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
3.2.1 西宁地区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宁地区工业优势产业选择
根据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西宁地区主要的29个工业行业的9个具体指标数值。通过计算各主成分得分来反映优势产业的强弱,即得分越高,表明产业的优势越强,反之则越弱。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表3-1、表3-2所示结果。
表3-1 相关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解释的总方差)
表3-2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3-1中给出的特征值和各成分所占的方差比重可以看出,前三个特征值解释方差累计为75.643%。因此,可取前三个主成分,而构造出的这三个综合指标已提供了原始数据足够的信息,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从表3-3中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F1中:产值比重(X1)、就业吸纳率(X2)、固定资产规模系数(X3)、销售利润率(X4)主要反映产业规模优势;市场占有率(X7)主要反映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主成分F2中:工业增加值率(X5)、销售利润率(X6)反映产业的效益优势;产值增长率(X9)反映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
第三主成分F3中:区位商(X8)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
计算3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结果见表3-3。
表3-3 特征向量矩阵
由此,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F1=0.4561ZX1+0.4443ZX2+0.3606ZX3+0.4571ZX4+0.1313ZX5+0.1146ZX6+0.4703ZX7+0.0475ZX8+0.0382ZX9
F2=-0.1425ZX1+0.1647ZX2-0.198ZX3-0.0578ZX4+0.6445ZX5+0.4197ZX6-0.1259ZX7-0.0934ZX8+0.5424ZX9
F3=0.0625ZX1-0.0762ZX2+0.1251ZX3-0.1388ZX4+0.0538ZX5-0.5033ZX6+0.0498ZX7+0.6528ZX8+0.5199ZX9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公式为:
F=0.4629×F1+0.1722×F2+0.1163×F3
西宁地区工业部门29个行业主成分得分情况见表3-4。
表3-4 西宁地区工业部门29个行业主成分得分
续表
由表3-4可知,西宁地区优势产业排在前10位的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医药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中:
第一,在优势产业选择主成分得分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得分最高,其中F1、F2、F3的值分别为6.85、-1.657、0.731,第一主成分F1反映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较强,同时第二主成分F2为负值表明该行业的效益优势与可持续发展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西宁地区的海东地区、海南州、黄南州有丰富的水电资源,黄河上游可建设13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00万千瓦,现已建成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8万千瓦,加上市内已有的火电、水电等中小型电站,使西宁地区电网电力资源极为充沛。结合优势资源状况和优势产业选择主成分得分确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西宁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第二,在优势产业选择主成分的得分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位居第三、第四,表明冶金业在西宁地区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同时,西宁地区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铜、铅锌、白钨、锑、金、锡、铁、汞及大理石等20种矿藏,其中铜、锡、汞、钨、大理石的储量均占青海省首位,且品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尤其是鄂拉山成矿带铜矿金属储量达120多万吨,占青海省储量的60%,为全国七大铜矿重点开发矿区之一。综合优势自然资源与主成分得分确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冶金业为西宁地区的优势产业。
第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位于得分的前列,但其主要是依托青藏铁路工程施工得以快速发展,随着青藏铁路建设项目的完成,交通运输及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性逐渐变弱,所以不将其纳入优势产业。
第四,医药制造业也位于得分前列。结合主成分得分与资源优势,将其纳入西宁地区的优势产业。
(二)西宁地区第一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2014年,西宁地区的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为69953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40088万元,林业总产值为7054万元,牧业总产值为346009万元,渔业总产值为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为6377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48.62%、1.01%、49.46%、0.0005%、0.91%。从优势产业的选择依据之一产值贡献率来看,西宁地区的农牧业具有成为该地区优势产业的可能。
结合西宁地区第一次产业的比较优势系数来看,牧业的数值大于1,表明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属于地区专业化行业,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就青海省来看,农业的比较优势系数也大于1,同样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农牧业是西宁地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全区共有牧草地面积7517937.7公顷,占青海省牧草地面积的18.54%;有耕地面积493102.5公顷,占青海省耕地面积的90%。丰富的草场与牧场资源为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西宁市和海东地区是主要农业区。2013年,西宁市和海东地区乡村人口占青海省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8.57%和38.17%,年末耕地面积分别占青海省的24.99%和37.95%,农业增加值分别占青海省的17.31%和24.33%,合计占41.64%,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是青海省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西宁地区的牧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海北、海南和黄南地区。草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既有气候凉爽、水草丰美的夏秋草场,又有温暖的冬春牧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综合该产业对产值的贡献率、优势自然条件、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比较优势系数的计算等因素,可以认定农牧业(特色农牧业)为西宁地区第一产业的优势产业。
(三)西宁地区第三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对西宁地区第三产业优势产业的选择采用比较优势系数指标分析结果,见表3-5。
