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STEM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核心素养导向的STEM教育

1.3.3 教师:从规范教书到课程自觉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开展课程改革,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尤为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在OECD、欧盟还是中国,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都是为了回应“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既牵涉到我们对教育价值的终极追问,也关乎学生培养规格的操作性问题。总体来说,学校教育的最直接载体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开发、实施的课程。这些课程动态地构成了学校教育生活的最主要部分。要开发和实施这些课程,必然涉及教师对这些课程本身的理解。教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具备怎样的课程意识,直接决定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发芽及生长态势。

教师的课程意识包括教师对课程功能、目标、内容、组织、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核心理念。虽然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种观念层面潜隐性的东西,但是却直接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改变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关注教学行为,还必须唤起教师对课程意识的审视、反思和自觉,开辟出一条“双路径学习”的通道,最终达到改变、完善教师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目的。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将教学参考用书视为圭臬的一线教师并不在少数。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定位,限制了教师自身对于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如此,教师头脑中固有的、老旧的观念还会影响到他们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在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表现得较为薄弱。如何帮助教师建立起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召开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各类研讨会、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是唤醒教师课程意识的重要手段。

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意识,并最终形成明晰、自信的课程自觉。正如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所言,“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课程改革之旅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和未知的挑战。教师能否以一颗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其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程理解,并最终影响课程实施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是改革的行动者”。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教师展开更深入的对话式交流,在给教师松绑的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资源支持,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国际上,很多国家鼓励教师在所教学班级中设计和举办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例如在德国,跨学科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任务。这种跨学科教学的题目,一般情况下是导向生活世界或者至少是与实践相联系的,对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它优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以使学习者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经验;它使学生和教师很大程度上可以互为学习者。它充实了学校的学习生活,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拓展每位教师原有的学科知识,以及跨学科思维和工作能力。下面以《咸盐的意义》说明跨学科教学的形式。

教学题目:咸盐的意义。班级:六年级。(43)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盐”这样一个中心题目,运用多学科(历史、数学、德语、艺术、宗教、地理、生物)的知识,综合地解决了问题——盐的意义。如图1-15所示。

图1-15 关于“盐”的跨学科学习

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来说,就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地于教育教学中,进行如下改变:

1.更新教学理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既要更新教学观,也需要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其关注的焦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向了素养,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而变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刻体现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切;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教授甚至灌输的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呈现素养提升。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并非单向性而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是教与学的综合,也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

2.探索教学方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更为灵活、开放的改进探索。在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很多教师积极尝试了关于慕课、翻转课堂、STEM教育等形式的教学探索,积累了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模式。这些探索基本上共同特点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为教师要敢于对学生进行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精神,在完成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只有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提升教学特色和质量,才能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的育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