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基层治理

2014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组织开展全省农村“两委”换届和规范全省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一是严密组织开展全省农村“两委”换届。2014年下半年,全省农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迎来三年一届的换届选举。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10月16日召开了全省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动员会。会议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村党组织换届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农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根据安排部署,在这次全省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创造性地推行了“先定事、后定人、揭榜竞选”和“先晒业绩、后绘蓝图、再选班子”的模式,明确了“十种不宜做候选人”情形、“九种贿选表现形式”。其中“十种不宜做候选人”情形是:被判处刑罚或者刑满释放(或缓刑期满)未满3年的;因嫖娼、吸毒、扰乱公共秩序等受到行政拘留未满3年的;涉黑涉恶受处理未满3年的;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2年的;信奉邪教、搞迷信活动、参与赌博造成恶劣影响,并被公安机关查处未满3年的;利用宗教、宗族甚至黑恶势力干预农村正常工作,被有关部门查处未满3年的;换届期间直接或指使亲友(他人)利用各种方式贿赂选民、选举工作人员,被有关部门查证的;换届期间拉帮结派干扰选举,以谣言、非法大(小)字报、暴力威胁等不正当行为干预选民正常表达选举意志,被有关部门查证的;参与非正常上访干扰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的活动,被有关部门查处未满3年的;选举前未按规定签订杜绝贿选承诺书的。经过全省各级各方面的努力,到2014年末,全省农村“两委”换届基本完成,而且呈现换届氛围好、秩序好、风气好和社会反响好的景象,形成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二是统一规范全省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全省农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之际,针对全省各地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不够统一规范的问题,11月13日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联合印发《进一步规范全省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全省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制度化、规范化作出部署。《意见》要求,各地在2014年组织农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同时,同期组织开展全省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本次换届全省统一界定为第五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今后各地执行全省统一的换届届期和换届时间。统一规范的具体办法是:2013年市级统一组织过本地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不参加全省第五届社区换届,延时到下一届统一进行换届;2012年市级统一组织过本地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原则上不参加全省第五届社区换届,也可在广泛征求当地居民代表和街道(乡镇)工(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由市委、市政府决定是否参加全省第五届社区换届;2012年、2013年市级没有统一组织过本地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统一参加全省第五届社区换届。按照部署,全省11市除于2013年已进行社区“两委”换届的太原、阳泉2市外,其余9个市都开展了社区“两委”换届。如同农村“两委”换届一样,这次参加全省统一换届的社区也形成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新局面。

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是开展社区“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试点。“三社联动”,是指通过建立社区居委会、专业社工团队、社会组织三方联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14年,全省在11个市选择了100个社区开展了探索构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试点。试点中,各社区为社会组织提供承接养老服务的场地,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知识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日托养老、货币养老、虚拟养老等服务。阳泉城区、长治城区等地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试点。2007年以来,国家民政部部署在全国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后来又进一步推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试点。山西有太原市尖草坪区、大同市南郊区、山阴县、原平市、文水县、祁县、盂县、长治县、侯马市、河津市10个县(市、区)参加试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包括领导协调机制、社区建设规划、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各项服务、社区各项管理“五个全覆盖”。到2013年,清徐县、运城市盐湖区、河津市、平陆县4县(市、区)被认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其中,清徐县188个农村社区基本实现组织领导、建设规划、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和各项管理“五个全覆盖”,平陆县全县创建以“一村一社区”为模式的农村社区228个,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2014年,全省各地继续推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试点。

出台实施多项重大措施推进社会服务工作。一是出台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暂行办法》。该《办法》于2014年6月30日由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提出了重点围绕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和受灾群众等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措施,包括实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老年人、残疾人社会照顾计划等7大计划。二是出台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于2014年9月10日由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作出部署。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一批数量充足、服务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科学设置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力争到2020年,每个城市社区配备2~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每个农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社区自治组织成员、基层党组织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能够普遍掌握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有效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此外,还有如前所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该《意见》于2014年6月5日由省政府印发,提出到2020年全省养老发展机构超过1500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占70%以上。其中,农村60%以上社区完成日间照料幸福工程,11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全部建成日间照料机构,60%以上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基本覆盖老年人所需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诸多需求。

大力清理整顿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一是清理整顿和规范社会团体组织。2014年,清理整顿全省省级注册登记的946个,各级领导干部退出兼职,保留了694家,整改了85家,注销和撤销了52家。大力推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制度,全年直接登记社会组织341家,新增社区社会组织备案197家。二是规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山西省志愿服务条例》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为志愿服务组织的建立、志愿服务者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法制保障,促进了全省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发展。推广山东省泰安市“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将具备一定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信息汇集成册,向社会公开,让居民根据需求选择志愿服务。山东泰安“菜单式”志愿服务的具体做法分为“备菜”“点菜”“送菜”“评菜”四个流程。其中,“备菜”,即建立“菜单式”志愿服务名录,并向社会公开;“点菜”,即社区或居民根据自身志愿服务需求,对照“菜单”,以“点菜”的方式选取志愿服务;“送菜”,即志愿服务站或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工作人员从“菜单”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该志愿者在社区志愿服务站登记后,按照居民需求,在指定时间段和指定地点,为居民提供所需的志愿服务;“评菜”,即志愿服务结束后,由居民填写《志愿服务评价卡》,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全年全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站点3200多个,注册志愿者30多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9万多人次。

组织开展“一村(社区)一警”联系走访活动。从2014年3月开始,全省政法系统由法、检、公、司干警混合编队组成服务队,以乡镇(街办)为单位,以“知民情、解民忧、护民安”为主题,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小诉求”“小案件”“小隐患”“小纠纷”等问题入手,开展了“一村(社区)一警”联系走访活动。

驻村(社区)的任务是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律的宣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创建的督导员和联系群众的服务员。据统计,全年全省共有3.7万名政法干警深入1650个乡镇(街道)、3万多个村庄(社区)以及1万多个企业,走访群众121万户275万人,收集各类社情民意35.7万条,征求意见建议17万条,排查矛盾隐患4万个,化解矛盾纠纷6.7万起,整治治安乱点1.3万个,排查案件线索6933条,提供法律服务25万余次,健全人民调解、治保会等基层组织639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5.5万个。

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一是继续推进《山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该《办法》自2013年4月15日起实施,对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其中,流动人口拟在居住地居住10日以上30日以下的,须在到达之日起10日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年满16周岁、拟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流动人口,须在到达居住地10日内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依法参与居住地有关社会事务管理、参加社会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多项权益。居住证所具有的权益,对于促进流动人口主动申领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全省各地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山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组织不断完善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措施。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各类特殊人群,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帮扶、矫治、管理以及综合干预等措施,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