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对于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来说,要使其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关键还要考证其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链是否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产业链安全性状况不仅是决定各个重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也是重点地区建立产业体系的重点。只有安全的产业链才能很好地支撑重点地区的产业集群,并使其保持稳定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使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4.3.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产业链条或链段在特定区域的集合。产业链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关键所在,表4-13所示为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内布局的产业链。
表4-1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内产业链
表4-13中所示产业链主要为产业集群内部的优势产业组合而成,即集群内产业集群,如生物医药产业链、生物农业产业链、生物环保产业链等;但由于资源配合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也涉及了跨集群的产业链,如石油—有色金属产业链、石油—盐湖化工产业链等。
4.3.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一)格尔木地区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1. 评价思路
通过构建产业链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测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SPSS软件将各指标的值进行无量纲化,最后得出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各个产业链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值。
2. 评价原则
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指标集合,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组合,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可比性和可靠性相统一;可操作性和简明性相统一。
(1)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原则。具体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能够科学、客观、真实地度量和反映产业链安全性程度及发展趋势,即指标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同时,指标的设置要简单明了,容易理解,要考虑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最好是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重点指标。
(2)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统一原则。产业链的运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其经济学稳定性的评价与衡量指标也应该是相对、发展的概念,只有通过动态指标来描述,才能对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长期的动态评价。因此,设计指标体系的时候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尽量选择能够量化又能描述系统运行的动态变化指标值,来综合地反映产业链安全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使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兼备。
(3)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原则。建立的产业链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覆盖整个产业链系统的影响层面,使指标体系通过现行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反映产业链的安全运行水平,且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同时,各层次的指标还必须隐含着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
(4)可比性和可靠性相统一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功能。动态可比是指产业链安全性水平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比较;横向可比是指不同地方在统一时间上对综合评价指标数值的排序比较,说明在不同地区产业链安全性的不平衡程度。在可比性原则要求下,统计指标的选择应含义明确,口径一致,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内现行统计制度的要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5)可操作性和简明性相统一原则。产业链涉及面十分广泛,且因素多而复杂,但许多方面的指标在实际中难以收集,难以量化,计算非常困难。因此,指标设置的数量要适中,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或主要指标,内容要简单明了,避免指标的交叉和重叠、庞杂与冗长。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选择计算、计量范围和口径相一致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以利于评价过程中进行时间、空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分析。数据的获取要相对容易,准确性要高,符合国际惯例标准的且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易于收集的指标应尽量选用,并选择具有代表性且计算方法容易掌握的指标。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产业链安全的内涵,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将产业链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层次性结构,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设立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全面地反映产业链实现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能够对产业链条上的节点单位进行评价,综合考虑与产业链安全性分析主体相关的各种指标,重点考虑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建立产业链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14),指标体系分为四层:目标层(O)、准则层(A)、要素层(B)和指标层(C)。第一层是目标层,指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第二层是准则层,包括经济增值指标(A1)、资源增值指标(A2)、环境增值指标(A3)和风险抵御指标(A4);第三层是要素层,其中第二层的A1对应本层的经济效率(B1)和产品指标(B2),A2对应原料结构(B3)、资源消耗强度(B4)和资源循环利用(B5),A3对应污染物排放强度(B6)和污染控制水平(B7),A4对应市场风险(B8)和政策风险(B9);第四层是指标层,选择了16个具体指标反映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的实际状况,分别对应第三层的C11~C42。
表4-14 产业链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4.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对较为模糊或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做出决策的方法。层次分析法能对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逐层比较相关因素,逐层检验比较结果的合理性,由此提供较有说服力的依据。
5. 权重的确定
由于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过程已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GEM模型分析中给出,因此此模型各层次的权重根据AHP方法的基本步骤,通过专家的打分,在数据处理后得到如表4-15所示结果。
表4-15 产业链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6. 综合指数评价
(1)指标数据标准化
在选择评价指标时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量单位,有的是面积,有的是金额,有的是比例,有的是重量、度量等等,量纲不同的数据在一起无法使用,因此必须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标准化处理。常用的标准化法有阈值法、比重法、Z-score法、极值法等。
通常采用阈值法,公式为:
其中:ri为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列;Xi为原始数列;Xmax为该序列中的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本研究中,指标数据标准化将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
选取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进行产业链安全性高低比较,根据统计资料和相应计算,得出原始数据,列于表4-16至表4-19中。
表4-16 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经济增值指标
表4-17 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资源增值指标
表4-18 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环境增值指标
续表
表4-19 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风险抵御指标
将数据导入到SPSS软件中,把变量分别命名为C11,C12,C13,…,C42,选取小数点后两位。SPSS提供了方便的数据标准化方法,这里用Z标准化方法。即每一变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无量纲化后各变量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该方法是目前多变量综合分析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数据标准化后结果如表4-20所示。
表4-20 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各项指标标准化后结果
续表
(2)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如果用Y来表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状况的综合评价值,则Y=∑wiyi。式中,wi表示第i项指标的权重,yi为第i项指标的分值。Y值越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安全度越高。通过上述公式,就可以得到经济效益增值情况、资源增值情况、环境增值情况、抗风险能力等各个子系统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安全度总系统的综合得分值。
(3)评价结果的判定
计算出综合指数Y后,需要用n个等级标准来描述循环经济产业链安全性程度。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我们设计了5个等级标准来描述循环经济产业链安全性程度,见表4-21。
表4-21 循环经济产业链安全性等级
(4)评价结果
依据已计算所得的各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后的结果,得出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各自的综合指数Y,如表4-22所示。
表4-22 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五个产业链综合指数
(二)各重点地区其他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安全评价
依照格尔木地区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对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其他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安全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23。
表4-2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安全性评价结果
综合表4-23来看,三个重点地区的产业链安全性整体上不高,像西宁地区的旅游与特色生物业产业链的安全性仅为0.11,格尔木地区的以盐湖资源为基础的油气产业链的安全性仅为0.07,拉萨地区的建材产业链的安全性仅为0.09。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产业链尚未形成一种循环的产业链模式,产业链环节中的单个产业不稳定,不同产业间的关联不好所致。此外,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比较低和产业链环节上废物的循环利用度不高等有很大关系。
但这三个重点地区也形成了一些安全性比较高的产业链,如西宁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安全性为0.63,格尔木地区的盐湖卤水深加工产业链的安全性为0.53,拉萨地区的旅游产业链的安全性为0.62。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产业链有相应的科技保障机构,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比较好,产业链的机构比较合理。此外,这些产业链的循环机制和相应的管理机制也比较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