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7.3.1 西宁地区

西宁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以青海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西宁先天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推动四个发展,实现西宁经济发展。

(一)以统筹发展和跨越发展为主要路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

这就要积极转变发展农牧业的思想理念,用现代产业化的理念改造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含量,走高原、绿色、有机之路,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供给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业走规模化、品牌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培育大型的农副产品中介企业,带动经济发展。

(二)以生态环保为前提,促进特色经济的和谐绿色发展

在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方面,要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和谐发展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发展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方面,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否则就会得不偿失。西宁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要依托当地的资源和科技优势,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为核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引领整个青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加强产业分类引导,实施有区别的重点扶持

西宁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快速发展,要实施有重点、有差别的对待,集中有限的财力投入重点的产业领域,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促使企业做强做大,在重点领域中培育出几个具有巨大带动和辐射作用的航母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从而推动西宁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走技术创新带动特色经济发展的道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实现了相关性和互补性,实行对外开放战略成为各国或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西宁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点发展区域,在今后几年,特色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西宁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因此,西宁地区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吸引先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特色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西宁地区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

(五)创立和完善西宁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法规规章和制度

西宁地区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保证。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将其成熟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方式作为一种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长久地执行下去,并逐步上升到法律层面,保证各种制度的执行不打折扣。特色经济虽是一种有益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但其是否被采用或被如何采用,则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保证不了特色经济是否能够最大效用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西宁地区要使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优,并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和制度来保证特色经济的发展。

7.3.2 格尔木地区

(一)加快技术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紧紧围绕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研究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技术项目,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规划。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联合协作,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及天然气、黑色有色金属、电力等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全力组织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实现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天然气、盐湖化工、黑色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循环产业集群。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能有效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加快完善主要资源开发区的公路、铁路、电网、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改善和提高资源产品的运输能力、电源电网的覆盖保障能力及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和通信信息的服务能力,努力促进基础设施与工业布局相配套、与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切实缓解基础设施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三)完善政策体制

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重点推进水价、电价、天然气等机制改革。抓紧研究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按照发展特色经济要求对工业集中地区进行规划、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推动资源由单向开发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型,将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几大主导产业精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关联度。

7.3.3 拉萨地区

(一)加快政府体制创新

拉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府效率的源泉。拉萨地区要实现其跨越式发展,除要加快创新思路、创新科技,还必须加快创新政府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基于拉萨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解放思想,更新政府管理观念,市场经济发展要逐步从行政干预转向服务职能,从直接的微观管理转向主要的间接宏观管理,从人治逐步转向法治,提高政府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树立大局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和法制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府管理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WTO的制度要求,加强政策导向、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促进拉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各种组织、各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民主参与,广泛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加快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
1. 培养并完善现代化的人力资本市场

人才、技术、资金的缺乏是制约拉萨经济发展的瓶颈,更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最大障碍。特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通过部分产品知识含量的提高来实现,尽管关键性技术可以通过引进的方式获得,然而,拉萨仍然还存在人才留不住,人才引不进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培养并完善现代化的人力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各项人才的供求状况,利用价格机制刺激某项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使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通过市场实现自身的价值。针对拉萨的实际,首先要依靠政策留住人才,培养和使用好人才。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在人才的引进上,要破除排外思想;为拉萨加快发展积蓄更多的人才资源,创造一个引得进来、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为之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

2. 打破旧体制障碍,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拉萨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化进程缓慢,计划经济体制烙印较深,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企分开、对外开放、分配制度等多方面存在较多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扩大开放、转变政府职能这些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努力创造出一个脉络畅通,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含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拉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对从事各种产业的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力整体素质差严重阻碍了拉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发人力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因素。只有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才能奠定拉萨及西藏的发展基础。科技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只有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开发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只有优势资源、特色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形成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才能带动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创新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不能提高,就形成不了特色经济,现有的特色也会退化。

(四)利用拉萨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当是能够充分发挥拉萨地区的资源优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目前,拉萨地区的三大产业基本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产业链条短,难以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制约了拉萨地区特色经济的长足发展。因此,拉萨地区应当以水能、太阳能、生物、旅游、矿产等资源为起点,分别向下游延伸,派生出纵横交织的产业链分流,产业延伸的完成可以大大提高优势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拉萨地区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拉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五)以企业并购来调整产业组织,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全面带动特色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集团的组建,可以进一步集中企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经营机制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并将拉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据拉萨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旅游业和藏医药业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率先推进实质性的企业并购,以优化其产业组织,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旅游业要实行旅游企业集团化运作,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以重点景区或骨干旅游企业为龙头,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提升产业层次。藏医药业可以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把药材种植、采集,药品生产、营销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组建藏医药企业集团,实施龙头带动产业战略,将科研开发、转化生产、市场开拓、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扎实推进龙头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带动产业围绕龙头企业上规模、扩增量、促升级、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