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国家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一)重点响应阶段
1.主要应对部门的响应
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在地震发生以后半个小时左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尽管当时还没有具体的灾情数据报告,但有关部门都对7.0级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当地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地震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基于这样的判断,所有相关部门都启动了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不到1分钟,中国地震局完成地震参数初步测定,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并通报各有关方面。中国地震局按照预案迅即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局长陈建民担任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派出副局长修济刚率领的现场指挥机构,研究并向国务院提出实施国家地震应急一级响应的建议。随即,该局启动了地震系统西南地区地震应急联动机制,派出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并要求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有关省级地震救援队做好出队准备。中国地震局机关和系统各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动员,前后方密切配合,开展了高效有序的抗震救灾工作。
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在4月20日8时30分决定启动响应,9时启动了国家三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要求,中央9个部门组成了国家减灾委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同时,国家减灾中心启动了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机制和无人机的监测机制:通过快速评估机制,在灾后的1个小时内基本上对灾后的损失有了初步的判断;通过派出无人机工作组赶到灾区,开展灾情监测、数据采集与现场评估等工作。11时,参加工作组的同志全部赶到了首都机场,乘坐12时的航班赶赴灾区。
公安部启动应急机制,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分管部领导、消防、交管、治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在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救援,并且派出前方工作组赶赴现场。
公安部消防局8时20分发出通知要求相关人员赶赴现场,上午9时通知四川周边10个省份消防队伍做好救援准备。11时通知重庆消防总队实施跨区增援。11时公安部消防局领导从北京飞赴芦山。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共调集了2374名消防官兵、496辆消防车、11头搜救犬,在交通发生拥堵之前进入了灾区。
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紧急部署四川雅安地震医学救援工作。震后1小时,派出依托四川、重庆、陕西、武警总医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组建的5支国家卫生应急队紧急医学救援队伍180余人及车载移动医院赶赴灾区,协助地方卫生部门开展灾区医学救援工作,其他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则集结待命,做好随时派赴灾区的准备工作。
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领导小组即指派四川省中医药局选出60多位中医专家,组成9支医疗队前往救助。
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张勇致电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省食品安全办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做好药品医疗器械保障和灾区食品安全。
上午,中国红十字总会也启动应急响应,并从中国红十字会成都救灾备灾中心调拨500顶帐篷到受灾地区。重庆、贵州、山东、广东等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红十字会来电准备参与救灾。
2.其他部门响应
交通运输部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应急响应。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扣停列车、全面检查线路等应急措施,确保运输安全,公司总经理盛光祖赶赴灾区组织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启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国防科工局启动应急预案,同时紧急启动卫星监测,全力支持抗震救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调集灾区已有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在上午10时左右制作完成并及时提供芦山县灾前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图、抗震救灾专用图等;紧急派遣由5架无人机、3套应急监测车系统等组成的救灾队伍赶赴灾区,调配有人航摄飞机、资源三号卫星、国外遥感卫星和雷达卫星等获取灾区震后影像。15时,无人机成功获取到核心灾区第一批0.16米高清晰度影像;18时,有人航摄飞机获取到大范围灾区0.5米影像。此后,该局赶制完成核心灾区震后第一张影像图并送达有关部门。
当天,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航空遥感飞行完成第一架次飞行,并传回第一批航空遥感数据。
中国气象局迅速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三级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响应状态要求,中央气象台每天增加一次灾区天气会商,及时提供最新的灾区天气预报。
国务院国资委20日紧急发出通知,要求所有中央企业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迅速做好灾情调查、救灾应急等各项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向国资委等有关方面报告情况。通知要求:①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机制,抓好应急值守、组织协调等工作。②迅速摸清震区内所属企业受灾情况,积极组织央企做好抗震救灾自救工作。③中央运输、建筑、电力、通信、石油、物资储备等企业要为抗震救灾提供有力保障。④其他央企根据灾情发展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相关工作。
当天上午,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启动应急预案;三大电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宣布灾区语音通话、短信、漫游等电信服务均免费;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应急预案。
(二)全面响应阶段
1.主要应对部门的响应
4月21日,中国地震局组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00人赶赴灾区。国家救援队发挥专业优势,科学施救,连续7天在24个乡镇,逐栋搜索排查,不留死角,并诊治伤病人员1700余人。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的省级地震专业救援队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行动。中国地震局增设25个流动观测台,持续开展现场加密观测,实时跟踪余震活动,及时向灾区政府提出强余震防范措施建议,努力做到不因余震造成新的伤亡;密切监视震情发展,组织紧急会商和加密会商,分析研判震后趋势;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等对芦山震区、南北地震带和全国的震情形势进行分析研究。
物资调运方面,震后3小时,民政部从中央储备库迅速调拨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等第一批中央救灾储备物资,随后又连夜增调2万顶救灾帐篷和5万床棉被。第一批物资在第二天晚上10时基本上运抵到雅安灾区。在此后的3天之内,根据灾区的需求,一共9个库,共向四川省调运了8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1万张折叠床和700个简易厕所。这些生活类物资到位之后基本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安置需求。
灾后第二天,民政部连夜发出《关于高效有序做好支援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公告》(第277号公告),明确了救灾捐赠渠道导向和资金使用导向,强调捐赠信息公开和反馈监督,对向哪个组织捐赠,通过什么渠道捐赠,包括希望社会组织接收到捐赠之后如何使用,都提出了倡导性的意见。同时,也对统计、反馈、监督,特别是信息公开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据统计,整个芦山地震全国接受的捐赠款约为35亿元。民政部协调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这项制度规范了救灾的捐赠资金的使用。
