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理论要点
(一)内容提要
1.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为解救中国人民于水火,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理论框架
二、案例思考
案例1
毛泽东思想:聚神铸魂开先河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元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诞生于欧洲的先进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这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汲取中华文明之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毛泽东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正是因为其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我们要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不能因其晚年犯了错误,就借以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而不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源头。这个理论,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并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思想体系逐步形成并得到全党认同
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13位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建党之时,毛泽东就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思想。在组织上,注重建立一个由志同道合者组成的、纯洁的政治组织,强调必须要寻觅“真同志”;在思想上,强调思想的统一性,明确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吾党的哲学依据”。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力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中国社会性质以及中国革命性质、任务、对象、动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进行了理论思考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些基本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再到转战赣南闽西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时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1930年5月,毛泽东第一次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当时,许多党的干部和红军战士不太理解。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后,大家才逐步认识了这一真理。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攻下福建省的一个大城市漳州时,他就将位于这座城市的福建省立第三中学所收藏的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搜集起来搬走了。根据回忆,这些书籍中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列宁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不久,毛泽东被解除了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在遭受打击的同时也有了闲下来读书的机会。1957年,他曾经回忆当时读书的情形:“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长征途中,即使生病躺在担架上,毛泽东也仍然手不释卷,不停地读“马列”著作。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势和相对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为毛泽东更好地集中精力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中国革命斗争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提供了可能。在这一时期,他先后撰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要著作,深刻揭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基本战略和策略,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第一次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任务,并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作了精辟的论述。
之后,毛泽东相继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国旗帜鲜明地提出和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第一次深刻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日渐成熟。
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共产党》杂志第16期发表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正式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说法,对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进行了概括。1942年2月18日,张如心在《解放日报》上第一次对“毛泽东主义”作了阐释,“毛泽东主义”的概念一经登报就马上传播开来。7月1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发表了由主编邓拓撰写的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文中多次使用“毛泽东主义”一词,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深入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真正灵活地把毛泽东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应用到一时一地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中去”。毛泽东本人并不赞同“毛泽东主义”的说法,他于1943年4月22日写信给中宣部代部长凯丰,声称自己的思想还未成熟,现在还不是鼓吹的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由于毛泽东本人的反对,“毛泽东主义”的说法并没有广为流传。
1943年7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第一次科学地、准确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一时间,“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得到了全党同志的接受和赞同。
随着全党对“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认识渐渐形成共识,对毛泽东以及毛泽东理论的相关宣传不仅有增无减,而且“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党的会议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1945年4月20日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第八次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这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中共七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中共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和成熟。从此,毛泽东思想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资料来源:《中华儿女》杂志官网)
案例讨论
1. 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案例2
毛泽东心目中的“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毛泽东基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虚怀观是”
“遇事虚怀观一是”,即“虚怀观是”。毛泽东认为“遇事”就是对所有时候、所有场合的所有事,都要实事求是。“遇事”就是排除任何选择性的实事求是。“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遇事”这两个字上;中心在“虚怀”,即本来无一物的自然状态的胸怀。
如果胸中只有“本本”,一切从这个“本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那就不是虚怀的状态,而是教条主义的状态。如果胸中只有领导,一切从领导的意图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那也不是虚怀的状态,而是唯上是从的状态。虚怀是谦虚的状态,而不是骄傲自满的状态。毛泽东认为,谦虚等于尊重实际,骄傲自满就会脱离实际。1944年,抗战胜利快要到来,毛泽东多次提出防止骄傲,要求“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骄傲就会看不到实际,就求不到“是”,就会失败,这对任何人都不例外。
“和气察是”
和气,就是民主,就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如果不民主,对人不尊重、不平等,骄气待人,盛气凌人,人家就不能交心、讲真话,你就听不到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就求不到那个“是”。
