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之路:水库移民创业支持及其行动:基于温州地区的个案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因排斥而清晰的移民身份意识

排斥或社会排斥[4],最早起源于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而这是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之上的(唐钧,2002)。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排斥成为一种排斥与被排斥的动态过程,是造成某些群体缺乏社会支持的根源。社会排斥不仅发生在物质层面,而且拓展到精神心理层面和符号层面(周林刚,2004)。前文提及移民在安置区受到语言和行为上的歧视,是排斥的一种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的移民身份意识。

林村是一个移民插花安置村,截至2010年底,共有289户1153人,其中移民共有208人,原迁移民人口200人。这些移民是在1999年,因温州兴建珊溪水库从泰顺山区搬迁安置到林村的。在林村的一次选举中,按规定,移民应该跟当地村民一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当地村民却设了两个投票箱——一个是当地村民的,另一个是移民的,他们让移民将选票投进他们的票箱。这引起林村移民极大的不满,尤其是移民代表WXC带头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国家法律已经明确赋予他们权利。结果招致当地村民报复,WXC创办的SM蔬菜专业合作社使用的正是当地村民的耕地,当地村民抓住耕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这一心理,强行让其拔掉地里的蔬菜、拆掉大棚。合作社的移民社员自然十分气愤,准备强硬到底,跟当地村民大干一场。作为移民代表的WXC深知闹并没有好处,只好忍气吞声拔了一个大棚,后在镇政府的介入下平息了此事。

最后没办法,我毕竟是移民。我拔,我自己拔,我宁可吃亏我也拔。后来那天晚上我想回老家,心理烦得不得了,我特别想回去。我跑回老家,我问我的户口可不可以迁回泰顺去,在这个地方真的没法呆。当时真的很气。这个事情闹大起来,对谁都是不好的,我这个人是讲道理的,我都把他们压住,我说没事的,真正亏点我来亏。(WXC,SM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在这个案例中,移民拥有当地户籍,理应与当地村民一样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结果却被单独撇开,以独立的形式投票选举,实质上没有享有应有的权利。显然,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但是林村当地村民却十分强硬,不惜以威胁的方式来推行该做法。林村当地村民对移民的排斥既表现在行动层面,也体现在观念和精神层面。当地村民排斥移民有两个原因:第一,部分当地村民觉得移民是外来人,不应该享受村里的资源;第二,部分当地村民觉得移民来自贫穷落后的山区,贫穷且素质低,不愿意接纳他们。在当地村民的排斥下,移民清晰地形成“我是移民”的意识,选择了加强在移民群体内部的活动的策略以获得尊重。

由此可见,水库移民在安置区的生产生活中既面临陌生的自然环境,也面临带有异样眼光的社会环境(即当地村民对移民的歧视、偏见和排斥)。当地村民凭借优势占据主动地位,而移民群体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拥有话语权的当地村民可以通过给移民贴标签的方式来行使其权力。这种权力互动格局深刻地影响着移民对当地生活以及与当地村民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