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价格与预期的调整:从短期总供给到长期总供给

Keynes总供给曲线与古典总供给曲线

显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经济的供给方面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准确地说,就是价格和预期做出调整的及时程度——供给方面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越强,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反之则越小。

总供给曲线的两个极端情形——总供给曲线斜率极小和极大的情形,一般分别称为“Keynes总供给曲线”(Keynesian AS Curve)和“古典总供给曲线”(Classical AS Curve)。

回顾:在介绍IS-LM模型时也有“Keynes情形”和“古典情形”,那里指的是什么?

Keynes总供给曲线刻画了这样一种情况:随着总产出的增长,价格水平上升很小(图3-3)。一般认为Keynes总供给曲线刻画的是经济处于萧条的状态,因此价格和预期对产出变化的反应很微小。

图3-3 Keynes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刻画了这样一种情况:随着总产出的增长,价格水平上升很大。一般认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刻画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这时总产出的进一步扩张将非常困难,价格和预期对产出变化的反应很剧烈(图3-4)。

图3-4 古典总供给曲线

价格调整与预期调整

无论是价格粘性还是预期调整的滞后性,在长期都将不复存在。

首先考虑上述价格粘性模型。在长期,无法认为人们认识不到产出和价格的真实水平,即:

也无法认为人们不能将价格水平制定在其合意的水平上(图3-5),即对于所有企业:

图3-5 价格调整与预期调整(长期情况)

因此:

p=P

于是:

再来考虑上述预期调整(货币幻觉)模型。同样,在长期:

Pe=P

因此总供给系统可以表示为:

将预期形成方程代入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得到:

gN)=fN

这一条件将唯一地决定(长期)均衡就业水平:

再将这一(长期)均衡就业水平代入总生产函数,得到(长期)均衡总产出:

从短期总供给到长期总供给

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如何从“短期总供给(SAS)曲线”走向“长期总供给(LAS)曲线”?

这一过程是伴随价格和预期的逐步调整完成的。在如下的总供给方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总产出的实际水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价格:

因此:

在预期调整模型中:

在长期,劳动者对于价格水平的预期会不断接近实际的价格水平:

PeP)→P

伴随这一过程,总产出不断接近其唯一的潜在水平(图3-6):

图3-6 总产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