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条件
西宁、格尔木和拉萨作为青藏铁路沿线的重点区域,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具有众多的优势条件,该区域不但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还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是整个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该重点区域地处青藏高原,又具有特色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6.2.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西宁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既是全省的政治、科技、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也是青海省经济发展和区位优势最为突出的城市,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诸多有利条件。
一是先天的区位优势。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也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在交通上,西宁东邻兰州北靠张掖,是连接内地的交通枢纽,又是通过青藏铁路和公路进入青藏腹地的咽喉,交通较为发达,各种信息交流顺畅。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西宁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高原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二是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西宁是青藏高原上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产业发展相对完备。经过多年的发展,特色经济已初具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完善,工业园区日趋成熟,园区产业空间布局日趋合理,规模效益日渐凸显,促进了西宁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具有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政策扶持。西宁发展特色经济可以获得中央对支持青海、西藏两省区发展的新政策和青海省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的政策优惠;以青藏铁路的通车为标志的西部大开发,中央政府向青海等藏区倾斜的各种优惠政策,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西宁被列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验城市,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等都是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二)格尔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是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格尔木市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深居内陆,属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该市雄踞世界屋脊,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是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
二是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格尔木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地势平坦,沙丘起伏,绿洲陷显,盐湖、碱滩、沼泽众多,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世界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除此之外,还有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这为格尔木地区发展资源型特色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格尔木所在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已发现矿产86种,产地1050处,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占青海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5%。其中,格尔木市主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90.89%。格尔木市的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优势。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资源,格尔木发展工业就可以大大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
三是具有便利交通条件。格尔木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地缘上十分突出,具有特殊的交通优势和独特的战略地位。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四省通衡”之地,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西)躲、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会;格尔木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格尔木地区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
(三)拉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是拥有丰富的富有藏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高原古城拉萨市不但名胜古迹众多,景点星罗棋布,而且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人留下美好印象,其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小、环境最好的城市。在拉萨,有气势恢宏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地质景观,有美丽恬静的当雄草原风光,有波光万顷的纳木错高原湖泊风光,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规模宏大、金顶巍峨的古寺风采,有美妙绝伦的壁画、唐卡和塑像艺术,有风雨千秋的曲贡古遗址、墨竹工卡吐蕃墓群、查拉路石窟、药王山摩崖造像、唐蕃会盟碑等历史古迹,有元印、明印、各朝敕诰、北魏铜佛像、释迦牟尼本生故事象牙雕、金本巴瓶、中统元宝交钞等数万件库存文物,有独具神韵的藏歌、藏舞、藏戏,有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使拉萨成为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二是具有发展藏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拉萨堪称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拉萨,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留下无数的文化遗迹和浓重的宗教氛围,给予人们梦游历史般的感觉。在现代化城市林立的今天,它特有的古典与淳朴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恬静的、田园般的心灵家园,给人们带来快慰与欢愉。藏族特有的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像壁画、唐卡、堆绣、酥油花等都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比如酥油、糌粑、酥油茶、青稞酒和藏式服饰等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天然独特优势。
三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境内江河年均径流量340亿立方米,湖泊储水200亿立方米,地下水丰富,念青唐古拉主峰及附近578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储存大量固体水。人均和每亩地占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河流(不含雅鲁藏布江过境段)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54.78万千瓦,地热田年热流量发电潜力15万千瓦,年太阳总辐射达202千卡/平方厘米。在市域范围内现已发现50多种矿产资源,矿(化)点170多处,主要有铁、铜、铅、锌、锡、钼、银、金、地热、煤、泥炭、刚玉、石膏、自然硫、高岭土、石灰石、火山灰、重晶石、汉白玉、花岗岩、大理石等。其中,刚玉、地热居全国第一位,自然硫居全国第三位。市域内已发现矿产53种,现有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24处、矿床地200余处(含矿点、矿化点),主要矿种有铜、铅、锌、地热、矿泉水等。已探明储量的20余种30余处矿床中,地热、刚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火山灰储量居全国第三位,自然硫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高岭土储量居全国第五位;铜铅锌探明储量43万吨,勘探工作尚在进行中,其前景乐观。已初步查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居全区第一位,已探明的1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区第二位。其中,铜、钼、铅、地热、矿泉水为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优势矿种。
四是区位优势。在区位上,拉萨是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区的交通枢纽,对全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功能,有利于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聚。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交通运输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五是对口援藏政策优势。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知识援藏和技术援藏相结合的援藏机制不断完善,为拉萨工业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进行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一批批懂工业的援藏干部的出色工作,使拉萨市包括工业的机制和活力不断增强。国家对西藏包括工业经济在内的各个领域发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了特殊的扶持政策。如在税收方面,对外资企业按10%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企业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均低于内地企业税收。此外,拉萨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结合实际,也制定了扶持企业的诸多优惠政策。
