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Excel实现施工企业BIM软件系统
摘要:对于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国内施工企业加入到这项改革的行列,但其支持行业鱼龙混杂,特撰写此文,从Excel的应用角度为国内施工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软件支持,信息碎片化,信息秩序化
BIM,顾名思义,就是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就是把与项目进行相关的所有信息碎片化,系统化,使之可视化,达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与组织安排。
现阶段的软件支持比较好的是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与AutoCAD搭配的BIM套件Civil 3D,而国内的BIM软件大都与现场项目管理脱离,教条化,主要原因是小作坊为了赚国有施工企业的钱,找一些毕业生拼凑出来的。
而本文描述的不光是Excel实现BIM软件系统,更多的是简明扼要的阐述碎片信息利用问题。
国内经常在BIM之后冠以技术,而BIM仅是一个管理杂乱无章的信息的工具,使之秩序化系统化,更方便管理者的应用。
施工企业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的,而BIM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施工过程,而是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运营,项目废弃。而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目前已经不仅仅是做施工了,更多的是项目施工总承包,甚至是直接开发项目,对于国家的二次改革构想,将要求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完成大量基础设施的开发,所以对这些项目进行BIM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以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分别叙述BIM的内容,以科学角度来看,BIM和ERP是一卵双生的孪生兄弟,都是碎片信息的系统化、秩序化,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
项目策划是一个项目的起始阶段,也就是项目的开发筹备阶段。要想开始一个项目,首先开始的是可行性研究,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个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而项目的所有者要准备技术资料和商务资料用以说服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过审批。而为了准备这些资料,BIM系统会通过筛选同类数据帮助项目所有者准备这些资料。项目的存在价值依赖于周边居民数量,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习惯,交通便利程度,距离项目5公里内的居民情况,距离项目10公里内的居民情况,项目概预算,这些就构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商务资料,为了使报告体现更多的说服力,还要列举公司内外的同类项目周边经济情况,再就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个人喜好也将成为报告能否通过的一个因素,面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而报告篇幅有限,就交给BIM系统来进行筛选,Excel是强大的数据表格软件,对于筛选数据那是易如反掌,甚至还具备强大的用户自定义功能,因此Excel实现BIM是可能的。而作为建筑物的开发,首先要估算人流量和与人流量相匹配的建筑物的自重,能否在该地以最小成本基础实现,如若不行,又以何种基础形式实现,策划项目所在地的地基土类型,状态,阡探捶击数,潜水层水位高度,承压水水位高度,这些构成了报告的基本技术资料,同样报告也需要同类项目的技术资料作为论据,面对这些冗余的数据,挑选出最合适论据,又要依靠BIM实现。不过在有这些商务资料和技术资料时,项目所有者当然知道要完成什么项目,也就是建筑策划,说到建筑策划肯定要有的就是建筑3D模型,在Excel里可以导入CAD的2D,3D模型,那么在Excel里也可以建立3D模型,不过要依靠VBA中导入3D模型API。而在建模的同时,也要建立概预算数据模型,每完成3D模型的一部分,概预算表格就会增加一部分的概预算数据。这就是项目策划的BIM分系统所具备的功能,这些数据都可以直接导入下一阶段分系统中,这也是为了方便全过程内审和外审工作的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也为了不断的更新调整项目财务计划,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这也是发展BIM的初衷,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项目设计是把项目策划变成具体的实施方案,是项目由梦想向现实又近了一步,在这一阶段项目所有者将根据建筑策划3D模型找到合适的建筑设计承包商,谁的设计方案最适合建筑3D模型,就是该项目的建筑设计承包商,本文将设计施工模式限制在BOT模式下,不过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设计公司实力较差,所以组成设计-施工联合体在BOT下框架下完成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地质勘察报告,而地质勘察报告也是项目策划阶段的基础资料,这些内容前面提到,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分系统中。