情景而形成的。模板带有一定普适性,也带有特定情景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新情景中必然不适用,难以“兼容”。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模板使用频率,基本可以判断其写作水平。模板“重度用户”的写作水平往往较低,不用或不常用模板的拟稿人,其写作水平普遍较高。

完全可以说,套用模板一劳永逸解决公文写作问题,这条路走不通。成熟的思维方式、合理的构思角度、深厚的语言功底、大量的写作实践比模板范文更重要。

如果一定要寻找某种高效写作工具,建议抛弃模板,构建模式。

模板是外在僵化的东西,模式则是“底层系统”。模式包括内容模式、思维模式、语言模式等多种类型,本书将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