6.2.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不利条件
(一)西宁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不利条件
一是西宁地区对特色经济的认识和发展没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致使特色经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措施,使特色经济在全地区经济发展中还未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就难免使资源优势在转化为经济优势时大打折扣。
二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效益低。像主要的高原作物油菜、豆类和中藏药材三大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规模较小,其产值不大,在农业总量中的比重较小。特色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品种更新换代慢,品质也不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难以培育出大型的中介企业带动特色农牧业快速发展。
三是资金和人才的缺乏导致科研发展滞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结构不合理。青海省在全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主要靠国家财政的补助,地方政府难以拿出充足的专项资金用于新领域的科研开发和引进发展特色经济所需的科技、管理人才,由此导致技术层次低,许多的特色产业链条不能往下游延伸,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很多资源得不到合理充分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色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是特色产业规模小,企业的市场经营开拓能力较弱,知名品牌少,没有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航母企业。与内地相比,资金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力的发展平台,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具有高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这就决定了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也难以形成规模的特色经济,所以特色产业的规模都不大,科技含量较低,形不成规模的产业链;同时,这也决定了难以培育出像伊利、蒙牛那样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航母企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无法形成较强的推动力,难以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是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投入不足,致使丰富的高原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狭小,尚未形成独特优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这也决定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才是符合西宁地区实际的战略选择。但由于资金缺乏,旅游产业的配套设施匮乏,加上开发没有整体的规划,致使旅游产业链条较短,旅游淡季较长,潜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格尔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不利条件
一是水资源制约。随着格尔木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新开工项目预计将有80%在格尔木落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将随项目建设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水资源规划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对滞后,缺水矛盾在未来几年将日益突出。
二是技术创新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格尔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大都是一些起点低、科技含量不高、依靠初级资源开发的低附加值产业,缺乏高水平、多层次、稳定性、高回报率的科技支撑和服务网络体系。这不仅造成地区宝贵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利于地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壮大,并且容易走入“资源诅咒”的误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保障能力不足。格尔木市地处高原腹地,环境、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四是二次资源配置难度大。目前,可供市场配置的资源特别是市场急需的大宗资源十分缺乏,进行资源的二次配置难度大,出现了有资源配置却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却没有资源的现象。
(三)拉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不利条件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拉萨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拉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邮电、通信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拉萨地区农业向水利化、机械化、专业化迈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西藏地处高寒,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十分滞后,至今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拉萨地区还有不通公路的县存在,再加上区域性交通很不发达,区内公路网密度小,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与现代化农业所要求达到的基础设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牧科技人才缺乏,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落后。
拉萨地区是全国接受教育平均年限最少的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较少,文盲半文盲的比例较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与知识结构、劳动生产技能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均比较低下,宗教、陈规陋俗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依然严重。当地农民直接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极低,仅占人均纯收入的0.6%。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家畜疫病复杂而多发,防疫任务艰巨,畜牧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天然草场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天然草场治理与改良已迫在眉睫。畜牧业发展需要大批科技人才,畜牧科技人才匮乏,且专业结构不合理,这是西藏的一个老问题。目前。西藏老一代畜牧兽医工作者已相继退了下来,青年科技人员在近期内能够赶上去成为学科带头人或课题主持人的人选甚少,科技队伍断层现象已初显。这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特色农牧业发展。
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缺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尽管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科教文卫中心,但由于长期受宗教、陈规陋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极度缺乏发展工业的人才,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也大多是手工加工业,没有最基本的工业。西藏和平解放后,尽管党和政府大力支持西藏的发展,给予各种援助和优惠政策,期望使整个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培养的人才和工业基础远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输出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
四是旅游业投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交通不便,远离客源市场,特色旅游业发展缓慢。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拉萨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这不仅影响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对拉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的制约。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投资严重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无力去开发和利用。现在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仅是全部旅游资源的1/3,开发率低,远远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多局限于藏南地区及西部个别地段,其他地方基本上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的藏东南由于交通制约仍处于空白。加之认识方面的原因,使很多人认为凭借富有的旅游资源就能发展旅游业、创造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旅游业的投入,造成旅游业景点开发滞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食品及旅游用品等的创汇尚未形成规模,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加之工作条件艰苦,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受到良好专业训练的导游人员更少,且多局限于英语等少数语种,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更为稀缺,这些都从整体上制约了西藏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