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70年:青海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青海70年基础设施结构升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一直贯彻“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理念,持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以交通和邮电为重要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改造。其中交通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公路网络形成和逐渐完善阶段,铁路建设步伐加快阶段以及民航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阶段;邮电事业建设历程则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的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的全面快速发展时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不懈奋斗,全省公路、铁路、航空里程持续增加,建立起了包括铁路、公路和民用航空在内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邮电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邮电业务总量持续增加,邮电业务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电信服务水平不断普及,并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升级改造,为确保青海经济持续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1 青海70年基础设施发展历程回顾

2.3.1.1 交通建设发展历程回顾

青海省交通事业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河湟古道初具规模,成为“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11)。但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青海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交通的闭塞使得青海几乎长期处于和周边省区隔离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边远省区的交通建设,青海公路网络进入了形成和逐渐完善时期,铁路迎来了加快建设步伐时期,民航历经了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时期。

(1)公路网络形成和逐渐完善时期。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青海交通运输的重点放在公路建设方面,按照“因地制宜,先通后修”的原则,在短短10年内先后修复和新建了青藏(西宁—拉萨)、青新(西宁—茫崖)、青康(西宁—玉树)、甘青(兰州—西宁)、宁张(西宁—张掖)、宁临(西宁—临夏)等10多条干线公路,迅速架起了省际和城乡间沟通的桥梁,并以此为骨架,初步建成全省公路网。60年代,国家把公路建设重点转向提高公路通车能力和运输效能上,在继续修建重点新线的同时,集中力量整修、改建已有公路,提高公路技术标准。70年代中后期,公路建设的重点转向主干公路黑色化和大中型桥梁的修建。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特别是在公路建设方面,在长期国债资金、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等使用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青海省委、省政府紧抓机遇,在确定“两横三纵”国道主骨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划拨、施工单位营业税先征后返、提高养路费征收额等一系列加快公路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弥补资金不足,为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和资金保障。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1638.75亿元,是前5年的近3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引擎之一。2002年平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青海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随后西宁至马场垣高速公路、西宁至大通高速公路、西塔高速公路、平安至阿岱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目前,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了所有市州通高速公路,所有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公路,98.6%的乡镇、97.1%的建制村畅通(12)

(2)铁路建设步伐加快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青海,国家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青海铁路建设。兰(州)青(海)铁路于1958年5月正式开工,1959年9月改线建成通车,结束了青海没有铁路的历史。该线东至甘肃省河口南站与兰新(疆)线相接,西抵青海省会西宁市。省境内共121千米,横贯青海东部农业区的民和、乐都、平安3县。其后,继续向西延伸,分阶段修筑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始建于1958年,1960年停建,后又陆续分段修建,前后历时17年,于1975年修至哈尔盖,1979年9月铺轨至格尔木市,1984年5月全线交付临管运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全线共设85个中小型车站,线路全长共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共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共1142千米,是当今世界上跨越海拔最高地带的铁路之一。2010年9月2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于2014年8月16日全线开通运营。特别地,2014年12月26日,横贯我国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并且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国内首条高海拔地区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结束了青海没有高铁的历史,从此进入全国快速铁路网。

(3)民航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时期。

青海省航空运输业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陆上交通的同时,民航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1960年成立中国民航青海省管理局。1957年,在1931年西宁东郊乐家湾机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组建西宁民用航空站。1957年1月开辟西宁至北京、西宁至塔尔丁两条航线。1971年格尔木民用机场建成运营。1991年西宁曹家堡机场新建落成。1995年,先后开辟西宁—成都、西宁—上海航线,西宁至北京、西安、乌鲁木齐航班密度也有新增加。1996年,停航10年之久的格尔木机场复航,同时新开辟了西宁—武汉—上海航线,增加了西宁至北京、成都、广州、西安航班密度,航班数量由每周13班增至23班(13)。2007年西宁曹家堡、格尔木机场的扩建改造顺利完成。2009年玉树机场建成运营,2014年德令哈机场建成通航,2015年茫崖花土沟机场开始通航,2016年新建果洛玛沁机场正式通航,2018年祁连机场正式通航。至此,青海省“一主八辅”机场建设布局就只剩下青海湖和久治机场了,除“一主”曹家堡机场外,“八辅”中的格尔木、玉树、德令哈、花土沟、果洛和祁连六座机场都已相继建成通航,“一主八辅”机场格局指日可待。