民主决策既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保证决策正确的重要途径。1942年12月底,毛泽东接见八路军新四军干部,当他听到陕甘宁边区有老百姓给一个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就高兴地说: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百姓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负,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敢向我们一个分区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这有多么好!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
毛泽东反对独断专行,强调提倡民主作风。1944年12月15日,他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讲话:“我们工作作风中的一项极大的毛病,就是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独断专行,而不善于启发人们的批评讨论,不善于运用民主作风。”“各级领导人员,有责任听别人的话。实行两条原则:(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去偏归是”
去偏归是,是毛泽东1941年夏秋为解决边区财政经济困难提出来的。当时朱德、任弼时以及西北局的一些负责人主张采取整理税收和发展生产的办法解决困难。林伯渠、谢觉哉等主张把基点放在节约和拖欠党政军的经费上。毛泽东下大力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同林伯渠、谢觉哉多次书信来往交换意见。8月5日,毛泽东致谢觉哉的信中说:“事情确需多交换意见,多谈多吹,才能周通,否则极易偏于一面……各去所偏,就会归于一是。”
毛泽东认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方法上都是偏于一面,都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他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如果不注意,如果不知道这种片面性的缺点,并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去伪存真”
毛泽东历来反对不诚实和弄虚作假的做法,重视求真求实、理论联系实际。1938年8月2日,他对抗大学员讲话,谈到“老老实实”问题。他说:世界上事情都是老老实实的,所以要讲究老实,有多少讲多少。既反对自大,认为自己盖世无双,又反对自卑,把自己看得太渺小。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讲话中几次讲到讲真话、做实事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问题。1945年4月24日,他在中共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讲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讲真话”。他说:“就是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吹就是吹牛皮。”毛泽东认为,讲真话“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党的作风就可以更切实了。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
“眼睛向下”
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个县做过系统的社会调查。土地革命时期,他先后作过永新、宁冈、寻乌、兴国四个地方的社会调查,并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
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的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
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第二是开调查会。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他强调,搞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资料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案例讨论
1. 毛泽东是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的?
2. “实事求是”为什么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案例3
“枫桥经验”
枫桥,这座地处浙江省诸暨市的古城,两万多户家庭,七万多人口,工业企业九千多家,连续十多年未发生重特大案事件,近三年零命案零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6.7%,这座小镇获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
他们是如何破解难题“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怎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怎样达到“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
他们依靠的就是“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
一、毛泽东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
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10月底,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听取公安部有关负责同志汇报时说:“这叫作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指示有关部门要好好总结。同年11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公安部递呈的书面发言稿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同日,毛泽东同志在与有关负责同志口头谈话时指出,“枫桥经验”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群众为什么懂得要这样做;二是证明依靠群众办事是个好办法。从诸暨的经验看,群众起来之后,做得并不比你们差,并不比你们弱,你们不要忘记动员群众,群众工作做好了,还可以减少反革命案件,减少刑事案件。
二、习近平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
2003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政治意识,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习近平同志指出,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为了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
“枫桥经验”之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来,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 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
“枫桥经验”之二:帮扶刑满释放人员。
枫桥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好率达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
“枫桥经验”之三: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枫桥镇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统一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每年还评比“十佳外来优秀青年”,授予中高级人才以“荣誉镇民”称号。
四、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
2018年1月22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会议指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会议提出,55年来,“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使其功能效果不断拓展,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会议要求,政法机关要对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推动其由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向促进城镇、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延伸。
会议提出,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二是坚持以善治为目标,推动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三是坚持以预防为基点,构建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四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新防线。
为此,会议强调,要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要强化法治的保障作用,引导社会成员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会议同时强调,要总结推广“网上枫桥经验”,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面能量在网上聚合,努力使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单纯部门监管向社会协同转变。
(资料来源:搜狐网)
案例解析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这三者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它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本文介绍了“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以及“枫桥经验”的形成和在新时代的发展推广,对于学生理解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案例讨论
1. “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枫桥经验”为什么能历久弥新?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发展?