建筑设计部门首先根据建筑策划3D模型绘制更符合实际的建筑设计3D模型和各层建筑平面图,这时候项目开发商随时都会跟进设计部门的制图进度,并不断提出新的想法,交由设计部门去实现;在总建筑师的指导下,结构设计师们会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建筑平面图,绘制出结构平面图,我们知道,建筑成本主要集中于主体结构中,而同类建筑的结构形式可以交由BIM系统从公司内外收集和筛选,保证做出合理合情合乎经济的结构平面图,因此,当完成全部的结构平面图后,新的预算数据模型基本完成,这也是开发商关注的重点,会不断要求设计部门压缩图纸预算成本;在总建筑师和结构总监的指导下,相继完成的是给排水,强弱电,暖通,动力图纸及3D模型,当然这一部分也会进入预算数据模型,同样,同类建筑的机电配置也可以对本项目做出影响。那么这些图纸就成了项目的初步设计图纸,在经过审图机构会审后,并修改完成,就变成了建筑施工图了,而预算数据模型也就变成了建筑施工图预算数据模型了,已经非常接近最终的成本核算了。这时,建筑设计3D模型就已经完成了,同时附加上了建筑各部分预算核算结果,因为这个3D模型是可随意拆分演示的。那么这些数据也会直接编入下一阶段的分系统中。虽然这是在BOT下的设计模式思路,即使是单独的设计公司中标该项目的设计任务,也可照此完成该阶段的工作,毕竟开发商是可以派驻员工协助设计公司完成设计任务。既然本文提到了信息的搜集,必须要提的就是BIM系统所依赖的不是一个项目的资源,而是一个公司,甚至一个行业的全部资源,以往的资源可以使以后的项目完成的更好,这也是BIM当初建立的初衷,毕竟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重要的是如何简单的去使用。
项目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成败的重要阶段,也是项目成本的重要承载阶段,开发商或承建商对成本和质量的控制情况都可在此阶段得到体现。开发商的目的就是要很快的完成施工,并且是低成本高质量的,有时候开发商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出现在项目中,这些想法是要通过设计部门来实现的,当然尽可能的要少花钱,不花钱,这时候建筑3D模型和预算数据模型就会出现一些调整。而承建商的目的更为简单,就是从施工中获取最大利润,尽可能少的让设计修改影响施工进度,影响自己的利润,如果实在是增加了自己的施工成本,就向开发商申请索赔或者成本预算洽谈;反之,开发商所要进行的就是反索赔和驳回成本预算洽谈,至少是少兑付一些。一切都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所以双方都要收集信息,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陈述,这就是所谓的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在这里,BIM分系统体现出了多用户平行权限的特质,在BOT框架下还好,拥有共同利益,但各有各的小算盘;如果没有BOT合同的约束,那还是使用不同的BIM系统较好,只是为了合作的便利,只保留公共信息共享。在开发商这一系统中,仅需要三个信息收集和利用方向:策划,工程和商务。而在承建商这一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信息来源更杂,这就更加需要整理,毕竟是多头对多头,有现场进度控制,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物资调度,现场协调调度,施工技术组织安排,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质量跟踪检查,现场方位确认安排,成本预算,成本核算,商务,财务结算,作为项目实施来说,是分为结构,建筑,强电,弱电,给排水,暖通,动力,人防多专业多交叉的系统工程,一个人不可能应对这么庞大的信息量,因此为了低成本运营,繁琐的工作就交给BIM来做,而人所需要的只是看一下BIM的分析结果,这也是我要说的,BIM不是技术,只是工具。当一个施工项目快要竣工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成本核算变为财务结算,这是把固定资产变为流动资金的过程,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完成竣工资料的移交开发商和行政主管部门,编写竣工资料和整理竣工资料,这类繁琐又必需的工作由BIM协助完成是很简单的,任何一个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都是从编写技术资料开始的,作为新人,面对这些表格,难免手忙脚乱,如果师傅没有尽到职责,那BIM会帮助编写人搜集到以往类似的技术资料,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逐步积累的基础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
