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舞蹈传播的变革
电视舞蹈属于以大众为传播对象的电视生态系统的一分子,因此,诞生于电视媒介的电视舞蹈,首先带来的便是舞蹈传播的巨大变化。
在谈论电视舞蹈的传播功能之前,首先要申明的是,此时视域中“电视舞蹈”的范围要比纯粹探讨创作问题时更宽泛。因为探讨的问题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传播功能、目标受众、文化定位等问题,讨论过程中涉及了电视舞蹈作品、电视舞蹈栏目、电视舞蹈比赛等不同层面的形态,无论是电视舞蹈作品或是电视舞蹈节目都参与了舞蹈的大众传播,影响了电视接受群体对于舞蹈的接受状况。
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人体艺术,长期以来,无论是田间地头的民间舞蹈传播于村落市井,还是楼宇城阙的宫廷舞蹈传播于贵族官宦,抑或是剧场院团的艺术舞蹈传播于精英人士,基本上一直延续着以人体进行表现与传播的状况。当然,舞蹈因以人体为表现介质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也使得舞蹈的传播始终受限于稍纵即逝的人体动作,难以记录与保存,同时也受限于传播空间,只能是同时同地的观众观看,比如传播于剧场里有限的观众席位和有限的演出时间中。
舞蹈在自身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其艺术之特性,逐渐从一种生活方式演化为一种艺术表达,在新时代舞蹈的“技”与“艺”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与传承后,渐渐步入了高雅艺术的象牙塔。曾经,舞蹈只是月下篝火旁肆意飞舞的激情律动,只是村间阡陌上热火朝天的劳动节奏,它与民众的生活水乳交融。但舞蹈作为一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使它一步步疏离于现实生活,它自觉负载着艺术家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它用它那自从文字语言出现以后就越发抽象的肢体语言方式,在舞台上表达着远离尘世喧嚣的主题。而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与传承方式,对舞蹈本体及其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实践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舞蹈教学、包括舞蹈创作教学的应用状态又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整个舞蹈生态圈的新陈代谢。圈内人虽然已有明智之士警醒,提出舞蹈艺术创作应源于生活、贴近民众,但仍有一些舞蹈人忽视大众的审美需求,沉醉于纯粹形式感的雕琢。甚至在一些有着优秀民间舞蹈的传承地,将当下舞台呈现的夸张、抽象的舞蹈表演,学习模仿后当成本民族的舞蹈语汇使用。在舞蹈技术与艺术专业化快速发展的状态下,有不少观众因为舞蹈的抽象难懂而离席,选择了其他更易接受的艺术种类。
舞蹈艺术在现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大众传播。随着电影电视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电子传媒以其不可比拟的覆盖率成为具有世界广度的最有效的传播工具。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舞蹈与影视传媒的结合必然是历史性的选择。从舞蹈艺术的发展角度来说,首先,影视技术解决了舞蹈艺术记录保存的难题;其次,影视传媒大大拓宽了舞蹈艺术的传播广度;第三,两种艺术种类的嫁接丰富了影视艺术的种类,扩宽了影视艺术的视域,同时也为舞蹈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产生了崭新的舞蹈视觉体验。
有目共睹的是,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是借助于摄影技术与我们初次相见,摄影机仿佛已经代替了我们的眼睛,为我们从各个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视角,追寻着舞蹈瑰丽的身影。舞蹈似乎还在懵懵懂懂中,就被电子传媒拉出了温暖的剧场,送进了千家万户。在舞蹈的技术技巧与形式感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放慢脚步冷静诘问,艺术的真意是什么?舞蹈艺术追寻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舞蹈究竟为谁而舞?答案无疑是舞蹈艺术不能局限于圈内人的孤芳自赏。那么,舞蹈与电视的结合,对于舞蹈人和电视人而言,就不仅仅是传播途径的变更,也不仅仅是视觉体验的革命,还应承载着创作思维与传播意识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