案例4
宁波解放的过程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1月28日,浙东临委正式宣布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成立。从此,浙东地区有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关,形成了浙东地区的主力部队,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渡江南下,有力地推动了浙东地区国民党统治加速崩溃的进程。
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浙东,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华东局的指示,浙东临委在4月上旬至中旬召开扩大会议,并于4月21日作出《关于接管城市的准备工作的决定》。会后,四明工委重点抓好迎接南下大军和保护城市等各项工作。如建立城市工作机构,开展城市工作;整理军队内部,培训干部;筹集粮食、柴草,成立支前办事处;号召群众慰问南下解放军和踊跃参军,各县、区地方武装迅速扩大,为解放后建立县大队、区中队奠定基础。
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二军乘胜挥师南下,挺进浙东。5月16日,二十二军沿杭甬公路东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与二十二军协同,向新昌、嵊县、奉化地区进击。
5月21日拂晓,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六十六师渡过曹娥江。22日凌晨分两路向余姚进击。六十五师向上虞方向攻击前进,在抵丰惠镇时国民党守敌已弃城东逃,遂向余姚城挺进。六十六师沿杭甬铁路旧基向余姚前进。当时在绍兴的四明工委领导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员通知中共余上县工委,准备粮食、副食品和军用地图,迎候南下解放大军。22日上午10时许,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与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先头部队一九三团在姚南筀竹岭附近会师。23日晨,六十六师一九六团抵达余姚,与22日晚上先期抵达的六十五师一九三团在余姚城关会师,余姚解放。余姚成为宁波地区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县城。
5月24日,二十二军分三路从余姚向宁波进击。六十五师沿铁路旧基向慈溪急进;六十六师从三七市、二六市、汶溪市向宁波东北插进,切断甬江航线;六十四师沿铁路旧基以南向东南直插,包围宁波城区。六十五师于24日上午9时解放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下午3时,其先头部队一九五团抵达甬江北岸。为使城区免遭破坏,作战计划改变为“渡过甬江,迂回敌人侧背,配合下面歼敌”。一九五团从下白沙渡江。对岸登陆点是一个码头,附近的楼房有一个军官队据守。为夺取灵桥,一九五团把任务交给了“许昌连”。该连三排八班战士克服重重障碍,机智地歼灭了国民党军官队,使后续部队顺利渡过甬江,抢占灵桥。六十四师先头部队一九零团,于24日22时攻入宁波城区。
5月25日拂晓,六十五师一九五团与六十四师一九零团在市区会师,宁波(鄞县)解放。解放大军势如破竹,一路穿越枪林弹雨,先南下后东进,可谓历尽艰辛。进城后,因长途奔袭而疲惫的官兵严格执行政策纪律,夜间就在城区路边休息,真正做到秋毫无犯。清晨,市民为解放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严谨的军风所感动,纷纷送茶送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一片军民欢乐鱼水情的动人场面。宁波解放后,除六十五师一九四团担任市区警戒任务外,二十二军主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敌。
由于原驻宁波的国民党军主力溃逃至镇海、穿山等地,为消灭国民党军队于浙东大陆,解放大军日夜兼程,全力追歼。六十六师沿甬江向镇海攻击。当日该师一九八团进至镇海城西。经过激战,于26日解放镇海。之后,六十六师师部率一九六团过甬江集结,配合六十四师向穿山进击。解放军包围穿山、郭巨,先后俘获一个警戒营及百余人,敌自郭巨逃至三山湾一带。5月29日晨,进至三山湾时,敌已下海溃逃。至此,穿山半岛战斗结束。
在此之前,新昌、嵊县、奉化地区之敌在六十一师进击的巨大压力下,向象山半岛收缩。由于蒋介石长期推行反动政策,杀害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对他怀有刻骨的仇恨。中共领导人预见到解放军进入奉化溪口后,极可能发生破坏蒋家宅院的行为。早在5月6日,毛泽东在给第七兵团谭震林等领导人的电报中就明确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担负解放奉化的六十一师,在征战途中就进行了反复的说服教育。5月25日上午进驻溪口镇后,严格遵守纪律,以实际行动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当天,六十一师一八二团进驻江口镇,一八一团从溪口南面直插奉化县城。国民党军队一部退往象山,奉化解放。
宁波解放之初,面对舟山群岛和象山半岛的国民党顽固军队,二十二军抓紧巩固后方。各师以主力部队控制沿海各要点,积极构筑工事,并集中力量剿灭境内的残余匪特,还加紧进行各项军事和政治训练,随时准备发起宁(海)象(山)战役。6月30日,第七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及浙东战场的形势,向二十二军下达了“发动宁象战役,向象山半岛进军,解放浙江最后一块陆地,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在浙境的残敌和解放舟山群岛创造条件”的命令。同时,命令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归二十二军指挥,由西向东配合二十二军对宁象地区发动进攻”。