21日13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危险性鉴定和震损评估专家组”在雅安集结完毕,15名地震工程结构专家参加。22日上午,专家组分别在雅安市市区和芦山县两地开展了中小学校舍的危险性鉴定工作。此后,对灾区医院、学校等重要公共建筑进行快速安全鉴定,为学校复课、医院开诊、群众安置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20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宣布启动水利抗震救灾三级应急响应,要求组织力量抓紧修复震损供水设施,采取拉水送水等措施解决应急供水问题,加强水源地和自来水厂水质监测,防止灾区饮用水水源污染。
20日,国土资源部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随后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一级。前方派出专家组,指导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做好群测群防,防止出现群死群伤;做好临时安置场地和灾后重建选址安全评估。
20日,环境保护部启动应急预案,调度了解灾区环境安全状况。经初步核实,芦山县境内无化工企业、尾矿库等重点环境隐患企业,饮用水源暂未受到破坏,在川核设施安全受控,辐射环境监测未见异常。
20日,农业部召开专题会议,安排灾后防疫应急物资,很快准备到位100吨消毒药、350台喷雾器、700套防护服和10顶帐篷,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准备疫苗和免疫注射器材。
20日,商务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部署四川地震灾区市场供应和商业网点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各相关地区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市场供应和商业网点恢复重建工作;全面了解应急商品货源;根据灾区市场需要,做好调运准备。
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并做出部署。国家矿山救援队芙蓉队等16支矿山救援队、300余人赶赴灾区。开滦、大同等6支国家矿山救援队及贵州、陕西、云南省矿山救援队待命出发,重庆矿山救援队正赶赴现场。同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知灾区所有矿井停产撤人,排查危化、油气管线,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
2.其他部门响应
20~21日,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启动各自的应急响应机制。
国家邮政局在确定了应急响应工作措施,要求各省份邮政管理局指导寄递企业合理调度发往地震灾区的邮件、快件,确保邮件、快件安全快速送达。全国邮政网点和邮储银行网点自4月21日起开通赈灾包裹邮寄、救灾汇款免费服务。
教育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部署灾区学校抗震救灾工作;协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向雅安地震灾区下拨资金5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和师生开展抢险自救、转移安置、复学复课等。
国家民委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机制,向四川省民委拨付抗震救灾工作补助经费80万元。
国家旅游局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
国家粮食局部署抗震救灾粮食工作。
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用于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抢修等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紧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要求,确保支付清算系统稳定运行,建立国库资金划转便利通道;认真做好救灾款项的汇划服务,确保救灾款项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收款人账户。
中国银监会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改进灾区金融服务。
国家开发银行启动应急贷款响应机制,地震发生当日即完成2亿元应急贷款发放。
中国保监会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三级响应程序并下发通知。各保险公司积极主动开展理赔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纷纷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寻找受灾客户。
22日,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开播定向应急广播。这是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4·20”雅安地震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应急广播报道程序,发挥国家应急广播主力军作用之后,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频率。在雅安地震重灾区芦山开办的临时救灾广播电台呼号为“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以下称芦山应急电台),播出频率为调频92.7兆赫、短波9.8千赫和12千赫。这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挥协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芦山应急电台在此次地震的震中重灾区芦山县设立直播间,以政府公告、救援信息、听众热线、专家访谈、记者连线、灾害互助热线等形式,针对身处灾区的民众、救援人员等群体,提供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发。芦山应急电台的开播,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首次实践尝试,也标志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功能的全新拓展。
(三)深度响应阶段
中国地震局快速开展地震灾害调查。地震现场工作队350余人奔赴灾区各地,对660多个村镇的房屋、基础设施等进行调查,并向当地政府动态提供有关人员搜救、救灾力量部署、次生灾害防范的建议。经过连续奋战,震后3天得出地震烈度的初步结果,随即将其提供给当地政府以方便救灾参考;震后5天完成地震烈度图发布,为抢险救援、应急安置、损失评估和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民政部根据前方指挥部的意见和灾区的需求,协调了相关慈善机构向灾区支援了10万平方米的彩条布,10万支蜡烛和200台小型的给水设施。
震后第三天,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出《关于对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临时生活救助政策。这项政策在前期给予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紧急生活救助的基础上,给予其中的“三无”人员以特殊政策,即对那些紧急转移安置人群中有因灾造成房屋倒塌或者严重损害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和无自救能力的人员,按照每人每天10元钱、1斤粮的标准发放临时生活救助,期限为6个月。据基层民政部门的统计和核查,当时转移安置人数有80万人。其中有54万人需要给予临时生活救助。此外,灾区通过搭建帐篷和简易棚户房,设立临时安置点,鼓励投亲靠友和政府租房多种方式安置受灾群众。通过这些安置政策和安置措施,使得当初80万人的转移安置群众能够迅速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第八天,民政部又下发紧急通知,指导灾区民政部门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通知要求灾区抓紧制定临时生活救助方案,细化具体的措施,张榜公布审核对象,妥善做好因灾遇难者家属的处理。同时做好救灾物资(包括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发放,优先保障遇难者家属和重伤员家属和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孤儿、孤老、孤残)的生活。同时,要求地方民政部门主动接受监察、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以确保救灾款物的管理规范有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国家减灾专家委员会和国家减灾中心派驻人员到现场开展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组通过实地调查,综合四川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以及得到的遥感数据,并参照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对地震灾害损失做了初步评估。经相关部门会商,并征求各方意见,对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之后,上报国务院。经过国务院批准之后,这个评估报告基本上作为国务院制定灾区重建政策的基本依据。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四川地震灾区下拨救灾党费300万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和救助受灾党员群众。
在危机沟通方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钟勉和民政部、中国地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灾情及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