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1.4.1 主要概念

本研究需明确的概念主要有三个,分别为海湾扇贝、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和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1.4.1.1 海湾扇贝

2008年《海湾扇贝》国家标准(GB/T 21443—2008)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海湾扇贝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特征、细胞遗传特征和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检测方法等给出了判定的依据,适用于海湾扇贝的种质监测和鉴定。根据该标准,海湾扇贝(学名: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珍珠贝目(Pterioida),扇贝科(Pectinidae),海湾扇贝属(Argopecten)。从外部形态特征来看,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右壳稍高,后耳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成体无足丝,绞合部相连且平直,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生长纹较明显。壳面有放射肋17条至18条,壳面呈黑褐色、褐色、黄色或灰白色,成贝壳高6cm左右。

1.4.1.2 海湾扇贝养殖产业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我国早在古代就衍生出了“产业”一词,多指占有的财产,如田地、房屋等。在西方早期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是指生产或提供同类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即每个部门专门生产某种独立产品,则每个部门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如养殖业、运输业等。我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杨公朴认为,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集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当以整个产业或不同产业为考察对象时,使用同样原材料、生产技术或产品用途一致的企业集合被称为产业[5]。从此定义出发,文中的“海湾扇贝养殖产业”是以海湾扇贝养殖为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即以海湾扇贝苗种为“原材料”,按照海湾扇贝生态习性,在适宜海域,利用浮筏等养殖技术,对海湾扇贝进行人工养殖,生产以贝柱为主的最终产品的企业集合。

1.4.1.3 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考虑自身规律的同时,产业还必须兼顾长远规划,并且确保资源和环境能够持续为产业提供服务,强调从产业层面实现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四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以期尽可能公平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6~8]。即从基本目标来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与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从此定义出发,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使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稳定提高、海域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公平和需求日益满足。

1.4.2 理论基础

一是公地悲剧理论。哈丁教授于1968年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以草地放牧为例首先提出公地悲剧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的前提是,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该模型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一个关于草原牧羊的寓言:居民免费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上牧羊,随着羊群数量的增加,超过土地的承受能力,导致土地贫瘠无法长草供羊食用,最终居民无法牧羊,失去生活来源。为什么牧羊人让羊群数量无限增长呢,究其根源在于社会激励与私人激励的不同。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或者阻止他人使用的权利有限,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如果牧羊人统一行动,羊群数量就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然而因为每个家庭的羊群数量都只是导致这种后果的一小部分原因,所以并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有主动减少自己羊群数量的激励。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渔业的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公地悲剧问题,当然,海湾扇贝养殖也不例外,近些年来的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和海湾扇贝产品质量问题等,都与公地悲剧理论有密切关系,作为产业主体的养殖户,常常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忽视产业整体利益。运用该理论,有助于揭示产业内部问题的根源,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路。

二是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宾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从二手车市场入手,就买卖双方获取信息不完整的现象展开了调查。而后,斯宾塞等又阐述了企业和消费者在万千商品中进行最优选择的办法,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信息对于相互作用的经济个体或者团体所呈现出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于某种特定事物所了解的信息多一些,而另一些人掌握的信息要少一些,拥有充足信息的一方占据优势地位。

信息不对称理论有两个核心内容,依据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划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中逆向选择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一方,为了获取额外收益而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客观上扭曲了价格,导致了市场的失衡,造成了市场的不合理分配。如在拍卖中,买卖双方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就是典型的事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一方或者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为了增进自己的效益而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亦即不顾后果风险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自私行为的现象。如缴纳过车险的人出现谨慎驾车概率降低的现象就属于事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卖方掌握完全信息,而买方具有零信息,卖方总是比买方具有相对优势;第二类是买方和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买方和买方因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同,导致的买方和买方获取到的信息出现差异化;第三类是卖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较而言,第一类最为常见。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中也常常出现,如消费者不清楚扇贝的品质,养殖者不知道政府对于养殖业的态度或者是远期的安排等,这也使得消费者、养殖者和政府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阻碍产业的发展。借鉴信息不对称理论,有助于深入剖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的原因,以便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理论。产业经济学中还有两个重要概念,即产业链和价值链。产业链理论最早源于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现在是指产业根据前、后向间的关联关系组成的网络结构[9]。简单地说,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环环相扣的完整链。