象山半岛位于宁波之南,中间以象山港相隔,山地居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解放军各参战部队按照预定计划,7月3日均由驻地出发。当晚,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自天台东进,5日,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宁海。在肃清宁海城关残敌后,连夜追击逃敌。二十二军沿象山港昼夜急进,突破敌方第一道防线,象山县城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逃离。7月8日拂晓,解放大军未发一弹进入县城,象山解放。而后,解放大军继续乘胜追击。当日,突破敌方第二道防线。9日上午,国民党驻石浦玉泉盐场的“两浙盐务税警总队”千余官兵起义,解放军进驻石浦、昌国卫。至此,象山半岛全部被解放军占领,宁象战役结束。10月25日、2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高塘、南田二岛(当时属三门县)。
为了阻止解放大军解放象山半岛和舟山群岛,国民党军队不仅采取登陆骚扰的形式,还派飞机对宁波进行轰炸,其猛烈程度前所未有。7月24日,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在宁波主持召开作战会议,传达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关于解放舟山群岛的命令,并确定首先依次攻占外围岛屿,尔后攻占舟山本岛的逐岛作战方案。8月18日傍晚,人民解放军渡海第一仗——大榭岛之战打响。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六十六师一九六团、军炮团等部对大榭岛守敌发起进攻。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岛上守敌。19日黄昏,反击驻舟山来敌,20日拂晓结束战斗。8月25日,二十二军一部攻克梅山岛。至此,镇海县全境解放。之后,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定海战役,至1950年5月17日、19日,先后占领定海县城和舟山群岛,宁波地区全部解放。
宁波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不畏艰难、敢于牺牲、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先烈同仇敌忾、宁死不屈、前赴后继的结果。它标志着宁波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翻身做主人,踏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谱写宁波历史的崭新篇章。
(资料来源:宁波市委党史办)
案例讨论
1.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成果是什么?
2. 有人说现在是新时代,毛泽东思想是“老的一套”,已经过时了,结合宁波的解放谈谈你的观点。
三、实践课堂
实践活动1
主题讨论会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实践目的
通过该主题讨论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更深的把握和理解,进一步领会:虽然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我们当今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丝毫不会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毛泽东思想中所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和长久的指导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实践方案
1. 活动时间:1~2学时。
2. 活动地点:教室。
3. 活动方式: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上台交流。
实践活动
1.教师在课堂上提前布置该讨论主题,介绍讨论规则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做讨论准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写出1 500字左右的讨论提纲,并选出一位代表上台交流发言。
3.班级内部选出3名学生评委,与教师组成评委组,给各小组打分。
实践评价
根据上台发言的代表在讲台上的表现,评定学生的实践分数。
计分表
活动材料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毛泽东)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 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略防御阶段必须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不断消耗敌人,借以逐渐改变战争力量的总体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推向战略进攻。
2.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4. 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 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而言,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执行阻击和钳制敌人的任务,在战略进攻阶段主要执行攻歼据守之敌,夺取城市的任务。游击战则应提高到战略地位,它不仅是配合正规战争必不可缺的辅助作战形式,而且在长时期内,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应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主有次,灵活运用,并适时实行以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
