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车间运输
4.5.1 上、下工序之间的钢卷运输宜采用直接钢卷运输装置。
为减少吊运对钢卷产生的损伤,并减少车间起重机的数量,制定了本条内容。钢卷直接钢卷运输设备包括步进梁、运输链、钢卷小车等。
4.5.2 切头、切尾废料及剪边废料宜直接输送到厂房外。
4.5.3 车间起重机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跨度应根据厂房跨度、吊车梁下方管道布置等情况进行确定。
2 数量应根据每天吊运频度、吊运周期时间等经计算后确定。
3 额定起升载荷,应根据正常操作时最大起重质量与吊具及属具质量的总和确定。
4 整机的工作级别,应根据起重机的使用等级、起升载荷状态级别,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有关规定进行计算、选定。
5 机构的工作级别,应根据机构的使用等级、机构的载荷状态级别,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有关规定进行计算、选定。
6 行走和升降速度,应根据起重机用途和吊运频度确定。
7 升降行程,应根据起重机用途确定,上、下极限应满足车间最高点设备和最低点设备的维修需要。
8 吊具应根据其吊运任务确定是否旋转和(或)锁定。
9 吊具型式,应根据吊运货物的类型、状态和温度选择。
10 操作室的设置,应根据设备布置和需要吊运物品的位置确定,可选择固定在一端、固定在中间或移动式。在同一跨车间中有多台起重机时,每相邻二台起重机操作室中至少有一台可正面观察到另一台起重机。
11 环境温度应根据当地气象温度、机组发热量和厂房通风等情况进行确定,在无相关资料情况下,原料、轧制、精整和成品车间不宜大于45℃,热处理车间不宜大于55℃。
12 大车缓冲器宜选用聚氨酯缓冲器。
13 滑触线宜选用H型安全节能滑触线。
14 主梁结构形式应根据起重机使用特性和现场情况选择。
15 控制方式应采用主令控制方式,操作方式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驾驶室或遥控的方式。
16 大车防碰撞装置宜采用红外线减速型防碰撞装置。
本条规定了车间起重机的选型要求。
1 因起重机行走轨道和车间管道的安装要求,起重机跨度应小于厂房跨度,具体数值要根据车间起重机梁的结构形式和其下方管道的布置情况而定。
2 起重机的数量计算,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N———吊车的数量(台);
1.1~1.2———起重机附加工作时间(即未预见工作时间)系数;
T———起重机每天工作时间(min),T=ti;
t———起重机每次吊运周期时间(min);
K———起重机作业率,一般取K=0.8;
n———起重机有效工作时间系数,一般取n=0.8;
1440———每天以分钟计时间值(min)。
3 在选择起重机额定起升载荷,考虑正常操作时最大的货物质量即可,对于在设备安装时需要吊运超过额定起升载荷的货物,可考虑采用其他的起重机械,或车间起重机短时超载使用,以降低工程投资。这种选型方法,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大量应用实例。但是要注意,如果需要短时超载使用的起重机,需在起重机订货时特别指出,并在厂房结构设计时做相应的处理。
6 一般生产操作起重机的运行速度较高,以提高运行效率,维护起重机,运行速度较低,以满足冲击振动小、操作安全平稳的吊运要求。起重机大车和小车行走速度、主钩和副钩升降速度可按表1选取。
表1 车间起重机的速度推荐值(m/min)
4.5.4 电动平车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额定载重量应根据正常操作时运输质量确定。
2 数量应根据每天运输频度、运输周期时间、有效作业率和有效工作时间等经计算后确定。
3 供电方式应根据运输距离、额定载重量、环境温度、运输频率和工作环境等确定。
4 轨距应根据额定载重量、同轨道平板车轨距和现场情况等选取确定。
5 台面尺寸应根据货物尺寸和工作状态等确定。
6 轨道长度应根据运输物品的距离、台面尺寸和起重机起吊方便等综合确定。
7 操作方式应根据现场情况、电动平车的供电方式确定,可选择遥控、固定地点操作或跟随车操作等方式。
8 运行速度应根据电动平车的用途和运输频率进行确定,在无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可选为30m/min。
本条规定了电动平车的选型要求。
2 电动平板车的数量计算,可参照车间起重机的计算方法进行。
3 常用电动平板车的供电方式,分为电缆供电(KP系列)、36V单相(三相)低压供电方式(KPD系列、KPDZ系列)、蓄电池供电(KPX系列)等方式,这几种的供电方式比较,参见表2。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多选用卷筒供电方式。
表2 常见的KPJ、KPD、KPX供电方式比较
续表2
4 电动平车的标准轨距有762mm、1435mm两种,在载重量小于或等于10t宜时选取762mm,大于10t时宜选取1435mm,对于特殊大型货物运输可适当提高轨距尺寸,如选择2500mm的轨距。
4.5.5 车间厂房应设置起重机检修葫芦和检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