2.3.1.2 邮电建设发展历程回顾

(1)改革开放之前的探索和曲折发展阶段。

古时的青海是封建王朝的西陲边塞要地,历代战争频繁,烽燧邮驿军事通信设施创建于西汉,盛于唐、元、明、清,沿用2000多年。近代邮电建设因地方军阀割据,经济文化落后,受到限制(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邮电事业才具备了发展的条件,从此青海邮电通信进入了初步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1951—1952年,广大牧区中,结古、查郎寺、察汗乌苏、门源陆续开办了公众无线电报业务,果洛地区开始通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办邮电局所迅速普及到全省各县治所在地、新兴的工业基地、公路交通枢纽和重要乡镇,牧区多是先设邮政营业处,再升为邮电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青海邮电建设持续发展。随着1959年兰青铁路通车,青海省首次有了铁道邮路,并沿青藏铁路逐段向西延伸。“大跃进”期间,省内自办汽车邮路不断延长里程和加密班期,自办邮电局所猛增,到1960年底达到310处,创历史新高。“文化大革命”期间,青海邮电事业遭受了严重冲击,使已经恢复正常的通信生产秩序再度出现混乱。但是,由于东南沿海一些厂矿企业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而西迁,青海邮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形成了遍布全省城乡、通往全国各地的、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网络。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功,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90年代,青海邮电紧跟全国通信大发展的步伐,由稳定增长的阶段进入快速增长的起飞阶段,实现了超常规、高起点、大跨度发展通信的战略。“八五”期间,用于青海邮电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共5.3亿元,超过1953—1990年38年的总和,是“七五”期间总投资的6.9倍。巨额的投资使全省的通信能力在短时间内跨上新台阶,网络的科技水平也明显提高。“九五”期间,邮政通信加快了自动化作业改造步伐,同时,电信建设方面,传输光缆化和数字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跨入21世纪,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青海邮电事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拓宽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领域,推进大数据应用工程,实施“宽带乡村”“城镇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促进互联互通,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

2.3.2 青海70年基础设施发展成就

青海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理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新中国成立前的铁路、公路、邮电等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邮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省公路、铁路、航空里程持续增加,建立起了包括铁路、公路和民用航空在内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邮电事业实现了邮电业务总量持续增加,邮电业务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电信服务水平不断普及,并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升级改造,为确保青海经济持续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2.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跨越

70年来,青海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扩大内需等历史机遇,持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量,提高能力,实现了历史跨越。全省公路、铁路、航空里程持续增加,综合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全省公路、铁路、航空里程持续增加。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勉强可以通车的公路只有472千米,而且新中国成立前夕遭到严重破坏,没有铁路和民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迅猛发展,全省公路、铁路、航空里程持续增加。如表2-3所示,1965—1980年,青海公路通车里程从11981千米增长到15497千米,增长了0.3倍;铁路年末营业里程从198千米,增长到505千米,增长了1.6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从1949千米,增长到4251千米,增长了1.2倍。公路线路密度和铁路线路密度分别从1965年的166.40千米/万平方千米、2.75千米/万平方千米,增长到1980年的7.01千米/万平方千米、215.24千米/万平方千米。但在改革开放之前,青海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落后于同期全省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表2-3 1952—201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交通邮电等发展概览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青海历年统计年鉴整理。其中2018年数据来自2018年青海统计公报;2006年交通部门对公路进行了普查,将乡村公路列入了等外公路。

注:“[]”为2017年数据;“—”表示数据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建设实现了平稳高速增长,尤其是民用航空实现了超高速发展。1981—2018年,公路通车里程从15497千米增长到82135千米,增长了4.3倍;青海铁路年末营业里程从505千米增长到2299千米,增长了3.6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从4251千米增长到145736千米,增长了33.3倍。此外,公路线路密度和铁路线路密度分别增长到2018年的1140.76千米/万平方千米和31.92千米/万平方千米。

(2)综合交通运输网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的公路建设一直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到改革开放之前,西宁市和格尔木市是青海省公路交通运输网的两个辐射中心。1959年10月通车的兰青铁路(西宁—兰州)是青海省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铁路,以此为基础继续向西延伸修建了青藏铁路(西宁—拉萨),以公路和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形成,为全省资源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高度重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高速化、网络化、广覆盖快速推进,以铁路、公路和民用航空在内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为全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实现持续均衡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平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青海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随后西宁至马场垣高速公路、西宁至大通高速公路、西塔高速公路、平安至阿岱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建成。2014年,横贯我国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并且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国内首条高海拔地区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民用航空自西部大开发以来也得到高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形成了“一主六辅”民用机场建设格局。目前,已逐步构建“一主八辅”民用机场的战略格局。到2018年底,除“一主”西宁曹家堡机场外,“八辅”中的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德令哈机场、花土沟机场、果洛玛沁机场和祁连机场六座支线机场已建成通航。这使得全省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从2001年的27636千米增长到2018年的145736千米,增长了4.3倍。

2.3.2.2 邮电事业成就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邮电事业成就斐然,主要体现在邮电业务总量持续增加、邮电业务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电信服务水平不断普及等方面,为青海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

(1)邮电业务总量持续增加。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从邮电业务总量看,1952年青海邮电业务总量仅有19万元,到1980年已达到887万元,累计增长了45.7倍。其中,“一五”期间,从1953年的38万元增长到1957年的175万元,增长了3.6倍;经过“大跃进”的高速发展后进行调整,从1960年的640万元下降到1965年的360万元。此后,青海邮电业务稳步恢复和逐年增长,1970年达到445万元,1975年增长到609万元,1980年达到887万元(见表2-3)。