6. 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7.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 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 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 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实践活动2
毛泽东生平影视作品欣赏
实践目的
通过观看有关毛泽东生平的影视作品,如纪录片《走近毛泽东》、电视剧《毛泽东》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实践活动
1.利用实践教学时间,以大班为单位,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有关毛泽东生平的影视作品。
2.观影后,立即以小班为单位,集中对影视作品开展讨论,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理解和认识。
3.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观后感。
4.任课教师评选岀优秀观后感。
实践评价
根据学生在观影中的表现可打5~10分;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可打30~40分;根据学生观后感的内容及深度可打30~40分;根据教师印象可打5~10分。
活动材料
回望陕北:毛泽东和当地老百姓的感人故事
从1947年3月18日离开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在陕北度过的最后一年,也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年。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能够多次化险为夷,除了军事斗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时时刻刻把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放在最突出的地位,从而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鼎力支持,并留下了一桩桩毛泽东关心当地老百姓的感人故事。
一、撤退途中救治生病群众
1947年3月18日晚,胡宗南所率的国民党军已经兵临延安城下,毛泽东、周恩来与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谈话后,乘吉普车从容撤离延安。沿途有许多群众也一起撤离,他们有的背着行李,有的赶着牛羊,有的妇女怀抱着小孩,还有的老人拄着棍子蹒跚前行。
由于路上撤退的群众比较多,毛泽东乘坐的汽车开得并不快,随着人流慢慢向前行驶。突然,毛泽东看到路边有群众围成了一团,人群中传来妇女的哭泣声。见到这情景,毛泽东立即让司机周西林停车,让他随周恩来一同下车,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随后,毛泽东也下了车,走进人群关切地问:“怎么啦,哭什么呀?”那位妇女回答说:“孩子病了,病得很重,发高烧,还总是抽风。这可怎么办啊?”毛泽东忙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快把跟随我们的医生叫来,给这孩子看看。”
医生赶了上来给孩子诊断,一测体温,竟然高达40度,确诊患的是重感冒,便立即让孩子服了退烧药,然后对孩子的母亲讲:“你的娃得了重感冒,服了退烧药,过一会儿退了烧就不抽风了。”此时,围过来的群众认出了毛泽东,连声喊:“这是毛主席,咱们的毛主席在这里啊。”毛泽东问:“乡亲们,你们这是去哪里呀?”群众七嘴八舌地回答:“准备到瓦窑堡南面的山区疏散隐蔽。”毛泽东对群众说:“现在天气还冷,要注意防寒,特别是老人、孩子更要注意点。蒋介石不让我们过和平的日子,要占领我们的延安,现在延安已经是一座空城,他占领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的。乡亲们啊,用不了多久,我们会收复延安的。”听了毛泽东的话,撤退群众对取得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二、组织中央机关帮助群众从事生产
1947年4月1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靖边县的王家湾(今属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3人都住在薛如宪老汉腾出的3间窑洞里。毛泽东经常和薛老汉拉家常,了解到他把3个儿子都送去支前了,十分赞赏这位陕北老汉对革命的忠诚和热情。在陕北,冬春季节吃菜很困难。中央机关来到这里后,先是买老乡的酸菜吃,后来酸菜也供应不上了。一次,毛泽东在村外散步时,发现附近的山里有很多黄花菜、苦菜等,便动员部队去挖来就饭吃。
为了克服粮食困难,毛泽东指示,把他的马用饲料减少一半,说以后出去尽量少骑马,多步行。毛泽东还经常到老乡们中间调查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发展生产。这年入春以来,陕北地区赶上天旱,村子里大部分青壮年又支前去了,春耕生产成了大问题。毛泽东亲自召开机关干部、部队领导参加的会议,动员全体人员下地帮助老乡抗旱春播,此后所有机关和部队人员都参加了老乡们的抢种。
第二天晚上,部队负责同志又召开村民大会,了解到当地烧柴有困难,就动员部队指战员自己动手砍柴烧,并帮助支前担架队家属砍柴、担水、种地。毛泽东对身边的同志说:“不要觉得现在我们的部队少,我们就不安全。我们有人民群众,现在农活忙,你们要多派几个人去生产,不要都跟着我。”毛泽东看这些警卫战士为难,又说:“我们要相信群众,敌人头上虽然没有写着反革命几个字,可是群众心里是有底的,一有坏人,老百姓马上就会发现,用不着我们动手,老乡们就会把他们抓起来。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处处想着群众,群众就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们是革命的真正的铜墙铁壁。”
