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怎样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新时代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一个人要有信仰,否则不可能有长远的追求;一个社会要有共同的理想,否则不可能行动一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我们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全心工作、执政为民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它的重要性,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提高国企党员干部素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即使有健硕的躯体和优雅的生活,也无异于行尸走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航程,需要一大批具有伟大精神、高擎理想信念旗帜、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忠诚战士为之终生奋斗。塑造一批又一批这样的战士,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物质大厦必须有精神支柱作为支撑,民族复兴、国家繁荣才会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这一铿锵有力、深刻透彻的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又一次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同时,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巧用一个字,就把“理想信念”这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拉近了与每个人的距离,加深了对坚定理想信念重要性的认识。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句脍炙人口的精彩比喻,深刻揭示出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的内在关联。的确,“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一些腐败分子常常把自己的牢狱之灾归罪于制度漏洞,这往往是自己的开脱之词。制度固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但是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使人不敢腐败,信仰使人不愿腐败,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古人刀锯在前,鼎镬在后,视之如无物者,盖缘只见得这道理,都不见那刀锯鼎镬。”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杨超“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都彰显出理想信念之“钙”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每一名国企党员干部在威逼利诱面前,都只见得共产党人的信念,都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四风”缘何而来?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又怎么不能战胜和消除呢!

作为一名国企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就会成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拥护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工作中始终将党的宗旨和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能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国企改革的伟大洪流中。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年,是奋斗若干年取得成果之年,也是开辟新时代新征程夯实基础之年,在这个特殊时期,紧要关头,我们要坚定地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继续一以贯之、持续奋斗,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效。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著名诗集《诗经》中就写道:“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大意为,百姓辛苦,应休养生息,享受安康;这既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有益于天下安宁。而今天的“小康”是指: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温饱有余而充裕。那么,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呢?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具体包括: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使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逐渐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定的难度,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当前,我国GDP总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还很低,有许多人生活水平还很低,这些都是事实。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呢?这就需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而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科学认识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成功实践。例如,40余年前搞改革开放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是不是能成功,相反不少人表示怀疑甚至反对。其实,赞成改革开放与不赞成改革开放的人,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赞成的人是因为有信心,认为是正确的道路,相信它会成功。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科学认识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成功基础上的。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9000多万名党员、14多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全党上下,必须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那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很显然,主要体现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40多年以前,我国人均收入只有241美元,是印度人均GDP的三分之二。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这不能动摇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信心。应当看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壮举,尤其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种种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和矛盾。当然,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又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是改革开放的辩证法。我们要正确地分析这些困难和矛盾,认清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推进伟大事业的胜利发展。

3.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应当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必胜的信心。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用各种语言同声高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看到了明天,共产主义必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们对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并把这种科学的认识变成人们社会实践和行为的准则,使人们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成为人们的社会实践和行为准则,并使人们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奋斗终生。

第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由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如果不解放全人类,他们自己不可能最终得到解放。作为这个阶级先锋队的成员,必须把实现可能带来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于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历史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一旦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有可能蜕化变质,蜕化为改良主义的政党,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类型的政党。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乃至西方敌视中国的势力从来都是期待、劝诱和压迫我们党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的,他们曾经不止一次要求我们党改变名称,放弃共产主义。

第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是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共产党员的本质所做的界定。共产党员之所以具有先进性,首先是因为他们是用最先进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因而能够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是他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是他们庄严的人生追求,是他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发展到现在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并在一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国家长期执政,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始终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支柱、作动力、作保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为历史、为人民所选择,才有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光辉旗帜,才有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第三,共产党员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在政治上就不容易动摇,就像邓小平所说,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坚持“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体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并注重从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坚守并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的历史要求,本质上是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创造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的深刻呈现。

从“三个自信”迈向“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1.理想信念与个人修养

理想信念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它不可能不通过人,外显为一种“硬”的行为。换言之,理想信念是人的活动,而非属物的,它天然地具有属人的属性,也就天然地与人发生关系。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实现跟人自身的智力、体魄、心理、道德等天赋具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同时,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实现又与人们后天的锻造与修养有着极其深刻的关联。

2.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教育和学习

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坚持“四个自信”都离不开教育和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核心和根本是要强化党性锻炼,加强理论武装。

第一,党性教育是核心。党的信念是一个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而党性原则又是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一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失去了共产主义信念,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他就不会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就会丧失党的原则立场,做出与党性原则背道而驰的事情。

坚定共产党人的党性,就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经受住任何风浪和诱惑的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党成立99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个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和榜样人物,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既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和升华,又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所以,要把党史教育纳入党性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党性教育,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使我们的干部对党的历史,对党的奋斗历程产生认同,从党的历史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此来坚定党员干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提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第二,思想理论学习是根本。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习来坚守。其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真正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之上。其二,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而广大国企党员干部必须要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毕竟,一个人学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眼界就越开阔,思想就越深刻,境界就越高远。其三,我们的党员和国企领导干部要做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抵制灯红酒绿的诱惑,防止蜕化变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邓小平就曾经强调:“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其四,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既多样又复杂。国企党员干部要想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力、领导力和创新力,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境界和一种现实需要,从学习中汲取政治营养和精神力量,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努力向实践学、向书本学、向群众学,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可见,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要把学习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崇高的精神追求之一。重视学习并且还要善于学习,正是共产党人坚守精神追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