改革开放以来,从邮电业务总量来看,青海邮电业务总量从1981年的1225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676012万元,增长了1367.2倍,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增长非常迅速,从1999年的32608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615898万元,增长了48.61倍,而同期邮政业务总量从5212万元增长到60114万元,只增长了10.5倍。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后的10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从2001年的64792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221325万元,增长了17.8倍,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从2001年的50714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198000万元,增长了17.5倍,而同期邮政业务总量只增长了3.3倍。2018年青海邮电业务总量已达到432.83亿元,其中,电信业务量为4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

(2)邮电业务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表2-4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青海平均每一邮政局(所)服务面积在逐渐缩小,尤其是2014年以后,平均每一邮政局(所)服务人口总体也在减少,2014年开始尤为明显,这足以说明全省邮政网点在逐渐增加,邮政业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此外,通信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从2011年开始,平均每人拥有电话(包括移动电话)数已超过一部,到2017年,每百人已经拥有102.09部移动电话。

表2-4 2000—2017年青海邮电业务通信水平提高概览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青海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整理所得。其中,平均每一邮政局(所)服务面积统计口径从2002年起为邮政局(所)和邮政代办点,2007年起为规模以上邮政业法人企业办理业务的场所。

注:“—”表示数据缺失。

本章还通过设有邮局(所)的乡(镇)比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和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三个指标的变动趋势来进一步说明邮电通信水平的显著提高。如图2-1所示,2017年设有邮政局(所)的乡镇比重达100%,较2005年的39%提高了61个百分点;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93%,较2005年的59.76%提高了33.24个百分点;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达到了100%,而在2000年时只有24%。

图2-1 2000年以来青海邮电业务通信水平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青海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3)电信服务水平不断普及。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宽带普及率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电信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如图2-2所示,近年来,青海省的互联网宽带普及率增长迅速,特别是城市互联网宽带普及率。2017年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20.60%,较2013年的10.00%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为44.00%,较2013年的25.1%增长了18.9个百分点,而农村互联网宽带普及率则由2013年的1%提高到2017年的4.1%。

图2-2 2013年以来青海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青海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3.3 青海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展望

2.3.3.1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青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服务地域有限。2017年底,全省公路为80895千米,占全国公路里程的1.69%,其中高速公路为3223千米,仅占全国的2.36%;铁路营业里程为2349千米,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85%;民航航线里程为124969千米,占全国的1.67%。此外,青海全省总面积位居全国第4,而全省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在全国的排名位次均比较靠后,2017年依次为第26位和第24位,其中高速公路排名第23位,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发展。

青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完善公路网络、加快铁路建设以及促进民航加快发展,提高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构建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5)

(1)继续完善公路网络。

到2020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5万千米,其中高速化公路达到5000千米。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省内路段,打通通往甘肃方向6条、四川西藏新疆方向各1条的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全面实现西宁至所有市州、各市州间及重点县高速公路全覆盖,东部城市群高速公路基本成网。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度,重点建设沿黄公路及旅游公路,提高通县公路技术标准,全部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实现公路与铁路、民航站场、旅游景区间的有效衔接。实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提高通畅程度和抗灾能力,实现所有乡镇及行政村通畅。加强青甘川交界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偏远藏区农村和国有农林场公路建设。

(2)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

到2020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200千米,打造“1268”的铁路建设布局,即加强青藏铁路主轴线,形成西宁、格尔木两个铁路枢纽,规划形成青藏、兰新、格库、格敦、西成、西昌6条干线铁路和8个方向的出省通道,构建起与周边省区快速连接,通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铁路干线网。建成格敦、格库铁路,完成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开工建设西成铁路,争取格成铁路、西昌铁路纳入国家铁路“十三五”建设规划,力争开工建设。加快地方铁路发展,建成鱼卡至一里坪、塔尔丁至肯德可克等铁路,开展一里坪至老茫崖等铁路前期研究工作,有效支持区域资源开发。充分发挥铁路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加开旅游专列,推动铁路沿线城镇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3)大力促进民航加快发展。

到2020年,全面形成“一主八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实施西宁机场三期和格尔木机场扩建工程,建成果洛、祁连、青海湖、久治、黄南机场。适应旅游业发展和应急救援的需要,规划布局一批通用机场,力争实现全省重点区域和重要旅游景区航空服务全覆盖。优化西宁机场航线网络结构,增辟国际新航线,强化枢纽摆渡功能,带动省内支线发展,把西宁机场打造成青藏高原区域枢纽机场。

2.3.3.2 促进邮电事业在信息化时代改造升级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邮电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但青海整体邮电事业发展仍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并且省内城乡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截至2017年底,青海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仅为93%,低于全国比重100%;电话普及率(包括移动电话)为119.92部/百人,而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只有4.21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只有20.60%,其中城市为44.00%,农村仅为4.10%。由此可见,青海的邮电通信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农村。因而,积极推进全省尤其是农村邮电事业向前发展,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加快省内城乡同步协调发展是青海目前邮电事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另外,青海应把握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发展趋势,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网络。大力拓展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活力青海产业云”向三次产业全面渗透,驱动传统产业生产组织方式重构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信息化助推产业现代化,提升农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服务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