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医疗卫生

2014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建设,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出台实施《山西省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于2014年6月30日由省政府印发,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对全省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其中,主要任务包括努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持续推动服务模式转变、积极推动健康管理的转变、着力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丰富健康养老内涵质量、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功能、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推广中医药保健知识及产品、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发展、融合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应用、加速发展医药保健产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等14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规划引领、确保财政投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完善价格政策、加强宣传引导、保障土地供应、创新金融支持、强化人才支撑、推动高端引智、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监管标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推进机制等15项。《方案》提出,要通过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2020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所三甲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院,各县(市、区)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县级中医院、1所县级妇幼保健院、1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所县级卫生监督所;要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力争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达到20%以上。该《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新形势下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推动包括“健康山西”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全省筹资12.58亿元支持了1354个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元启动了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所。二是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医。2013年3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的多项政策措施。在这些新政策的支持下,2014年,全省社会举办医疗机构快速发展,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397所、床位4976张,其中千张以上床位机构2所,床位数较上年度增长28.3%。至2014年末,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数达14690所,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数的36.03%。三是启动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医疗联合体由三级甲等医院牵头,联合一定数量的市、县(市、区)二级医院组成,开展以人员、技术、专科、信息等多方面的广泛合作,是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全年全省由三级医院牵头,采取组建医疗集团、整体托管、设立分院、管理帮扶等形式,组建了省市级医疗联合体20个,覆盖了96所二级医院,创新了医疗服务体系。四是继续开展高级别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院的战略。全年有49所三级医院(含中医院和妇幼院)的护理管理和业务骨干对口支援70所县级医院,有1000余名城市医院医生对口帮扶300余所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乡镇卫生院210所。同时,启动7所省级医院远程会诊建设项目。该项目将连接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远程医学活动,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疑难重症救治水平。五是推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全省各地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574.2万人。六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年一揽子解决了村医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等问题,为全省23017名在岗村医、10716名退岗村医落实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或退养补助;给予每所村卫生室每年300元信息化运行补助;采取“村来村去”、公开招聘等形式完善村医补充机制。七是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全年有897名医师开展了多点执业。八是加强重大医疗科研和临床学科建设。在推进已有学科建设的同时,全年重点加强了3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市共建学科的建设;申报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卫生科研项目194项,其中获得千万元以上的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0744个,床位18.1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3个。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0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员2.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农村乡镇卫生院2.0万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员0.4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卫生技术人员0.6万人。

加强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支持和提升服务质量。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上年的30元提高到了35元,服务项目扩展到11大类43项。全面推广公共卫生服务“一化(基层卫生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两制(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家庭医生制’、公共卫生服务团队负责制)、三统一(基层卫生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精细化管理模式。11个市的20个县开展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试点。二是出台实施《山西省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14—2015年)》。该《计划》于2014年4月30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提出了实施母婴安全行动、实施控制和降低出生缺陷行动、实施妇女儿童健康关爱行动、落实妇幼健康服务保障措施等重点任务。《计划》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全省妇女儿童的公共卫生工作。2014年,启动开展了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综合实施母婴安全行动、降低出生缺陷行动和妇儿健康关爱行动,惠及全省妇女儿童600余万人次;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全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8%。三是积极防治控制重大传染疾病。埃博拉出血热、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没有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四是加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监测、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全省在这些方面的监测范围均超过了国家要求。五是继续推进国家和省级慢病综合示范区创建。该项创建活动,全国始于2010年,山西于2011年实施。至2014年末,全省共创建省级慢病综合示范区14个(县、市、区);平遥县、稷山县和蒲县新创建为国家级示范区。加上此前的晋中市寿阳县、榆次区,全省国家级慢病综合示范区累计达到5个(县、区)。六是进一步推进卫生县城(镇)的创建活动。2014年12月31日,全国爱卫会发出《关于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区)、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山西长治市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长治市长治县城、襄垣县城、屯留县城、长子县城和忻州市繁峙县城、临汾市古县北平镇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镇)。至此,全省共有3个国家卫生城市、21个国家卫生县城、7个国家卫生镇。此外,全省地方病防治、卫生应急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也不断加强,取得积极成效。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推进省市县三级卫生和人口计生机构改革。按照统一部署,全省省市县三级整合原卫生和人口计生机构,新组建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其中,2014年1月15日,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市县级的改革也陆续推进和完成。二是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国家于2009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晋城高平市入选全国县级试点。山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于2011年在朔州平鲁区起步,2012年扩大到34个县(市、区)试点,其中33个入选全国改革试点。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2013年,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范围由34个县(市、区)扩大到83个,占全省总县数的70%,超过国家50%的要求,太原、运城、临汾、阳泉4个设区市实现了全覆盖。2014年,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83个县(市、区)又有33个新增入选全国试点,总数达到66个县(市)。在全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同时,2013年在省人民医院、省眼科医院、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等3所医院启动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从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方面进行改革。2014年,试点改革继续推进。2014年4月,国家启动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太原市入选。2014年,全省落实对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投入25.4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试点县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补偿1.44亿元,所有试点县对在职职工基本工资的财政负担比例均提高到70%以上。三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269个。基本药物实行了以省为单位的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监管的“五统一”管理机制,并设立省级支付周转金等措施,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推动了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建立了短缺药品网上直报平台,实现了对短缺药品的动态监管。

加强和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是全面实施《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条例》于2013年9月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3年10月11日起实施。《意见》于2013年12月23日由省政府印发。《意见》提出了做大中医药“晋”字品牌、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完善公立中医院服务体系,市级以上中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70%以上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的具体目标任务。《条例》的颁布实施,《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为全省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具体政策措施,对于保障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在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各级各有关方面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社会办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强化对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二是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该项工程于2013年初启动,主要是将通过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举措来施行。到2014年末,全省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乡镇卫生院、7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4%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分别比工程启动实施时提高了14.4、13.5、14.4、6.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