从此,警卫员们保卫毛泽东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抽出更多的人去帮助老乡从事生产,把支援群众发展生产和对毛泽东的警卫工作结合起来做。有一次,部队在紧急转移时,毛泽东仍惦记着群众,他一再叮嘱身边的警卫人员说:“我们一定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退,不能让群众受损失,要把我们的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让他们带领群众跟着我们一道转移。”有人担心这样会暴露中央机关的行动,提议让老乡向其他方向转移,毛泽东严肃地批评了这种观点,强调一定要让老乡们跟中央机关一同撤退。他解释说:“这样既可以减少老乡们的损失,又可以保证中央机关的安全。”毛泽东热爱人民,心里处处装着人民,人民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爱戴。国民党军刘戡部追到王家湾后,就驻在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村里的群众守口如瓶,刘勘一点都不知道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行踪。等到刘戡一走,乡亲们就把他们丢在炕洞里的文件捡回来,交给了中共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由于群众对党中央的掩护和对敌人的严密监视,使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敌人的行动了如指掌。
三、减轻群众负担,婉拒老乡送来的慰问品
1947年8月18日至20日,沙家店战役胜利结束,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六师6 000余人。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前往西北野战军指挥部驻地葭县前东原村和彭德怀等人开会,对沙家店战役进行总结,研究部署下一战役。会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朱官寨,并在这里住了一个月。由于这里粮食奇缺,生活艰苦,中央机关和警卫部队只能吃野菜和黑豆充饥。当地群众看到首长们的生活如此艰苦,便商量着将几家仅有的一点小米凑在一起装了半袋子送到部队,要给首长做几顿小米饭改善一下伙食,但几次都被谢绝了。
葭县县委的领导觉得中央首长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便召开县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杀两只羊送给部队。当县委派代表将这两只羊送去时,毛泽东对送羊的同志说:“不要这样做,由于战争,老百姓生活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这叫同甘共苦,这不是很好嘛!”因为羊已经送来了,毛泽东觉得退回去也不好,就写了张条子,让警卫员把这两只羊送给了伤病员,并嘱咐警卫人员:一定要给老乡付钱。毛泽东还对县委送羊的同志说:“敌人已经溃退了,你们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群众的生产。”
过了几天,乌龙铺的农民又派了几个代表,抬着两坛米酒送到朱官寨。警卫员们再三解释不能收,并说:“首长多次讲不能收老乡送来的东西,因为经过一场战争,群众吃糠咽菜,还要支援前线,我们说啥也不能收!”送米酒的代表见说服不了警卫员,便商量要亲自去见首长。他们抬上酒坛子,来到毛泽东住的院子。毛泽东闻声走出门外,笑着说:“谢谢乡亲们,你们辛苦了!”接着说:“你们那里刚遭受国民党部队的破坏,乡亲们生活很苦,我和同志们收下大家的心意,这米酒不能收,还是带回去吧!”代表们听到毛泽东也说“米酒不能收”,心里都急了,想到再抬回去,不好给乡亲们交代,便商量着再说几条理由希望能把米酒放下。毛泽东把手一挥说:“老乡们,沙家店战役是陕北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很快就要打到蒋管区了。大家要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全国的胜利!”老乡们听得心里热乎乎的,他们最终被毛泽东说服了,表示:一定把首长的指示带回去,告诉乡亲们,用全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迎接全国胜利!于是,老乡们抬上米酒坛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毛泽东把他们送到了山路上,才走进窑洞继续办公。
四、不要为了我一个人休息而限制群众了
9月21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朱官寨,23日迁移到葭县西南七八千米的神泉堡。此时,国民党军已经停止了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毛泽东得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在黄河西岸搞农村社会调查。他热情地与陕北的老乡唠家常,经常到田里帮助乡亲们干活,刨山药蛋、打场推碾子,有时也去场角和娃娃们一起掰玉米。他用十多天时间转了好几个村子,看到老百姓迎来了解放区土改后的第一个秋收,个个脸上喜气洋洋,也分享到了农民分了土地赢得收获的喜悦心情。
毛泽东住的窑洞外面有一个碾盘,早晨,几位中年妇女带着扫帚,端着簸箕,扛着布袋来这里推碾子。在毛泽东门外的哨兵发现她们来了,便走过去阻拦,告诉她们,首长工作了一夜,刚休息,并用恳求的口吻说,等一会儿再推行吗?毛泽东听到说话声便从屋里走了出来,见老乡们坐在碾盘上,便问:“大嫂,你们是来推碾子的吧,前几天推碾子都带了毛驴,今天怎么没有带啊,有头毛驴拉碾,不是省点力气吗?”