海湾扇贝养殖产业链主要包括苗种、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中的“养殖”较产业链环节中的“养殖”含义更广,涵盖了产业链四个环节,而产业链中的“养殖”环节指从苗种入海到收获的具体过程,是相对狭义上的养殖。

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到价值链理论。在他看来,企业是一个集合体,是由一系列可以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的。他还指出,某一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活动并不局限于其具体环节之间的竞争,它还牵扯价值链包含的所有环节的全程的竞争。价值链较为全面体现的是在整个价值系统内,那些更加能表现出宽泛的一系列连续的企业运作的活动。

企业价值链是由其内部的各个业务单元的关联所构成的,企业最后可以实现怎样的价值是由该价值链中每个价值活动所决定的。依照企业与供需双方的联系,价值链在无形中会往上或往下延长,最后产生该企业的价值链条。企业会用其产业内特定的活动来区分和界定各个环节上所形成实际的经济利益。各产业都存在着独树一帜的产业价值链,不尽相同的价值链的构成又无形地决定该产业内价值的高低。在价值链理论中,对于某个产业价值的剖析会得到每个节点上特有定量的核算,这也为某个产业的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就是说,某一产业竞争力间的比较不一定要构建在最后的产品和服务的对比上,它也可以仅是若干个环节的对比,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与半成品的对比[10]。波特指出,价值链出现转移的问题是会直接作用于产业政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产业行为的变化。

对于海湾扇贝养殖产业而言,同样存在价值链,从苗种到成贝再到贝柱等产品就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在价值链上,包含多个环节,如苗种、养殖、加工等,每个环节的增值率都是不同的。从购进苗种,到收获成贝,再到加工成贝柱出售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各项成本的不断投入,海湾扇贝的价值量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现阶段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价值的增值过程。其主要包括苗种、成贝、贝柱等节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从苗种入海到收获成贝过程中的增值;二是从成贝到被加工成贝柱过程中的增值。利用价值链理论,可以找出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中增值率最高的环节,对于增值率低的环节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产业的增值率。

四是产业政策理论。在1970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大会上,产业政策一词首次出现。国际上对于产业政策尚无标准的定义。在我国,通常认为产业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能够干预产业发展的政策之和,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为目的。这种干预的含义涵盖了引导、规划、保护、调整、限制、扶持和促进等。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内容。产业组织政策,即通过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供给侧改革,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产业技术政策,即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以实现产业技术进步为直接目标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即通过合理布局,产生产业生产的集聚效应,缩小产业主体密度及结构的不同导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产业结构政策,即政府以某一产业在某一时期内的产业结构为根据,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推动产业结构按照其发展规律改进,协调产业供求结构的矛盾。

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与措施、政策实施机构及决策程序与方式等方面。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有直接干预,如许可证制度等;间接引导,如税收、补贴和指导等;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等。

产业政策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于,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并非某些个别因素导致的,也不仅仅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还与政府未制定与产业匹配的政策管理框架密切相关。海湾扇贝养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当有所作为,需要根除问题产生的制度性诱因,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指的是每一个产业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成长至衰退的演变过程,即由产业出现直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产业生命周期不考虑产品的具体信息之间的差异,如型号、质量、规格等,而是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

在初创阶段,因为新产业刚诞生或建立不久,仅有少量创业公司参与这种新兴产业的投资,且该阶段产业的创立和产品研发费用较高,而与此同时,大众对该产业产品知之甚少,产品市场需求很少,销售收入很低,所以,这些处于初创阶段的创业公司也许不仅没有盈利,反而大部分会出现亏损的局面;另外,高昂的产品投入和价格以及很低的市场需求,还使得这些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企业也许会因财务困难进而导致破产,因此,这个时期更适合于投机者参加,而不是投资者。该时期市场增长率高,技术变动大,需求增加快,产业主体致力于占领市场和开辟新用户,但产业技术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产业各方面信息的掌握并不多,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低。在初创阶段后期,随着生产成本下降、市场需求扩大和技术提高等,产业逐步从低收益、高风险的初创期转进高收益、高风险的成长期。

