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问读懂道德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4年,我曾有幸得遇一同道,我称他为刘兄。刘兄是湖南人,清清瘦瘦,年龄还不到四十,职业编剧,作家,红学家,但潜心钻研中医十多年。言谈中,虽然他较少涉猎老庄道学,只是从医术中总结出精微之道,却与老庄不谋而和,所以令我非常钦佩。

他说:“上古之学,以天地之大道为师,医合道则效如神,艺合道则增慧命,文合道则醒众生。”我深以为然。“术”离不开道,同样的,道也要合以“术”来为人所用。我们经友人介绍相识于大理,一见如故,互相探讨了自己对道的认知,自己“知”道、学道的经历。

我的经历相对简单,只是自小亲近山水自然,在高中时期无意得入“道境”,之后在大学图书馆接触到老庄,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他的经历则更为复杂,他从事于演艺圈,有过长期的抑郁症史,有过酗酒的经历。为了自救,他开始钻研中医,并最终“自胜”而从中拔脱出来,同时领悟得“道”。

听了我的经历和心得之后,他说以我的基础和资质,如果学习中医,会比他当年的进境快上许多。为此,他放下工作抽出一个多月的时间,专程来到大理教授我中医。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学习过程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讲述的认知中药“物性”的方法,从气和味入手,以阴和阳辨析,由此而推广至天下万物。他说,掌握了这种方法,天下万物皆是药,感冒生病了,进一趟厨房,取几味蔬菜瓜果调料就能治病。

确实,我也根本不相信中医是所谓“经验医学”,更不相信神农尝百草是通过自身反应来总结百草药性。如果没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用以认知百草药性的理论,神农尝百草,只能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故事。而正是因为上古之“道”丢失了,道术失传了,所以才流传了这众多看似神话的故事。

他说,人类永远不能修自己。人可以修电脑,因为电脑是人造的,但电脑无法自己修理自己。所以人类不会治病,能治病的,只有人体自身。道家中医,就是顺应人体,使用药物打开人体因为病变而产生阻隔的环节。打通了关节,恢复了人体秩序,则自有道通行,人体自己就会治病。

没有人能治病,也没有药能治病,因为人力和药物都不可能替代人体去运行。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家中医,正是如此。辅助万物回到他们本来就曾拥有的健康状态,而不敢主观妄为。

中医,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瑰宝。它与道相合,则上可以治国,中可以治人,下可以治病。它的治未病,是顺应自然,让人不至于迷途失道之正途;它的治病病,是拨乱反正,让人重归顺于大道之曲径。

然而中医流传下来这几千年,为何日渐衰落,因为它的理论根基被人误解了。失去了立足的根本,又怎能不枯萎,不衰落。而中国另一大道术——武术,术虽不同,但境遇相似。近代武术史上的“百家争鸣”,是在清末民国时期。然而虽只与当下间隔不过百余年,其间流传下来的种种故事,却已近乎神话传说。

我自己也练习形意拳,每天只是站三体式,走五行拳,总练习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记得初练拳还不到两个月,就已经感觉身上的劲比较齐整了,手臂撑直掌贴墙上,不曲肘使用臂力,能以腰胯摧动震壁发声。掌中抵个核桃按在墙上,只要不是文玩核桃的硬度,基本一击而碎,而且手掌不会被刺伤,因为力量作用的距离非常短,而且整个过程控制入微。

以我自身的经历,形意拳确实效用非凡。在很疲累的时候,站一站桩就会感觉头脑顿时清明。练习久了之后,浑身上下通畅柔顺。每天的睡眠质量都很好,初醒时浑身精力弥漫,有一种能以意游遍全身的舒畅感觉。习练至今,几乎百病不生。

但令我感到很遗憾的是,难以系统去练习,去精修。虽说2008年在昆明,有幸得遇长者指点了一下三体式,但也仅止于此。刘兄的境遇也是一样,他之所以在研究中医的过程中走了几年的弯路,也同样是因为没有人指点,而只能依靠自己去领悟,去破解。大道独行,是孤独的,但也几乎是必然的。

《庄子》说“道术将为天下裂”,道是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的,但衍生出术、具体到用,则是各有不同的。《史记》说道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其实并非道家之术取用于百家,而是百家之术取用于道。

墨家取道之“慈”、“俭”,提倡兼爱、非攻、节用而自成一家;法家取道之“天道无亲”、“天网恢恢”、“坦而善谋”,主张依法治国,信赏必罚而自成一家。甚至在道家代表人物中,老子、庄子的术,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庄子》说老子喜欢的是“以无极无限的本源之道为精微,以有极有限的具体之物为粗鄙,以积蓄为不足,恬谈地独自与神明共处”(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庄子·杂篇·天下》)。

而庄子喜欢的是“空虚无形,变化无常,生死一体,与天地并存,与神明同往。茫然何往,忽然何去,包罗万物,而不知其所归”(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庄子·杂篇·天下》)。但以上两者,都共同归属于上古道术的内涵。

术由道所生。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始终沿着术的方向研修而不知回头,终生在术上下功夫而不知复归于道,就好像用声音去追逐回响,用形体和影子竞走一样,舍本逐末而茫茫然深陷迷途。

为道者必习一术,为术者必精于道,术以载道,以道御术。如此,术方能得以不式微,而能延绵长存,生机勃发;如此,道方能得以不空玄,而能学以致用,造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