表3-5 西宁地区第三产业部分行业比较优势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青海省和全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由3-5表可知,西宁地区的第三产业比较优势系数大于1的较少,比较优势不太显著。但批发、零售、贸易业,就全国而言,相对于其他各个产业数值还是高的,与西宁地区的区位优势结合分析,西宁是青海省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市场建设成绩显著,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商业门类齐全,商品丰富,购销两旺,市场繁荣。同时结合前文的分析,可以认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西宁地区在第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不过其综合优势度并不高。
由于在第三产业14个行业中,旅游业未单独列出,这里对其加以补充分析。
西宁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众多、有草原门户日月山;有高原明珠青海湖;有闻名于世的青海湖鸟岛;有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有尖扎县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有闻名遐迩的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等等。2014年,西宁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1443.2万人次,增长10.44%;入境游客4.06万人次,增长-1.6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6.8亿元,增长26%。同时,青海省政府也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将其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政策优势,特色旅游业也纳入西宁地区优势产业的体系中。
(四)西宁地区优势产业的确定
综合西宁地区优势产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自然资源的储存量,确定西宁地区优先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有特色农牧业、电力业、冶金业、医药制造业、特色旅游业。
3.2.2 格尔木地区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格尔木地区工业优势产业选择
根据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格尔木地区主要的27个工业行业的9个具体指标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各主成分得分来反映优势产业的强弱,即得分越高,表明产业的优势越强,反之则越弱。
利用SPSS17.0软件,计算得出如表3-6、表3-7所示结果。
表3-6 相关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解释的总方差)
表3-7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3-7中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F1中:产值比重(X1)、就业吸纳率(X2)、固定资产规模系数(X3)、利税比率(X4)主要反映产业规模优势;工业增加值率(X6)、销售利润率(X7)主要反映产业的效益优势;市场占有率(X8)主要反映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主成分F2中:区位商(X5)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状况;产值增长率(X9)反映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计算两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结果见表3-8。
表3-8 特征向量矩阵
由此,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F1=0.3969ZX1+0.3974ZX2+0.3840ZX3+0.3961ZX4-0.0578ZX5+0.2902ZX6+0.3585ZX7+0.3982ZX8+0.0444ZX9
F2=0.0574ZX1+0.0264ZX2+0.0401ZX3+0.0501ZX4+0.6732ZX5-0.2341ZX6-0.1193ZX7+0.0820ZX8+0.9301ZX9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公式为:
F=0.6799×F1+0.1339×F2。
格尔木地区工业部门27个行业主成分得分情况见表3-9。
表3-9 格尔木地区工业部门27个行业主成分得分
续表
第一,在格尔木地区主成分得分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得分最高,且得分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得分位居第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得分位居第六,这显示了石油天然气及石化产业在格尔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自然资源优势方面来看,涩北三大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728亿立方米,是全国四大气田之一。依托丰富稳定的40多亿吨石油资源和近10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使石油天然气及石化产业的原料得到充足的供应。且该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很高,所以认定该行业为优势产业。
第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产业综合评价中得分位居第三位,说明煤炭及相关产业目前在格尔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海西州全州煤矿点53处,储量46.8亿吨,预测储量54.5亿吨。大柴旦北缘和天峻木里地区是青海省的主要产煤区,成煤时代以早、中侏罗纪为主,煤质较好,牌号基本齐全,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格尔木地区所处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并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基于资源优势,盐湖化工业应成为格尔木地区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
(二)格尔木地区第三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对格尔木地区第三产业优势产业的选择采用比较优势系数指标,分析结果见表3-10。
表3-10 格尔木地区第三产业部分行业比较优势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2011年海西州、青海省和全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从表3-10中可以看出,就全国来看,格尔木地区第三产业部门区位商大于1的有两个行业,即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主要是旅游业的带动。从优势产业选择依据之一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来看,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发展可以降低社会生产的成本,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缓解交通、环境方面的压力,提升城市形象等,因此将其作为优势产业提出。
(三)格尔木地区优势产业的确定
由于第一产业在格尔木地区产值中的比重仅占2.57%,且第一产业的区域优势并不突出,所以综合格尔木地区优势产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格尔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自然资源的储存量,选择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业)、物流仓储业作为格尔木地区的优势产业。
3.2.3 拉萨地区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拉萨地区工业优势产业选择
根据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拉萨地区主要的17个工业行业的8个具体指标数值。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表3-11、表3-12所示结果。