其中一位中年妇女说:“毛驴太吵,我们拉回去了。”毛泽东一听就明白了,抱歉地说:“大嫂,对不起你们了,以后你们啥时来推碾都行。来,咱们一起推吧。”说完,毛泽东便和这几位中年妇女一起推起碾子来。他一边推,一边问:“咱们地里上啥肥啊?”其中的一位妇女说:“上的是牛粪、猪粪,还有草肥。”毛泽东建议说:“墙上的黑土,土炕里的多年陈土,都是很好的肥料,效果比草肥还好,要很好地利用起来呀。”
后来,在散步时,毛泽东对卫士长阎长林说:“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为群众兴利除弊,我们在这里处处麻烦老百姓,再限制人家干活,就不应该了,这是一种脱离群众的做法,今后再不要为了我一个人休息而限制群众了。”
实践活动3
“歌声中的党史”鉴赏
实践目的
“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红歌”的传唱能把人带到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带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让人在追忆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同时,生发出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传唱和欣赏“红歌”,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愉悦身心,而且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感化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活动
1. 活动时间:1~2学时。
2. 活动地点:教室。
3. 活动方式:“红歌”传唱和赏析。
4. 活动流程:
(1)将全班学生分组,5人为一组。
(2)每个小组选定一首“红歌”。
(3)按照所选“红歌”的年代顺序,对小组传唱顺序进行排列。
(4)按照传唱顺序,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传唱方式传唱“红歌”(独唱或小组合唱),然后由全班学生自由发言,对该“红歌”进行赏析评论。
实践评价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每组“红歌”的传唱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出该实践项目的分数。
参考资料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词/曲:曹火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创作背景:
1943年,19岁的曹火星已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在10月深秋的夜晚,曹火星回想到之前在剧社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感到生活在革命队伍中的温暖。再联想到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的情形,脑海中突然跳出前几天读过的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想到这些,曹火星便在纸上写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歌的题目诞生了,曹火星一边哼唱一边写写画画,经过反复修改,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了。
2.歌曲命名: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到女儿李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就提出来这个话不科学、不准确。因为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先有中国,后来才有共产党。所以,应该在“中国”前面加一个“新”字,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后来,这首歌的名称也就正式定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歌曲赏析:
词曲先平缓阐述,随后,思想感情逐渐上升到高潮,再用连珠炮式的短句,句句感情饱满,情绪激越,最后一句每个音符都是高音,有一种把心里话一吐为快的感受。好似扳着指头列举事实,给人以理直气壮、毋庸置疑之感,把歌曲推向一个热烈的高潮。歌词简单节奏紧凑简练,便于演唱和记忆。歌曲的首尾遥相呼应,组合为连贯发展、结构严密的统一体。这首歌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朴实的歌词、滚烫的旋律,表达出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始终如旗帜、似号角,坚定着人民跟党走的信念,鼓舞和激励着几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
东方红(陕北民歌)
词:李有源
曲:李涣之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
1.创作背景:
1943年冬,陕西佳县的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该曲创作以叙事、抒情为主,表达在毛泽东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并于1944年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
2.歌曲赏析:
《东方红》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该曲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走进新时代,这首诞生于黄土高原民间音乐沃土,表达人民朴素心声的歌,又通过民歌新唱等形式被演绎为多种版本。《东方红》唱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是一首穿越时空的经典作品。
党啊,亲爱的妈妈
词:龚爱书、余致迪
曲:马殿银、周右
原唱:殷秀梅
妈妈哟妈妈
亲爱的妈妈
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
扶我学走路
教我学说话
唱着夜曲伴我入眠
心中时常把我牵挂
妈妈哟妈妈
亲爱的妈妈
你的品德多么朴实无华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
你激励我走上革命生涯
亲爱的妈妈
党啊党啊
亲爱的党啊
你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
教育我爱祖国
鼓励我学文化
幸福的明天向我招手
四化美景你描画
党啊党啊
亲爱的党啊
你的形象多么崇高伟大
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
你就是我最亲爱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妈妈啊
1.创作背景:
《党啊,亲爱的妈妈》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名为《妈妈,你的恩情该怎样报答》。歌词原是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名热爱文学的矿工龚爱书所作,歌词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纯真感情,这首词发表在邯郸市群众艺术馆编印的《花丛》歌词专辑里(1981年3月刊)。同为邯郸人的马殿银、周右非常喜欢这首词,就给它谱了曲,曲子就是《党啊,亲爱的妈妈》的基本旋律。后来,马殿银、周右调到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工作。1981年,湖南电视台筹备“七一”晚会,准备推出一些歌曲,马殿银、周右就把《妈妈,你的恩情该怎样报答》一曲推了上去。试唱会上,时任湖南省广电厅副厅长李轻林一听到这首歌当即就表示,歌的旋律很好听,但是歌词不行,要重新写。于是,佘致迪就接下了这个任务,从写妈妈入手,又将党比作妈妈,并将歌曲改名为《党啊,亲爱的妈妈》。
2.歌曲赏析:
该曲旋律优美,词作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歌词从妈妈入手,又将党比作妈妈,歌颂了如母亲一样哺育中华儿女的中国共产党,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实践活动4
毛泽东著作读书会
实践目的
通过选读毛泽东的重要文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毛泽东的伟大,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实践活动
1. 教师提前布置阅读篇目:包括但不限于《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2.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推荐篇目,并了解毛泽东撰写该文章的时代背景。
3. 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体会,要求原创,1 000字以上。
4. 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选取部分学生上台交流读书笔记,或朗诵毛泽东的文章(节选)。
实践评价
1. 教师对每位学生提交的读书笔记或读书体会进行评阅并给出分数。
2. 教师对参与读书会交流分享的学生进行赋分,并对读书交流活动进行点评。
活动材料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创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会上演讲中提出的。张思德同志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四、延伸阅读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 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五、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