项目运营意味着开发商要开始盈利了,最起码的是收回开发成本。在这一阶段对建筑3D模型不怎么使用,3D模型主要是为了直观,便于人的思考,国外的建筑事务所还要制作实体模型呢,而国内对BIM的论文发表主要集中于建立3D模型,这是舍本逐末,3D模型只是BIM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内容在于信息碎片化的处理和碎片信息的秩序化处理,但都仅表明BIM是一个信息工具,而非技术。项目运营包含两项内容:商业管理和物业管理:商业管理的第一阶段就是商业策划,是项目要以怎样的商业方式运作以保证利润或仅仅是摊平运营成本,这在项目施工阶段就已经展开了。在BOT跨架下运营,商业经营的头几年是由承建商和开发商共同完成的,考虑到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早晚要涉足商业管理,使国有资本的商业管理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优越性,商业信息更加零碎,更加复杂,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消费者的喜好,会员的意见反馈,出租户的抱怨,引进合作品牌的商业反馈,自有商业的每日运营情况,货源供给安排,合作品牌的配送交叉影响,税务,安全,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的稽查等,这些尤其需要BIM帮助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理出头绪。物业管理如同施工承包,也是一项复杂的多专业的系统工程,中国不能总是依靠戴德梁行和太平洋戴维斯这样的国外物业公司,需要建立国有物业公司,有商业物业管理和居住物业管理,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结构维修是由承建商在20年保修期内负责免费维修的,物业管理涉及的有强电弱电,给排水,暖通,家政服务,安保服务,医疗服务,通信保障,公共环境维护这些专业,具体的日常工作有:电梯月度例行保养、商户住户日常用电保障,家用电器公共电器维修,日常用水通道保障及维修,中水处理,二次水水供给,中央空调维护或集中供暖保障,自有发电机的正常运转,商户住户保洁,厨师服务,管家服务,宴会服务,通讯线路用电保障,室外卫生清洁,室外公用设备维修,商户客户反馈,这些碎片信息交织在一起,BIM就能发挥信息整理的作用,帮助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作出正确的决定。
项目废弃原因一般是多方面的,一般是行政主管部门或行政决策部门下达的废弃指令,开发商一般不会废弃一个项目,除非由于运营成本高于商业收益,而又没有社会效益。无论是私有项目还是国有项目,只要废弃就会存在经济补偿问题,所以要从项目策划阶段开始算起,这一切都是有据可查的,而且是全寿命接受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项目策划阶段财务结算条目有:建筑策划费,地质勘探费,行政事务费用,运营费用(包含运营直接费和间接费);项目设计阶段财务结算条目较简单,设计费,预付设计公司项目运营盈利分红;项目施工阶段财务结算条目较多,工程竣工核算财务结算,洽商结算,被索赔结算(剔除反索赔赎回金额),设备物资款和部分物资款,设备安装人工费,合同外运输费,分部分项工程直接承包费;项目运营阶段的财务结算条目有:设计公司项目运营盈利余下分红,BOT承建商管理费和运营利润分红,物业公司管理费,运营成本。这些加起来就是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总成本,单运营成本就包括员工薪水,员工绩效分红,社会保险,水电气油费,兑付员工工作中额外支出,可以说整个项目的财务条目非常庞大,还不算各种凭证,凭证电子化和实体化保存将是保证审计有效性的必然,如果没有BIM的碎片信息整理,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才能计算出最终的最成本。而项目收入来源就比较简单,不过也是比较零碎的,有广告,固定商户租金,合作品牌营业分红,临时场地租用租金,自有商业收入,商业合作分红,这些也是需要BIM进行整理计算的。分别算出每年的收入和支出,年均收入和支出,总成本,年运营成本,BIM自动绘出项目运营账龄表。有了这些,就可以定出经济补偿金额,如果总收入还不能抵消项目开发成本,也就是项目策划、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时的总成本,经济补偿还要包含剩余项目开发成本。如果涉及到项目拆迁问题,一般为爆破,我们还要用到建筑最终3D模型,根据此模型找出结构薄弱点作为爆破点,用最小的爆破量完成项目的爆破工作,因为一般爆破费用由开发商支付,不过可以通过模型模拟爆炸效果,以确定最终的经济填药量。
虽然是根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信息的初分类,不过信息量还是很庞大的,所以还要再根据部门来源和专业来源对碎片信息再次分类,经过这样的分类后,碎片信息就出现比较清晰的脉络化,剩下的就根据脑图法寻找相同起源或者相同归宿,以确定碎片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还有些碎片信息是需要回归法才能理出头绪,鉴于回归法过于复杂,这就使用趋势法和趋势渐近法找到根源,从这里我们看出BIM其实是整合了人类所知的各种信息处理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综合信息工具,这一点上和ERP管理法非常类似。不过工作是需要人来完成的,碎片信息是分解出整个脉络来,系统化了,我们不需要每个人知道所有的信息,并不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而是由于信息量过大,会加剧人的疲劳,增加人的焦虑,这样反而不利于工作,所以根据工作内容划分不同碎片信息的去向,这也是企业中分割管理的具体阐述,这也是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具有能动性的一部分,只有具有能动性的员工,才能使企业构成一个社会经济中的有机体的最好阐述。另一点就是,目前多数BIM,ERP软件并不好用,等于是给员工增加负担,这样的软件还不如没用,既然是管理辅助软件,要简化工作形式,使员工更好更简单的完成工作,并留下电子档和实体记录。
最后我要说的是,BIM也好,ERP也好,都不是很神秘的东西,也不是一项技术,只是一个信息综合工具,最重要的是依据系统化后的碎片信息有选择有目的的参与管理企业,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管理人员才是采用BIM管理法的关键,BIM也好,ERP也好,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好诠释和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