表3-11 相关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表(解释的总方差)
表3-12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表
由表3-11中给出的特征值和各成分所占的方差比重可以看出,前3个特征值解释方差累计为86.14%(>85%)。因此,可取前3个主成分,而构造出的这3个综合指标已提供了原始数据足够的信息,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从表3-12中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中:产值比重(X1)、就业吸纳率(X2)、固定资产规模系数(X3)、利税比率(X4)、区位商(X6)主要反映产业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
第二主成分中:销售利润率(X5)反映产业效益优势;市场占有率(X7)反映产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主成分中:产值增长率(X8)反映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从主成分因子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45.711%、23.726%、16.704%,累积贡献率为86.141%。我们发现,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时,从经济学上很容易对3个主成分进行解释,第一个主成分反映产业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第二个主成分反映产业市场竞争力,第三个主成分反映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计算3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结果见表3-13。
表3-13 特征向量矩阵
由此,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F1=0.378ZX1+0.458ZX2+0.446ZX3-0.348ZX4-0.226ZX5+0.439ZX6-0.254ZX7+0.142ZX8
F2=-0.098ZX1+0.004ZX2+0.311ZX3-0.279ZX4+0.589ZX5+0.246ZX6+0.579ZX7-0.253ZX8
F3=0.428ZX1+0.356ZX2-0.150ZX3+0.300ZX4+0.330ZX5-0.194ZX6+0.303ZX7+0.583ZX8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公式为:
F=0.4571×F1+0.2373×F2+0.167×F3
拉萨地区工业部门17个行业主成分得分情况见表3-14。
表3-14 拉萨地区工业部门17个行业主成分得分
续表
由表3-14可知:
第一,在优势产业选择主成分得分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得分最高,这显示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在拉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拉萨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以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同时该区地热显示点有600多处,地热能蕴藏量居全国首位。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综合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资源和主成分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应为拉萨地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第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主成分分析中得分位居前列,说明目前其在拉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拉萨地区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全国的前5位,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其行业入选优势产业的依据之一。同时,这三个行业虽然在表示效益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第二主成分F2中的得分为负值,但其在表示规模优势与可持续发展优势的第一主成分、第三主成分上的得分值高于其他行业,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产值贡献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也应成为拉萨地区的优势产业。这里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定义为拉萨地区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业,则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业即成为拉萨地区的优势产业。
第三,医药制造业居主成分得分的第七位。虽然总得分值为负,但第一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均为正值,表明该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力。青藏高原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西藏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65%~70%,比较著名的中药材有虫草、贝母、三七、大黄、天麻、党参、秦艽、丹参、灵芝、雪莲、麻黄、红花等。结合西藏的优势中药材资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将医药制造业纳入拉萨地区优势产业。
第四,从潜在发展可能性来看,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充分反映了青藏高原动植物资源的纯净、天然、绿色、无公害、无污染、优质等特点,农副食品及土特产深受区外消费者欢迎,市场潜力大。因此,可将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综合定义为绿色饮食品业作为优势产业来培养和扶持。
(二)拉萨地区第一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对拉萨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采用比较优势系数指标来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15。
表3-15 拉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优势系数
由表3-15可知,从全国来看,拉萨地区的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首先,西藏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在山南地区的农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南地区的草原面积达226.5万公顷,可利用面积为159.1万公顷,是耕地面积的5.3倍。其次,从牧业占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上看,达到45.6%,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最后,从自然条件来看,在拉萨地区开展畜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综合上述优势,可以将高原畜牧业定义为拉萨地区的优势产业。
(三)拉萨地区第三产业优势产业选择
对拉萨地区第三产业优势产业的选择采用比较优势系数指标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16。
表3-16 拉萨地区第三产业部分行业比较优势系数
从表3-16中可以看出,旅游业即为拉萨地区第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综合拉萨地区优势产业选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确定拉萨地区的优势产业为:畜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为代表的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业,藏医药制造业,绿色饮料和食品制造业,特色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