A.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B.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C.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D.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2.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
A. 一大
B. 二大
C. 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3.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 )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A. 中国革命和建设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4.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的人是( )。
A. 毛泽东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张闻天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D.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7.党的( )讨论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评价。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四中全会
C. 十一届五中全会
D. 十一届六中全会
8.党的七大召开于( )年。
A. 1938
B. 1940
C. 1942
D. 1945
9.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 )。
A. 解放思想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实事求是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科学发展观
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 )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论联合政府》
1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 ),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独立自主
D. 马克思主义理论
13.(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1934
B. 1935
C. 1936
D. 1937
14.(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和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辛亥革命
D. 十月革命
15.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六届六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 解放思想
E. 与时俱进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 )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 《井冈山的斗争》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E.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3.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主要思想内容有(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D. 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问题
E.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4.毛泽东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E. 《反对本本主义》
5.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召开的党的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从而达到成熟,形成了科学体系。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写就的代表作有( )。
A. 《实践论》和《矛盾论》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 《新民主主义论》
E. 《论联合政府》
6.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有( )。
A.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 《论联合政府》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 )。
A.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B.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
D.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E. 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8.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思想是( )。
A. 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形态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E.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9.毛泽东分析党内“左”和 “右”的错误思想根源的著作是( )。
A. 《实践论》
B. 《矛盾论》
C. 《论十大关系》
D. 《井冈山的斗争》
E. 《论联合政府》
10.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 )。
A. 革命
B. 改革
C. 开放
D. 建设
E. 改造
11.毛泽东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方针是( )。
A. 双百方针
B. 又红又专
C. 古为今用
D. 洋为中用
E. 推陈出新
12.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 )两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A. 《新民主主义论》
B. 《矛盾论》
C. 《实践论》
D. 《论联合政府》
E.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3.关于群众路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B. 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C.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D. 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E.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1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 )。
A. 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B.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思想武器
D.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E.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判断题
1.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
3. 1942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
4.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
5. “实事求是”这句话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只是对求实治学态度和方法的赞扬。 ( )
6.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 )
7.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一个人创立的思想。 ( )
8.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 ( )
9.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 )
10.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 )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 )
12.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
13.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
14. 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 )
15.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 ( )
四、材料分析
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2.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五、论述题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