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变迁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源于消费者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
第一阶段,集成电路产业的孕育期(1958~1967年)。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其采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锗(Ge)。1959年,仙童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研制出基于硅(Si)的集成电路。之后,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集成电路相继问世。此时,生产和应用集成电路的厂商全部为电子系统厂商(如德州仪器、仙童、惠普等),集成电路尚未真正形成独立的产业。这一时期,系统厂商不但将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作为内部配套使用,同时也向集成电路市场供应部分产品,并在集成电路市场上采购部分产品。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产业的形成期(1968~1981年)。1968年和1969年,Intel公司和AMD公司相继成立,开辟了集成电路历史的新纪元。它们独立于电子系统公司,向所有的电子系统公司提供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集成电路产品。这种自主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销售产品的厂商被称为集成器件制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IDM)。随后,IDM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1990年,IDM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占比达到80%。以IDM为框架的集成电路产业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产业的成长期(1982~1998年)。1982年,赛灵思开创了“无工艺 生产线”的企业模式,被业界称为“Fabless”。1987年集成电路行业开创了专注集成电路制造服务的新的生产模式(又称“晶圆代工”,英文为Foundry),即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仅提供圆片代工服务。这时集成电路产业的专业分工和合作体系形成。
第四阶段,集成电路产业的拓展期(1999年至今)。Fabless的诞生标志着集成电路开始服务整个市场。IDM也分出部分产能为Fabless服务。Foundry的出现体现了“服务意识”,其不仅为Fabless服务,而且为IDM服务。虽然Foundry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但从“自己的产品”已经消失的视角来看,Foundry的服务与第三产业的本质相类似。
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变迁过程如图1.20所示。
随着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形成、成长与拓展,其在国际间不断进行着产业转移。至今,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的国际转移。20世纪60年代,日本与美国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美国将封装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将其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亚洲国家。2005年,美国95%的集成电路在海外封装。上述产业转移对承接国家(地区)产生了较强的技术外溢,使得这些国家(地区)成为封装产业的领先者。2019年,全球前十名的封装企业都集中在亚洲,外包收入在全球封装业的比重超过70%。第二次,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与封装测试业的国际转移的动因截然不同,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不是为了寻找生产成本优势,而是为了拓展当地市场。集成电路制造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的占比相对比较小。以12in的硅晶圆生产线为例,劳动力成本占比不足10%。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日本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壁垒日渐加剧,导致集成电路产品的国际交易成本上升。为了获取当地的市场份额,美国集成电路厂商开始把制造业向日本和欧洲转移。第三次,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国际转移。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主要投入是人力资本和EDA工具。设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接近市场和降低成本。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设计业由美国向日本和欧洲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集成电路设计业由美国向我国转移。
图1.20 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变迁过程
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数据,2016年,世界排名前10的IDM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808.1亿美元,仍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Fabless企业销售总额为89.2亿美元,Foundry企业销售总额为556.2亿美元。
世界集成电路各行业销售额占比的变化如图1.21所示,设计与制造的占比呈逐年递增。
2020年世界主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第三季度的营收排名见表1.2。
图1.21 世界集成电路各行业销售额占比的变化
表1.2 2020年世界集成电路设计前10大企业第三季营收排名(单位: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