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70年:西藏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经济支持政策成就

1949年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与关怀下,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1.3.1 地区生产总值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初,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14元;1951—1965年,其间历经民主改革和西藏自治区成立,区内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西藏的生产力被解放,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有了快速发展;到1978年改革开放,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坚定不移地促进西藏发展,西藏经济并未停滞(此时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为6.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5元);之后历经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全国援藏工程,2017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310.9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9267元,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1477.63亿元(见表1-1)。

表1-1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8》。

据统计,1951—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4.11%,1959—1978年为7.31%,1978—2017年为14.6%;到2017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各省(区、市)十分罕见。(20)上述数据充分展示了西藏在新中国成立7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间,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有了很大突破。

1.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自西藏和平解放到西藏自治区成立,直至改革开放之初,西藏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少且增长缓慢;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快增长;自1995年起,由于第三、第四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全国援藏等重大决策的持续贯彻落实,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到2014年已经突破千亿元;2015年后,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了新的阶段,截至2017年已经突破2000亿元(见表1-2)。

表1-2 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8》。

注:部分数据不可得,因此选取代表性年份。

1.3.3 财政收支情况

1978年改革开放前,西藏地方财政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央对西藏“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特殊财税政策的实施,西藏财政收入迅速增长,2018年,西藏财政收入达到319.42亿元,同比增长23.3%;财政支出从1978年的4.57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2082.48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见表1-3)。

表1-3 西藏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8》。

1.3.4 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1.3.4.1 第一产业

综上所述,西藏地区在和平解放之初,农牧业虽然是支柱产业,但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并未有根本性改变,显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平解放后,在党中央的指导下,西藏建立了一批国营机构,以便发展第一产业:1952年在拉萨建立了西藏拉萨七一农场,这是西藏第一个国营农场。1953年建立拉萨农业试验农场,这是西藏有史以来第一个农业科研机构。成立的农业科研机构负责培育、引进、改良青稞、小麦品种等工作。次年又建立了家畜门诊所和血清厂等,为西藏农业、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1)

民主改革后,废除封建农奴制等制度,西藏第一产业有了极大发展,“民主改革第一年的195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82905吨,比1958年增长 4.5%;196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5934吨,比上一年增长12.6%。1960年全区牲畜存栏头数1050多万头 (只),比1959年增长10%”(22)

改革开放后,在中央的指示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一系列促进农牧业发展的文件,实行“两个长期不变”方针,西藏的第一产业有了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西藏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5%,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达到105.13万吨,较1978年实现翻番,肉奶产量达到67.09万吨,是1978年的6.3倍”(23)(见表1-4)。

表1-4 西藏第一产业产值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8》。

1.3.4.2 第二产业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在西藏建立了一批国营工矿业企业以及发电站;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将叛乱农奴主工业收归国有,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工业进行和平赎买。改革开放后,西藏工业发展迅速,总产值由1978年的1.4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45.99亿元(见表1-5)。

表1-5 西藏工业产值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8》。

截至2017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较2016年增长36.4%;水泥产量642.14万吨,增长5.9%;发电量50.24亿千瓦时,增长7.9%;啤酒17.86万吨,增长8.5%;中成药(藏医药)2253吨,增长10.1%;包装饮用水68.7万吨,增长28.6%。(2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1.49 亿元,比2016年增长12.2%。

1.3.4.3 第三产业

和平解放初期,西藏货币市场混乱,没有成体系的金融业。在中央指示下,中国人民银行、邮政及贸易部门先后在拉萨及西藏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经贸活动。1960年西藏货币改革完成,统一使用人民币,为西藏与内地的金融贸易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从1978年的1.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73.32亿元,约增长了46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7.1%。其中,旅游业收入从1978年几乎可以忽略的数值,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379.37亿元,成为当今西藏的第一大产业,而且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739.04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361.22亿元。(25)贸易方面,西藏进出口总额由1953年的1387万元增长到1978年的2869万元;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藏的大量优惠政策,促进了西藏境内外贸易的发展,截至2017年,西藏进出口总额达到近59.2亿元,创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历经7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第三产业自1997年便超过第一产业,此后长期占据三大产业的首位。2017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4%、39.1%和51.5%;吸纳就业人口分别占全部就业人口的37.6%、17.6%和44.7%。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说西藏从理论上和现实上确已实现了较为超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