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效解决优势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7.2.1 西宁地区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
特色农牧业作为西宁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投入不足;缺乏带动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特色农牧业规模小,加工程度低,市场体系不成熟,竞争能力比较弱;新品种推广能力滞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针对以上问题,西宁地区在以后发展农牧业时应注意:
(1)引进先进的农牧业生产科学技术,实现农牧业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引进先进栽培和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进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牧区优良品种,加大对杂交品种的投入,并广泛宣传。对于特色农牧业产品,如青稞、枸杞,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品种。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杜绝盲目开垦,避免优良草场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西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在发展农业时,应注重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发展农牧业时,要坚持综合治理,合理配置资源,不乱垦乱伐,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求在发展农牧业时,使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双低油菜、脱毒马铃薯、优质豆类、青稞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中藏药材的生产和深加工,加大对牦牛产品的开发,壮大名优产品,提高农牧业的竞争力水平。
(4)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如可以和西宁地区的各大高校建立合作机制,高等院校可开设相关农牧业的专业,加大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开发新品种,不断提高农牧产品的质量,加快农牧业发展的步伐。
(二)电力产业
电力产业是西宁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青海省内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仅管西宁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电力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但到目前电力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电网建设和发展滞后,电煤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力的发展。为促进西宁地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调整电力结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适当调整电力发电装机中火电与小型火电机组的比重,在优化火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充分、高效利用劣质煤炭资源,提高能源综合转换效率。充分利用西宁地区的地理优势,合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资源,增强电力的发电能力。
(2)加快电网建设,实现电网和发电的协调发展。由于西宁地区风沙天气比较多应高标准规划电网,建设高质量电网,提高电网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完善电网管理体制,使西宁地区电力产业实现科学化、市场化。
(3)实现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优化重组,建立煤电互保的长效机制,稳定煤电市场平衡,降低电力企业经营风险和困难。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4)注重对电力人才的培养,引进先进的电力技术,提高电力产业的竞争力。认真对待专业人才的开发和职工队伍建设,引进有用之才,加大对现有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努力学习业务,提高素质,大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电力公司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改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网运营能力,保障西宁地区电力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冶金业
冶金业依靠西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为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企业技术改造相对滞后。促进西宁地区冶金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有:
(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滞后生产能力。合理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使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发展深加工产品,节约资源。
(2)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和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引进和开发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冶金业产品的能源消耗。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储备有限,因此应节约和保护好现有资源,并适度开采和探测矿山深部和周边地区的资源,同时搞好环境保护。
(四)特色旅游业
西宁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青海湖、日月山、塔尔寺、孟达天池等,但其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滞后,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车辆和导游人员严重不足,旅游促销力度不够;旅游景点分散,旅游淡季漫长,旅游项目单一,景区内管理落后等。针对以上问题,西宁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对策有:
(1)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建立专门的旅游主管部门。更新人们的观念,树立机遇意识,适应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优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在旅游淡季时,应加强宣传,搞一些健身活动,使资源不至于在旅游淡季闲置。
(2)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和管理,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使旅行社向龙头企业发展。
(3)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各大院校应开设相关的旅游专业,以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与知名旅游院校的交流。并加强旅游院校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发展旅游方面的人才,利用旅游企业加快人才的培养步伐。
(4)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合理开发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旅客。以特色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西宁地区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
7.2.2 格尔木地区
(一)盐化工产业
(1)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导向,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以盐湖钾、钠、镁、锂、硼等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为主线,重点构建以钾肥为核心的化肥工业、镁钠资源综合利用和盐湖卤水深度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动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产业的有机结合,拓宽盐湖化工产业发展空间。
(2)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实施大型化、高起点、规模化、园区一体化的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氯气平衡、硫酸平衡为重点,以氯化工的发展规模和水的供应能力确定盐湖资源精深加工的规模,均衡发展下游加工产业,以盐湖集团为核心骨干企业构建盐湖化工产业集群。