在成长阶段,一些较大的企业开始主导市场,它们往往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财务基础,资本结构也比较稳定,这些企业开始扩大经营。在该阶段,企业产品经过前期的广泛宣传以及消费者试用,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随之上升,产业也越发繁荣。与这些变化相协调的是,在产品的供给方面也表现出一系列变化。产业内厂商的数量大量增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价格逐渐降低,出现了厂商之间的竞争局面,这种竞争的局面将持续数十年。因此,这一时期也被叫作投资机会阶段。市场的需求会随着生产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饱和,单纯的增加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很难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或研发新产品,才能获取在众多厂商中的竞争优势,以维持企业的生存。成长阶段的特点是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技术逐渐定型,产业相关信息都已经比较明确,新厂商进入产业的壁垒相较之前有所提高,产品种类以及竞争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在该阶段企业利润的增长很快,但其面临的竞争风险也很大,合并率与破产率极高。那些财力薄弱或经营不善的企业,或新加入行业的企业常常面临着被市场淘汰或被其他企业兼并的风险,只有资本雄厚,掌握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企业才能占据稳定的市场地位。由于面临上述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在该阶段的后期,企业的数量在大幅减少后开始逐渐趋于稳定。市场需求的逐渐饱和,使产业快速获得高利润的可能性降低,整个产业逐渐稳定。在成长阶段,产业虽然仍在增长,但因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减少,使此时的这种增长具备了可测性,产业波动也随之降低,投资者投资损失或失败的可能性也大幅下降。

产业成熟阶段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少数大厂商从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进而垄断了整个市场。由于这些厂商之间势均力敌,厂商之间的竞争从关注价格转向了提高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利润也由于垄断达到了很高水平,而厂商面临的风险却比较稳定了,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也减少了很多,很难立足于已经成熟的市场。在该时期,产业的特点表现为市场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成熟,产业信息非常清晰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产业盈利水平降低,开发新产品的难度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

在较长的稳定期之后,企业进入衰退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之前,市场中出现了大量替代品和新产品,导致原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渐缩小,产品销量也开始减少,某些企业开始把资金转移到其他利润更高的产业,原产业就会出现厂商数量减少、利润降低的萧条景象。到此,整个产业迈进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衰退阶段,厂商的数目持续减少,市场渐渐萎缩,利润停滞或不断下降,直至无法保持正常利润,现有投资折旧完毕,整个产业便逐渐解体了。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在该产业的初创阶段,产业驱动因素是某地区的资源禀赋,也就是说,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企业数量少,产业信息不明确,风险较大,产业进入壁垒低。在成长阶段,大量同类企业涌入产业,竞争出现,一些前期就进入产业的中小养殖户开始转型,成为龙头企业,产业的技术等信息也逐渐明朗,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产业进入壁垒相对提高。在成熟阶段,产业内基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企业,经验丰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一些小企业很难进入产业内,产业的升级也面临瓶颈。在衰退阶段,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企业不能承受成本的上升和竞争的加剧,逐渐退出市场;另一种是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合作,推动产业朝向更高级的形态转变。合理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定位当前河北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处于怎样的阶段,应采取何种措施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竞争战略领域的权威研究者迈克尔·波特创立。该理论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某个特别领域,一些有着关联的公司、供应商以及其他主体集聚在一起,通过在区域内的集聚,从而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性生产要素优化集聚地,使企业间能够共享区域内的市场环境、公共设施和外部经济等,进而降低信息、技术交流和物流运输成本,形成区域规模效应、外部效应、集聚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我国海水养殖的产业集群基本属于资源型,即依靠当地的自然禀赋形成的地理集聚。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主要产业之一,也不例外,集中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刚开始,只是养殖者的集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分享信息,逐渐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集群模式。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可对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其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