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财富传承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家企传承中的“牢狱之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随着市场化与法治化的不断推进,逐步向风险社会、契约社会等方向转型。对于企业家及其企业来说,在面临的各种风险中,刑事风险是一种常常被忽视而又容易发生且冲击力和破坏性极大的风险。昨日可能还是某大型会议的座上宾,谈笑风生,挥斥方遒;也许明天已成为监狱看守所中的阶下囚,半生基业毁于一旦,名誉灰飞烟灭。吴长江、蔡达标、丁宁、魏银仓……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都曾经让人以为是令人敬仰的启明星,但却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流星逐渐消逝。企业家犯罪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型企业负责人落马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根据《2017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在2017年度中,涉及 84个具体罪名,其中国有企业家共涉及 29个具体罪名,民营企业家共涉及 75 个具体罪名。在表1[1]中,可以看出企业家犯罪数量高达2481 次,犯罪人数多达2292人次。

表1 企业家犯罪比例及数量

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 2292 名犯罪企业家中,年龄明确的有1903人,其中,最小年龄为 20 岁,最大年龄为 84 岁,平均年龄为45.7岁[2]。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第一代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们大多已到不惑之年,在他们创业时期国家法律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规定不尽完善,各企业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经营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类企业层出不穷,政府机关对于企业的法治监管也愈加完善。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工商联在2019年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强调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案件中,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保护好民营企业财产权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但是第一代企业家若还秉持着原有的理念和办事模式,将很有可能构成刑事法律犯罪。

表2 企业家犯罪年龄[3]

无论哪一类企业家,其本人及其所有或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在遭遇刑事风险上是彼此关联、彼此波及、彼此影响的。刑事风险按风险来源,可分为因刑事犯罪引发的风险和因刑事诉讼引发的风险。前者是指企业家自身行为可能触犯刑律,后者是指企业家可能因股权争夺等原因无辜陷入刑事诉讼。在实务中,企业家掌握公司决策权和公司资产的处分权,再加上很难从外部发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逃税罪和逃汇罪就成了企业家和企业因自身行为而“身陨”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