(3)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在盐湖钾、钠、镁、锂、硼资源综合开发、规模开发及其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一批盐湖钾、钠、镁、锂、硼资源深度开发、多产业融合链接的核心技术,形成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相互融合的循环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4)设立产业链发展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盐湖化工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资金需求统筹考虑,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产业链融资中的主导地位,解决下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风险。即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与下游企业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出资设立产业链发展基金。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一方面可以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融资,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而且还可以得到产业链基金的支持。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一般实力相对较弱,主要依托该产业链发展基金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在实力增强后也可获得一定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5)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扩大市场规模。中国无机盐协会的相关资料显示,钾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和新疆两地,其钾肥产量占全国的95%,而两地铁路运输困难,产品积压较多,2010年青海钾肥积压量达到了180万吨,约占全国钾肥积压量的90.9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南方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大量钾肥却需要从加拿大等地进口,这也就意味着青海钾肥在开拓市场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就是运输能力不足。因此,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扩大市场规模是青海钾肥打开市场的关键。青海省要在中央政府的帮扶下集中力量建成大批客运专线及大能力通道,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尽快完成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建设及电气化改造,为青海钾肥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奠定基础。
(6)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位条件。青海盐湖化工产业主要布局在柴达木地区,该地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也是国家西北、西南路网骨架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在现有青藏铁路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陆续修建格尔木至敦煌、库尔勒和成都等地区的铁路运行线路。同时,国家应该加快京藏高速公路西格段的建设,为公路物流条件的改善创造条件。随着铁路运输条件和公路运输条件的持续改善,将有效降低盐湖化工产业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格尔木地区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也是格尔木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该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该产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发挥石油、天然气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确定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合理制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加大格尔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力度,重点在加强柴西缘、柴北缘石油勘探和柴东三湖地区天然气勘探的基础上,以跃进二号等油田和涩北一、二号气田为主,通过科技进步创新,扩大生产规模。
(3)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格尔木地区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条件和相关政策,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经济模式,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道路。
(4)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石化资源评价、规划、管理及保护水平。加强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努力提高科技对石化资源开采的贡献率。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5)注重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不断延长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逐步提高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6)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相结合,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推动作用。
(7)推进和完善石油化工资源市场,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使资源管理方式符合市场的管理需求。
(三)物流仓储业
格尔木地区作为青海通往西藏和新疆的交通要道,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其物流仓储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物流仓储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规模小、竞争力低下;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其发展对策如下:
(1)确定物流业在格尔木地区的重要地位。自青藏铁路开通之后,进藏物资可以直接到达西藏,格尔木地区对物资的周转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物流需求越来越要求灵活、敏捷的反应,要使企业发展强壮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改进和认证工作。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作业程序,明确业务分工和合作,规范服务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物流质量评价机制、异常处理机制,提高作业效率和稳定服务的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订单处理等分析系统,使客户随时查阅货物的状况,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能力和办事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对优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
(四)新能源产业
(1)强化中介机构的扶持作用。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技术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承销商等,格尔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相关企业由于自身力量薄弱,需要借助这类组织化的中介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技术、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加强格尔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相关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2)重点建设专业孵化器。根据格尔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不同需要,分别建设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开发利用领域的孵化器,使孵化器建设向专业化发展,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开拓市场。加大孵化器对外开放的力度,建设一批外资或合资孵化器。格尔木地区是青海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使青海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孵化器建设,而且可促进格尔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增强竞争力。(1)
(3)不断延伸产业链。引导格尔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相关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将产品研发重点向开拓国内外市场转变,不断丰富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广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加快建设太阳房,引导目前在青海省内注册的、具有一定产销量的太阳能户用电源产品组装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依托青藏铁路沿线其他重点地区电力和硅矿石资源优势,启动“单晶硅生产项目”和“多晶硅材料基地建设项目”,带动整个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的中国太阳电池产品链,并使之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基石。(2)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和整合,使企业减少产能浪费,提升效益,使企业获得更稳固的优势地位和更高的利润水平,将竞争优势扩展到全产业链,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4)强化政策支持。格尔木地区新能源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它的开拓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青海省应借鉴中东部各省的普遍做法,对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利用、发展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这对于降低新能源产业相关产品的价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快格尔木地区作为青海省未来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培育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坚持“送电到乡”的各类扶贫项目,为青海省新能源产业界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7.2.3 拉萨地区
(一)高原畜牧业
