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希望综合征:短时改善心情,但是千万别依赖
“白日梦永远比实际行动省力得多。”
明天要考试了,好焦虑啊,怎么办?想象一下考得很好,被周围人夸赞的场景,就不焦虑了。好吧,把书本放下,可以去睡觉了。
今天没去健身房,还多吃了一个鸡腿,好罪恶啊,说好的瘦下来呢?想一想自己瘦下来的样子,想一想自己将来健美的身材,这样想想还挺美好的。今天就不锻炼了。
周围的人都在加油充电,听说小A每周都要读一本书,不行,我得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就从每周读两本书开始吧。想象一下半年之后和同事朋友侃侃而谈,接受他们崇拜目光的场景,心里美滋滋的。好了,今天可以去睡觉了,明天再开始读书。
以上这三种情景是不是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呢?想象明天美好的场景会让我们缓解当下的焦虑,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行动,这种“美好”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不仅如此,这种白日梦会制约我们真的去努力,因为在想象中我们已经完成了,不必再去努力。白日梦总是比实际行动省力得多。
有这样一种状态,叫作“虚假希望综合征”,说的就是上述情形。人在失落的状态中,会面临很多的负面情绪,为了缓和这种负面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机体的内在心理机制会“创造”出一种虚假的希望,这种希望往往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美好场景相关,在这样的希望下,机体就可以避免体验负面情绪,而被美好充满,这样就防御了负面情绪带给机体的痛苦体验。但这种想象的美好往往是无根之萍,经不起推敲,只能在当下让情绪缓和,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许在第二天起床之后,这样做的人会面临更严重的负面情绪。
在失落的时候,保持乐观当然是一件好事,这可以避免我们一蹶不振。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只是在做白日梦,那么不管我们多么乐观,最终依然会陷入无助的旋涡中,无法自拔。虚假希望综合征的人们,往往会陷入一个循环:情绪低落—幻想美好—决心改变—改变失败—情绪低落……
如果一直持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这个人可能再也无法上岸。只有当我们在体验当下的负面情绪之后,对改变现状有一些具体的认识,才可能走出这个怪圈。白日梦不是原罪,知道自己身陷困境还欺骗自己一切还好,才是最大的错误。
咨询案例
小孙,男性,17岁,高三学生。
两年前,刚过完新年,小孙来到了咨询室。和很多中学生不太一样,小孙是自己来的。他告诉父母自己对接下来的高考很焦虑,想要找个人聊聊,于是他的父母找到我。其实我挺惊讶的,不同于我见过的大多数父母,小孙的父母对他面临高考这件事并不焦虑,用他们的话说,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做父母的不给他添乱,支持他想做的就好了。
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很有灵性的。也许像每个人一样,他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也会感到焦虑和痛苦,但是那些都不会压垮他。
小孙从小到大都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孩子,但他的父母绝对是令人羡慕的父母。他的同学几乎都会称赞他的父母。如果说有哪里不好,那应该是有时候相比于其他同学,小孙面临的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决定,父母会给他建议,但是绝对不会替他做决定。
面临高考,小孙其实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很多来自家庭的压力,不过他会有不少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他希望自己能够考到心仪的大学,但是现在的成绩看起来还差一点,这也是他焦虑的主要原因。他很清楚自己想在我这里得到什么,他说现在的焦虑让他很难专注,希望我可以帮助他缓解焦虑,如果能够解决学习方面的事情就更好了。鉴于他还有三个多月就要去参加高考,我们制订了一个短程咨询的计划。
在前两次咨询,我主要了解了他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及他生活中的资源。后来,在他谈到自己的焦虑时,我问他有没有过不被焦虑困扰的时候。他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去想象自己以后到了大学的美好场景,似乎就不焦虑了。但是紧接着他又说,一段时间之后,这种焦虑就会再次出现。我又问他是否有过某个时刻,在面临焦虑的时候,他做了某些努力,让自己的焦虑程度降低了一些。他想了很久,突然说在面临中考的时候,他也很焦虑,但是他当时很积极地调整自己。他找好朋友聊天,出去打球放松,然后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做一点,那个时候自己好像没那么焦虑了。在他回顾这些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身体明显放松了一些。
其实一定的焦虑对考试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我们一起商定在高考之前把焦虑水平从8分降低到5分左右(假设极度焦虑是10分),距离高考还有12周,如果每周降低0.25分,那么到高考的时候,正好可以降低到5分。我们谈到他可以制订怎样的学习计划和休息计划,不是要一蹴而就,而是细水长流。他说这样会让自己感觉好一点,自己之所以很焦虑,就是因为面临的压力太大了。
把一个大的目标分割成更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每天做一点点,这样更容易实现。这也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中实现咨询目标非常有效的手段。
经过前两周的摸索,小孙对于自己降低焦虑水平的方法越来越得心应手,他主动提出也许可以每周多做一点,这样情绪调整得更快。大概在距离高考一个月的时候,尽管对高考这件事他依然会有点焦虑,但已经完全不会被焦虑困扰了。
在和小孙的咨询中,我运用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9]的咨询框架。我们首先去发现当下困扰他的问题,他是否有过自己能够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一种“例外”,是他自身的资源,然后通过他自身的资源,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每个人的问题都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决,一方面,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一个人再怎么睿智,也很难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另一方面,只有自己的方式最适合自己,别人的方法再怎么好,如果不适合,就毫无效果。
如何破除“虚假希望综合征”?
1.仔细看看你希望的未来的美好场景,从中找到你最想要的那部分。
聚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是最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想一下,你是否有某个时刻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当时你是怎样做的。
找到自身的资源,这很重要。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没有这部分资源,可以想象一下,你能够做些什么一点点改变,让自己更接近目标的实现。
3.分割目标,让每天做的努力变得简单。
如果你想要减肥30斤,不要制订一个月就达成目标的计划,那样一旦受挫,就很难坚持下去。也许你可以试着制订一年的目标,这样只要实现一点点,你就会有正向的体验,这种正向的体验会促使你坚持自己的计划。
4.每当达成一个小目标,做一个小结,鼓励自己。
时刻调整自己的步伐,如果觉得做得太多很疲惫,你可以随时减慢自己的速度;如果觉得太容易,可以试着给自己增加一点任务。当然这两种做法都有一个前提,这种一点点的改变一定是在你能够全然接纳的范围。
5.接下来,等待实现最终的目标,收获胜利的果实吧。
6.实现这个目标之后,重复上述步骤,你可以实现更多的计划。
自我康复训练
1.最近你有遇到什么自己无法处理的情绪和事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希望解决了这个困难,你的未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1—10分评分,10分是完全无法忍受,你觉得现在面临的困难对于你来说是几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希望最终能够达成的目标是几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曾经面对过类似的困难吗?当时你做了哪些改变解决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基于曾经的经验,你觉得你可以做哪些改变,让自己面临的困境的分数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让你每周做一点不费力的改变,让分数下降,你可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坚持每周这样做,你准备花多久解决这个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