高原畜牧业作为拉萨地区第一产业的优势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过度放牧、乱垦乱挖直接造成草地的退化;缺乏对草地畜牧的科学管理,草原畜牧机制不健全;由于拉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最高处,其自然条件十分严酷,高寒缺氧、干旱少雨,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草的生长。因此,拉萨地区在发展畜牧业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原畜牧业集约化。坚持因地制宜,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具有特色的畜牧业商品,提高草地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生态畜牧业。
(2)加强对牧区草原的保护。拉萨地区的草场属于生态脆弱区,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通过建立草场保护制度,维持草牧平衡,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兴建一些水利设施,为高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促使高原畜牧业快速发展。
(4)加大对高原畜牧业的科技投入,改良畜种,研发新的畜牧产品,提高畜牧业的增收增产。
(5)加强对牧民的技术培训。拉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牧区形成了以传统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牧民对科学技术了解甚少。加大对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引进,提高牧民的科学知识,研究新品种,增加牧民收入。
(二)矿产资源业
拉萨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矿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该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由于矿业技术开发落后,对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对当地生态的破坏;当地条件恶劣,水利、通信、邮电等基础设施落后等。因此,拉萨地区发展矿产资源业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实施生态型矿产开发,加大勘探投入,确定资源的分布,实现矿业的科学规划。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矿产开发中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拉萨地区公路的资金投入,形成强大的公路网络,以满足社会经济对矿产的需求。
(3)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资源的保护。矿产资源是经过多年形成的,一旦被开采完,很难在短时期内满足对矿产的需求。因此,应加大对资源保护的宣传,使全民自觉珍惜资源,增强保护资源的观念。
(4)完善矿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矿产资源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开采的,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约束。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要大力宣传,对违规操作的个人和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合理开采矿产的重要性。
(5)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把矿产资源变成当地的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医药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在拉萨地区主要表现为中藏医药业,中藏医药业作为拉萨地区的优势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成为拉萨地区重点产业之一。但其在发展中还存在不足,例如:藏药生产缺乏统一的管理,技术、制度等诸多方面制约藏药的生产和发展,致使该产业规模小、生产分散;藏药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只采不保护,过度开采,造成资源保有量的下降;研究投入不足、新产品创新能力较低、产品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等。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其在今后的发展应注重: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藏药企业进行改造和升级。通过调整藏医药产业结构,避免药材的浪费,改造传统藏药剂型,提高藏药生产质量。严格藏药供、产、销程序,实施行业准入机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的企业,严格控制新增企业,使藏药企业符合国家的标准。
(2)加大科研力度,科学开发利用中藏药材。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规范产品标准,形成科技含量高、药品纯度高、质量好、服用方便的新一代中藏药品。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材。
(3)加大对藏药生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加强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训,解决藏药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专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藏药专业人才。
(4)对藏药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科学利用和开采藏药资源,避免贵重药材的绝种。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性开采,有计划地对野生药材实施分批开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具有特色的藏药材生产基地,对特色品种进行人工栽培,缓解市场对药材的需求。
(5)加大对中藏药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过降低税率等优惠政策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科研创新提供资金贷款,使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四)绿色饮食业
绿色饮食业是拉萨地区的优势产业之一,其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生物和动植物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该产业在发展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生物制品、保健制品等特色产品的研发。加快青稞啤酒、青稞麦片、红景天饮料、优质矿泉水、奶制品和牦牛肉等绿色饮食品的发展。
(2)加大对虫草、藏红花、雪莲等野生菌和野生药材的精深加工,打好绿色饮食品牌,扩大其生产规模。
(3)大力发展牦牛、优质青稞、高原食用菌、红景天、虫草等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农牧业产业链。
(4)加大对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并与其他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把品牌做大做强。
(五)特色旅游业
自青藏铁路开通以来,拉萨地区的旅游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交通设施比较落后,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部门管理力度不到位;景区内环境污染严重,对旅游景点保护力度不强;对旅游市场宣传较少。针对以上问题,其在今后应做到:
(1)确定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把旅游业发展成龙头企业,并加以扶持和培育。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大、品位高、服务好、具有特色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
(2)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配套设备。通过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逐步完善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并加快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拓宽旅游企业的投融资渠道。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一要改善拉萨地区旅游消费环境,通过中小旅游企业融资方式支持重点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二要加大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力量,鼓励采取PPT等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旅游项目,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4)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通过制作旅游光盘、照片、画册、地图等,大力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中介,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5)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力度,探索符合拉萨地区发展的新路子。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旅游管理的新模式、新策略,实现生态旅游,增强旅游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6)建立税收补偿机制,维护旅游环境。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产业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维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净化旅游环境,提升特色旅游的品位和服务质量。但做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是实现旅游环境净化的前提,要从高原特色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特色产业税收反哺环境保护,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征收“旅游环境税”,并建立长效的税收补偿机制,使得拉萨地区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